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218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成曦晖  徐九华  张辉 《地质通报》2015,34(06):1119-1132
马斯塔瓦纳磁铁矿-钛铁矿床位于芬兰北部,属于芬诺斯堪迪亚地盾,辉长岩是主要的含矿岩体。矿石类型主要为钛磁铁矿,含矿岩石为含钛磁铁矿、钒钛磁铁矿辉长岩。浸染状矿石金属矿物以钛磁铁矿为主,次为钛铁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马斯塔瓦纳矿床的Zr、Hf、U、Th 在含矿辉长岩中含量非常稳定,均小于10×10-6,反映了岩浆成因的特征。由于马斯塔瓦纳矿床形成时构造环境不稳定,原始岩浆来不及长期彻底地分异,导致岩石的地球化学参数等均具有过渡特征。芬兰马斯塔瓦纳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主要分为2个期次:成岩期(形成辉长岩体)和主成矿期(岩浆期形成铁矿)。初步研究表明,芬兰马斯塔瓦纳铁-钛-钒矿床与国内的“大庙式”和“攀西式”铁矿有所不同,2个国内矿床处于相对稳定的板内构造环境,而芬兰马斯塔瓦纳矿床产于特殊的造山带而非稳定的克拉通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2.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 ,白垩纪粮船湾组流纹质碎斑熔岩普遍发育完整的柱状节理 ,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火山岩石柱群.文章在详细野外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 ,分析了粮船湾组石柱群原生柱状节理构造特征 ,初步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 ,该区火山岩石柱截面形态以六边形为主 ,少量五边形及不规则状 ,直径以1~3m为主 ;完整的单个石柱高一般20~30m ;石柱整体向NW和SW陡倾.但是 ,粮船湾组火山岩非全部发育柱状节理 ,按石柱发育程度可分为极发育、一般发育(被破坏)和不发育三种类型.通过统计大量原生柱面的产状 ,发现各个方向的柱面均有发育 ,其无序性符合冷凝收缩的成因模式 ,认为后期次生节理构造及海蚀作用对原生柱状节理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993.
高温高压下地幔岩和苦橄质榴辉岩的电导率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地幔岩模型和苦橄质榴辉岩模型在上地幔存在的合理性,建立上地幔的电性结构,本文利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和Solartron IS-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1.0~4.0 GPa、700~1150℃的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频率范围10-1~106 Hz)分别测量了地幔岩和苦橄质榴辉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地幔岩和苦橄质榴辉岩的电导率大幅增加;随着压力的增大,地幔岩的电导率略有增加,活化体积ΔV为-4.73 cm3·mol-1,而苦橄质榴辉岩的电导率几乎没有变化,活化体积ΔV为-0.11 cm3·mol-1;在电性方面,用苦橄质榴辉岩来表示深部的物质较为合理,地幔岩解释浅部可能更恰当,但浅部物质的分布不均匀,电导率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温度的影响,其次才是成分.  相似文献   
994.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来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其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本文通过对该区岩浆岩岩石学特征研究,确定区内中酸性岩浆岩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岩浆岩系列;稀土元素总体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特征.通过区内岩浆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确定区内岩体成岩时间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之间(142~148 Ma);通过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岩浆岩年代学分析,认为区内燕山早期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发育于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应力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的转折期,受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统一的构造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995.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前体物质是环境中许多PFAS的间接来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消防灭火泡沫、金属电镀、纺织涂料及农药等领域。由于PFAS前体物质能够在环境中发生转化以及分析测试方法的限制,其存在往往被忽视。PFAS前体物质自身的生物学毒性已被证实,如干扰母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诱导免疫毒性和细胞凋亡等。深入探究PFAS前体物质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是对其进行污染控制的关键。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PFAS前体物质的主要来源、赋存特征及在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前体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水体、土壤、悬浮颗粒物、沉积物和大气中均有检出。在迁移过程中,水体是PFAS前体物质污染主要的载体,土壤、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主要起滞留作用,而通过大气进行的长距离迁移是极端地区污染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PFAS前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滞留和迁移往往伴随转化行为,生成更稳定的PFAS持续危害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文章可以为PFAS前体物质及PFAS的污染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早-中三叠世时期四川盆地西北缘雷口坡组底部发育的一套白云质泥岩与该时期华南及川黔地区所分布的“绿豆岩”截然不同。本文对该套白云质泥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X衍射及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以揭示白云质泥岩的岩石成分及物源信息。通过碎屑锆石年龄显示,特征峰值主要集中在473~236 Ma,972~750 Ma,1 436~1 114 Ma,1 983~1 628 Ma和2 635~2 253 Ma,与川西中-上三叠统地层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川东存在较大区别,结合岩相古地理特征指示物源为秦岭造山带、扬子板块西缘龙门山岛链局部剥蚀区。镜下特征、X衍射及主量元素特征则表明岩石中含少量白云石,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通过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则显示白云质泥岩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长英质岩石,且川西中-上三叠统地层有向稳定构造型碎屑物源过渡的趋势。白云质泥岩与川西中-上三叠统地层REE配分曲线相似,而与“绿豆岩”存在明显差异,指示川西三叠纪碎屑来源较为相似,但受到华南火山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涟源市七甲村受斗笠山煤矿抽水影响,成为岩溶塌陷重灾区,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资料,结合现场调查,认为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构造等因素是控制该区岩溶塌陷重要的地质背景条件.同时,基于塌陷坑调查资料,总结出研究区主要存在三种塌陷模式:(1)土洞塌陷;(2)岩洞塌陷;(3)落水洞塌陷.在三种塌陷模式中,地下水水位下降、岩溶管道填充物发生迁移及重新分配、土体自重及渗压效应起着重要作用,并将落水洞塌陷机理形象的概化为"沙漏模型".最后,对研究区岩溶塌陷发展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受斗笠山煤矿继续往深部开采的影响,研究区会产生一些零星的新塌陷坑,同时一部分老塌陷坑会复活.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分析2 000 km单道地震资料的瞬时振幅强弱和瞬时相位异常,对山东半岛近岸全新世楔形沉积体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该泥楔呈中间厚、两侧薄的形态,覆盖区域的海底有明显的凸起,向岸侧坡度较小,以较小的角度缓慢抬升,达到最大高度之后以一定角度向海倾斜;泥楔的底界面基本水平,明显切割下伏地层。该泥楔由山东半岛东北侧开始向东、南方向分布,绕过山东半岛东侧之后继续向南或西南方向延伸,形成了一个近似于"γ"形状的沉积体环绕山东半岛。它由近岸端向远岸端逐渐加厚然后再减薄,最大厚度分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和西南(60 m以上),并以这2处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薄。泥楔从北到南覆盖了山东半岛东部约36 111 km2的海底,总体积约有440 km3,总质量约为527×109 t,泥楔沉积区从11 cal.ka BP至今的平均沉积量可以达到0.37×109 t/a之多。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鲁西地区金牛山岩体和金星头岩体中生代闪长质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Lu-Hf同位素的研究,旨在厘定闪长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结果表明,金牛山辉石闪长玢岩及斑状闪长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0 Ma和126 Ma,形成于早白垩世。金牛山岩体闪长质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4.35%~6.78%)、高的Mg#值(56~70)以及高的Cr、Ni含量,金牛山岩体中的辉石闪长玢岩ISr值为0.707 519,εNdt)值为-15.67,εHft)值在-21.6~-15.9之间。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SiO2含量为54.02%~65.02%,Al2O3含量在16.00%~17.61%之间,MgO含量(1.11%~2.68%)和Mg#值(37~46)较低,高Sr/Y比值(29~136),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研究表明,金牛山岩体闪长质岩石是古老下地壳再重熔并混染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的结果;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为地幔源区的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被陆壳物质同化混染形成的埃达克质岩。受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影响,金牛山岩体和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借助于先进的多功能大型高速高压环剪试验机,通过进行不同应力历史、剪切速度和正应力等条件下的系列试验,对吉林长春地区广泛分布的超固结粉质黏土在快速大剪切位移条件下的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前期固结历史和剪切速度不仅对超固结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且对于其峰后应变软化亦产生明显的影响。在相同剪切速率和正应力条件下,前期固结压力越大,其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值越大。不同剪切速度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具有相同应力历史的条件下,峰值强度和峰后应力降低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剪切速度越快越有利于土应变软化的产生以及剪切面的形成。在快速大剪切条件下对长春地区超固结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的是剪切过程中土体结构的变化和剪切面的生成,而剪切过程中孔隙水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