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571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498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1060篇
海洋学   49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57篇
自然地理   36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周胜男  罗亚丽  汪会 《气象》2015,41(1):1-16
利用1998—2011年夏季(6—8月)TRMM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TP)、中国东部(EC)及北美副热带西部(WNA)和东部(ENA)降水系统的发生频次,定义降水系统为TRMM测雨雷达观测到近地面有降水的相邻像元组成的个体,即RPF (Radar Precipitation Feature),将RPF分为全体RPF、大面积RPF(面积>1000 km2)和小面积RPF(面积不<400 km2)3组,对比分析四个区域内各组的RPF个数发生频次和RPF像元个数发生频次,主要结果如下:(1)全体RPF的个数发生频次在青藏高原地区最高,北美东部地区最低;全体RPF的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在中国东部最高,青藏高原最低。(2)四个区域内RPF发生频次的日变化主要为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当地午后至傍晚,且大面积RPF的峰值时间晚于小面积RPF的;中国东部地区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则具有双峰结构。(3)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的分析结果与以往基于地面观测降水量的分析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52.
热带印度洋海温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1961 2009年99个气象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以及Hardley中心逐月海表面温度(SST)资料,采用最大协方差分析(MCA)、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考虑扣除ENSO(El Ni珘n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后,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和热带印度洋SST之间年际、年代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冬、春季持续异常的热带印度洋海盆模与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主模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常超前1~2个季节的暖(冷)海盆模对应5月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少),并且这种显著关系存在年代际差异,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两者关系不显著,之后两者关系加强,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对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的影响可能是热带印度洋海盆模"电容器"效应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53.
随着全球变暖,旱涝异常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为增进对旱涝异常转换事件的认识,提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预测水平,利用1979—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逐月降水、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以及NCEP/NCAR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建立旱涝转换指数,对西北地区东部春、夏季旱涝转换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围绕大西洋SST异常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转涝年,春季极涡偏弱,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东亚大槽偏深,西北地区东部受西北干冷气流控制,降水易偏少;夏季上游低值系统活跃,南亚高压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西北地区东部受副热带高压和上游低槽系统共同影响,且有暖湿气流,降水易偏多,涝转旱年情况相反。上年冬季至当年夏季,大西洋类“三极子”型的SST异常是造成季节间降水明显差异的关键因子,旱转涝年春季大西洋类“三极子”负位相的SST状态激发出一支纬向型遥相关波列,经欧洲中西部、巴尔喀什湖地区东传至我国东北至日本海一带,此时中高纬环流形势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夏季SST异常激发的波列强度减弱、位置西移,中高纬关键环流系统的...  相似文献   
254.
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和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杰  张强  康凤琴  何金梅 《高原气象》2004,23(6):743-748
根据气象台站的冰雹观测记录,针对冰雹灾害多发的西北地区东部,选取2001—2004年间14次NOAA卫星过境的AVHRR资料,共88个样本数,对冰雹云和其他云的光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雹云的热红外亮度温度的变化基本在245K以下,中红外波段反射率相对较低,基本变化在0.4及以下范围,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0.6。冰雹产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高的云光学厚度和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共同发生的区域;西北地区冰雹发生的云顶高度基本在4.5~7km之间。根据雹云的光谱特征,确定雹暴指数及其模型阈值>0.35的冰雹监测方法,多普勒雷达回波和气象站观测结果说明,雹暴指数等多参数结合判别冰雹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55.
宋艳玲 《气象》2006,32(9):126-127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9.5mm,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为20.2℃,比常年同期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位。月内,南方暴雨天气频繁,部分或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西北地区东部及湖北、重庆、河南、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由于持续少雨温高,旱情发展,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北部降水偏多,旱情基本解除。月内,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中旬,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历史同期极值;热带低压“杰拉华”在广东湛江登陆。  相似文献   
256.
《青海气象》2010,(1):F0004-F0004
<正>海西州乌兰县气象局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海拔高度为2950米,始建于1 980年8月,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乌兰县气象局现有职工9人,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中共党员5名。  相似文献   
257.
孙庆阶 《气象》1991,17(6):27-32
本文使用1959—1988年共30年的资料,对黄河气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造成我国东部沿海的1032个气旋大风过程,从沿海气旋大风的气候规律、地理分布、风向频率、持续时间、气旋活动以及气旋大风形势特点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些关于我国东部沿海气旋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258.
东北冷涡活动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冷涡是造成我国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性阴雨和突发性强对流的重要天气系统.利用1979~200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格点降水资料,定义了一个客观描述东北冷涡活动的指数 (NECVI),并基于该指数分析了东北冷涡活动的低频特征及其与相关环流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冷涡活动具有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与东北冷涡活动相关的大气环流的10~30天振荡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具有明显的锁相关系,对雨带的位置起着重要的调制作用,在东北冷涡及其相关低频环流由西北向东南的移动过程中,我国东部也经历一次由北至南的降水过程.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东北冷涡的低频活动与中高纬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关系.与东北冷涡相联系的低频环流是夏季低频欧亚 (EU) 型遥相关波列的一部分,低频欧亚型 (EU型) 与东亚/太平型 (EAP型) 遥相关波列在东亚地区交汇,并通过波列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东北冷涡低频系统的移向和移速,进而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位置与维持时间.因而前期EU型和EAP型低频波列的发展情况可能预示着后期中国东部各个区域降水的演变.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我国东部强降水的1~2周延伸期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9.
王蕊  王慧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19,38(6):1241-1250
选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74个气象站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计算资料,及其东部155个常规气象站夏季的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线性回归分析、奇异值分解(SVD)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盛夏(7-8月)降水的时空异常演变特征及其与西北地区初春(3-4月)地表感热异常的联系及成因。结果表明:(1)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盛夏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体呈年代际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为宁夏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其空间异常型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增多(减少)和西北-东南向"-+-"变化。(2)当西北地区初春(3-4月)地表感热通量整体异常偏强(弱)时,盛夏(7-8月),在贝加尔湖以南、中国北方的上空出现高度场异常偏高(低),中国西北地区水汽辐散(辐合)加强,西北地区东部宁夏平原降水出现异常偏少(偏多);而陕西南部有水汽的辐合(辐散)加强,有(不)利于该地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260.
青岛大雾的特征与预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卫芳  侯忠新 《山东气象》2001,21(2):12-12,17
根据青岛市1996-1998年4-7月雷达和天气资料的分析,对86个大雾样本的地面和高空资料统计分析表明:青岛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有持续的偏南风和适宜的风速提供了水汽,而青岛上空大气稳定层结为水汽和尘埃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提出青岛大雾的三个预报指标,并对其进行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