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403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567篇
海洋学   1323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取芯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详细的岩芯观察为基础,以Z43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低密度浊流沉积及混合事件层三种沉积类型.砂质碎屑流沉积整体呈块状,岩性为中—细砂岩,内部可见多个接触面,为多套砂质碎屑流沉积...  相似文献   
912.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深水油气资源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JP2]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的新领域,这是该区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与世界深水盆地一样,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近期LW311深水探井钻探的新发现表明,其应是该区油气资源接替非常现实的战略选区和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913.
长江口盐沼滩面发育对有机碳深度分布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潮滩、中潮滩以及光滩柱状样的有机碳含量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粒度组成等的测定,研究盐沼有机碳深度分布特征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盐沼土壤颗粒有机碳(POC)主要赋存于粒径小于0.016 mm的颗粒中,POC含量对粒径在0.002~0.004 mm区间的颗粒含量变化最敏感,说明盐沼POC主要来自长江径流悬移质,这与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结果一致。土壤POC含量与不同粒径区间颗粒含量相关关系表明,高潮滩与中潮滩柱样的泥沙级配较为接近;光滩柱样POC含量与不同粒径区间颗粒含量相关关系特征与高、中潮滩柱样的基本类似,主要不同表现在粒径大于0.016 mm的粗颗粒,这很可能受控于盐沼不同高程部位动力沉积过程。盐沼植被对高、中潮滩柱样POC的贡献相当可观,个别层段高达55.6%;植被对土壤POC的贡献受到滩面过程的明显制约。滩面动力沉积过程形成盐沼垂向上独特的沙、泥纹层构造,其优良的封堵效能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垂向分布。盐沼滩面动力沉积过程是塑造有机碳深度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14.
当海面风浪较大时,测量船的摇摆会引起浅地层剖面图像的畸变,因此有必要研究风浪对浅地层剖面图像的影响及图像中风浪效应的校正方法,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区分风浪效应和真实的沙波等海底床面形态。本文利用浅地层剖面仪GeoChirpⅡ在长江口所获得的浅剖图像对校正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所研究的实例中,海底周期性起伏的地形不是沙波,而是风浪效应引起的,用带阻滤波的方法可有效消除浅剖图像中的风浪效应,从而恢复真实的海底地形和地层形态。  相似文献   
915.
厘清河口-陆架连续体的碳源/汇机制是认识海洋在"碳中和"中作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年春季长江口-东海的走航CO2分压(pCO2)及温、盐等资料,分区域阐述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2的空间分布格局,半定量解析水团分配、有机质生产及降解等过程对pCO2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水团来源是决定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  相似文献   
916.
基岩潜山油气藏具有背斜构造、整装油气田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探W8-1井实钻气层为88.4 m,探井揭开深水区基岩潜山勘探的序幕.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具有埋深浅、风化程度高的特点,潜山埋深约为1000 m,风化壳孔隙度达到23%.上覆泥岩厚度薄与高孔风化壳的储盖组合导致基岩潜山顶界面反射为非...  相似文献   
917.
潮汐河口泥沙运动复杂多变,科学划分泥沙运动形式并评估其对航道淤积的影响,是厘清航道淤积泥沙来源、制定有效减淤措施的关键。基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所处南港—北槽河段2015年和2018年洪季、枯季表层沉积物和近底悬沙的现场采样数据,分析提出潮汐条件下推移质、悬移质和时推时悬泥沙3类泥沙运动形式的粒径划分方法,量化3类泥沙对深水航道淤积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近底悬沙级配曲线上拐点粒径对泥沙由推移质向悬移质转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长江口南港—北槽悬沙、底沙交换显著,深水航道淤积物中除仅做推移质或悬移质运动的泥沙外,还包括大量的时推时悬泥沙,其在航道淤积泥沙中的占比最高,约达50%~60%;南港段航道洪季、枯季推移质淤积占比分别为36%和26%,高于悬移质的6%和13%;北槽段航道悬移质落淤泥沙占比为44%~48%,明显较推移质3%~6%的占比高。3类泥沙运动形式粒径划分方法为深化潮汐河口泥沙运动规律认识、判别航道淤积泥沙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18.
控制平台的宽度l与网箱主构架半径r正相关,设计时必须满足网箱框架外侧与平台的距离k大于零,其中:k=1-2+22r-h42+14l2+12r2-22rl,h4为控制平台高度,其受放置区水深h的制约,高度与水深的关系:h=h1+h2+h3+2h4+12H,h1为网衣缩结高度,h2为网衣底部重力装置高度,h3为重力装置到水底的距离,H为网箱放置区台风期预计最大波高。以“HDPE升降式圆形双浮管深水网箱”为应用实例,h=24 m,H=7 m,r=7.15 m,h1=7.0 m,h2=1.0 m,l=25 m,h4=5.0 m,在浪高5 m,风力10级的情况下,网箱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919.
深水油气资源丰富,是近年全球油气勘探热点及增储上产的主力来源。通过专利分析,可视化呈现了国际深水油气关键技术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全球深水油气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历程高度吻合,反映了技术进步是推动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政府决策和全球油价是影响深水油气发展的外部动力;美国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引领力量,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高速发展,与巴西等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成熟的国家构成了主要的技术应用国;斯伦贝谢、哈利伯顿以及通用电气等石油巨头专利技术在全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技术领域均有布局且所占比重较大,中国中海油则侧重于钻井技术的研发和布局;未来,深水油气的革新仍将围绕钻探类核心技术展开,其快速形成的技术网络与一些边缘的技术和核心技术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关联,或形成新的技术网络。  相似文献   
920.
《海洋世界》2007,(1):4-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消息,2006年11月30日,中国首座深水特大型装备——中国海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基本设计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老油田产能的快速递减,重质稠油油田、边际油田的份额增加等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