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钱江初  徐征宇 《沉积学报》1990,8(1):122-128
本文介绍了用轴系年代法中230Th(过剩)和230Th(过剩)/232Th方法对取自太平洋海底的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及在海底的运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锰结核顶面和底面的230Th(过剩)及210Th(过剩)232Th的剖面,得出了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在1-10mm/M·Yr左右。另根据结核顶、底两面中230Th(过剩)及210Pb放射性印度的差异,可推算出锰结核在海底的翻滚周期在150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及其粘土组分的研究发现,金属元素Fe、Mn、B、Ba、Cu、V、Y等的含量与锰结核的丰度成正相关,也与粘土组分、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粘土组分是某些金属元素及有机物富集的载体;同时发现Mn、Fe、受火山、热液及碎屑的影响,致使这种相关性不及其他元素明显。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及其粘土组分的研究发现,金属元素Fe、Mn、B、Ba、Cu、V、Y等的含量与锰结核的丰度成正相关,也与粘土组分、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粘土组分是某些金属元素及有机物富集的载体;同时发现Mn、Fe、受火山、热液及碎屑的影响,致使这种相关性不及其他元素明显。  相似文献   
115.
滇东南锰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滇东南锰结核的一般特征,矿物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锰结核属于风化淋滤成因.  相似文献   
116.
117.
洋底铁锰结核和结壳的平均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资料和原始资料,确定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铁锰结核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了太平洋海底山的微型铁锰结核,海底结构和含钴铁锰结壳的平均成分。为了对比,援引了洋底结核和结壳热液形成物的成分资料。对上述各形成物类型指出了其化学成分的最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118.
谭秉和  张香荣 《岩矿测试》1994,13(3):169-174
在普通的XRF光谱仪上测定金属锰,氧化锰、锰的化合物中MnKβ发射谱带,经谱数据处理获得了谱线的轮廓线及谱峰参数(峰位,峰高,峰宽,峰宽,峰函数比例因子,不对称因子);研究了谱参数与价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nKβ谱带结构与化合价,氧化数,化学键及配位状况有关,利用所得出的规律对太平洋锰结核的价态作了定性测定,并用谱峰分解法对Mn3O4试样进行化学价态定量分析的浓度量,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9.
个旧锰结核矿床产在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田顶部的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从矿床地质产状、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矿物组合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个旧锰结核属于异地海相成因,后经搬运沉积在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与中太平洋海山CAD19锰结核的物质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对比,表明个旧和CAD19锰结核有相类似的稀土模式,相对富集轻稀土,并出现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120.
王征  朱茂旭  周良勇 《矿物学报》2007,27(2):131-136
利用锰氧化物具有高的吸附与氧化还原化学活性的特点,研究了采自东太平洋的铁锰结核对阳离子染料次甲基蓝氧化性脱色特征。结果表明,铁锰结核表面的非均相氧化是次甲基蓝脱色的主要机制。在通常的染料废水浓度范围内,铁锰结核可有效地对次甲基蓝染料废水氧化脱色。随染料浓度降低,铁锰结核投放量增加和粒度减小,次甲基蓝的脱色率明显提高。次甲基蓝的矿化程度(TOC去除率)较高,但仍低于脱色率。pH对次甲基蓝脱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表面配位体形成和对体系还原电位的影响,当pH<4.0时,脱色率随酸度的增加明显提高;当pH在4.0~10.0时,溶液pH值对脱色率影响有限。在铁锰结核连续循环体系中,溶解Mn2 浓度和pH的增加是脱色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