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甘肃全鑫金矿矿石难浸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映杰 《黄金地质》2004,10(2):55-58
全鑫金矿为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床,矿化类型可分为含金石英脉和破碎蚀变岩型。通过对矿石的工艺矿物学性质的研究,矿石的Au含量一般在1×10-6~4×10-6之间,并含有C有机,As,属C As型金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及黄钾铁钒,金矿物以含银自然金为主,自然金与褐铁矿关系十分密切,常以包裹体形式嵌布于其中,粒度一般为0 002mm左右。筛分后,不同粒级矿样的Au含量不同,在小于0 037mm粒级中,Au含量达4 72×10-6,分布率高达93 42%。经过小型工业堆浸试验,呈现出周期较长、浸出率较低的特征。其原因是金的单体解离和暴露不充分,浸矿液中的氰化物难以与所有的金粒发生作用。同时,矿石中石墨、C有机及其他一些粘土矿物也促使含Au溶液中的Au发生沉淀,造成浸出率降低。  相似文献   
62.
余红林 《贵州地质》2002,19(2):123-125
介绍了从贵州省丹寨四相厂难选汞金矿中回收黄金合理工艺流程的研究,对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3.
广西某难选冶银矿提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蒋奇亮 《广西地质》2001,14(4):75-78
高砷高硫银矿有害杂质含量高,矿物成份复杂,直接氰化浸出率不到20%,属难选冶银矿。采用固化焙烧-氰化提银工艺,银浸出率可达95%以上。焙烧产生的As2O3,SO2能以其盐的形成固定于焙砂中,不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4.
北京地区非传统矿产资源及开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利 《城市地质》2001,13(3):25-31
北京地区具有丰富的非传统矿产资源,与之相关的开发研究成果众多,但尚未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北京地区的非传统矿产资源,对于服务首都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5.
生物工程技术的进展,不但在农业、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突破,在矿业领域也已经应用,工业规模的生物浸矿工艺已经可以处理从选矿厂尾矿和采矿企业贫矿、表外矿石和精矿以及其他矿产,金属的微生物吸附、工艺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等,技术较成熟、工艺简单、易操作、能耗低、少污染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66.
DL-93堵漏剂是一种以石灰石粉为主体材料复配而成的灰白色纤维状粉末,经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证明了具有酸溶率高、封堵效果好、施工方便等特点,还可通过酸化进行解堵,有减少储层受损之功效。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和细磨--护氧预处理--氰化出浸出工艺。金的浸出率达90%以上。与常规氰化浸金的浸经比较,要提高10 ̄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8.
文章从工艺矿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广西难处理金精矿难浸的原因及其提金工艺研究现状,进而提出了广西难处理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
当前在古食谱研究中,胶原蛋白(不可溶性)的提取,主要采用明胶化法.然而,胶原蛋白的直接降解产物——可溶性胶原蛋白,常常予以忽视并摒弃.本文通过凝胶层析,分管提取了古骨的酸提取液,从中分辨出三个峰,对各峰提取物的C和N含量,C/N摩尔比值及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分析,并与对应的不可溶胶原蛋白(ISC)进行了比较,以探讨可溶性胶原蛋白(SC)在古食谱研究中的可行性.三个峰中,第二峰(保留时间在17.5~27.5 min)峰形最为平缓,表明其所含蛋白质的分子量不一致;其各管提取物,在C和N含量,C/N摩尔比值上与ISC最为接近.基于以上发现,可以看出,第二峰提取物即为SC.更为重要的是,两种蛋白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相近.具体而言,C/N摩尔比值落于正常范围的SC,与对应的ISC相比,δ13C差异的平均值仅为(0.3±0.2)‰(N=2),δ15N值大约相差(0.6±0.1)‰(N=2);而C/N摩尔比值稍高于正常范围的SC,与对应的ISC相比,δ13C差的平均值也仅为(0.4±0.1)‰(N=2),δ15N值也约相差(0.3±0)‰(N=2).这些差异,远低于δ13C和δ15N值在食物链营养级之间的差异(δ13C约为1‰~1.5‰,δ15N值约为3‰~5‰),表明SC与ISC具有相似的性质,其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古食谱研究中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