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改进的进化遗传算法在软弱结构面力学参数选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进化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使得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能力,加快了网络的学习速度,提高了预测精度。利用野外对结构面的地质描述和室内试验获得的软弱层带的物理性质,将该算法应用于溪落渡水电站坝区软弱结构面力学参数的获取,将9个试验点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误差小于4.6%,表明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是软弱结构面力学性质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82.
近年来随北方青白口系层型剖面的解体,华南梵净山群及下江群时期地层的归属成为争议较大的问题。中国地层表(2011~2014)将武陵造山运动界面之下的梵净山群及相当地层(870~820Ma)与武陵造山运动界面之上,南华系之下的下江群及相当地层(820~780(720)Ma)一并划归为青白口系,给前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与研究带来不便。在湘黔桂相邻区发育一套武陵造山运动界面之上至南华系(820~720Ma)间,分布广泛、出露完整、层序连续的裂谷盆地沉积建造——"下江群",为研究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天然而理想场所与物质基础。本文在对"下江群"时期的泥市群、板溪群、下江(芙蓉溪)群、丹州(高涧)群地层分区、岩石地层详细划分对比、充填序列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等研究基础上,认为下江群具有岩石建造组合特征典型,岩石层序序列完整、出露连续及划分标志清楚等优势。结合近年年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提出重启"下江系",以约束华南、全国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对完善我国及国际新元古代地层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83.
汪正江 《地质论评》2008,54(3):296-306
作者在分析黔东新元古代早期沉积时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Sturtian冰期、南华系底界、青白口系年代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沉积(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蓉溪群、丹洲群、下江群、登山群、历口群等)时限为740~820Ma,是南华纪冰期前的非冰成沉积,是Rodinia裂解机制下的填平补齐沉积;而青白口系沉积可能是与Rodinia形成相关的板块碰撞机制下坳陷盆地沉积,南华系是与国际成冰系相对应的冰期沉积,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第一个盖层,因此,将板溪群、下江群等归入南华系或青白口系均不合理。由此提出了“板溪系”概念,它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一套楔状地层。结合目前华南裂谷盆地开启年龄和南华纪冰期的起始年龄,板溪纪的时限暂定为850~740Ma。 板溪系的提出不仅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南华系划分对比问题,同时也必将有利于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冰期形成等关系的研究和相关重大气候、环境巨变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484.
板溪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板溪锑矿控矿因素的分析,结合热液活动与地质构造的研究,阐明了构造运动是驱使区内成矿物质运移的主导因素,成矿构造的成生、发展不仅为含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聚积空间,而且制约了锑矿床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与规模;通过对控矿因素的认识,预测区内F1断裂与蒋家冲背斜交汇部位的2号脉带深部地段及小港背斜邹家段有锑矿床存在.  相似文献   
485.
庄明水 《福建地质》2023,(3):197-203
以厦门淡溪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和有限元法分别在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进行斜坡整体稳定性计算。2种方法对比发现,都在天然工况下斜坡稳定性较好,而在暴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较差,但都不会发生整体失稳破坏;斜坡Ⅱ区比Ⅰ区发生局部破坏的可能性更大,且最易发生破坏的部位为坡脚临空条件较好的陡坎地形处。  相似文献   
486.
论板溪群与板溪蛇绿混杂岩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李日俊  符鹤琴 《地质论评》1994,40(2):97-105
华南大地构造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地质界的普遍关注,板溪群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本文从地层,构造,同位素年龄和古生物等方面对板溪群及有关问题做了讨论,认为按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定义的板溪群是一套正常的沉积地层;原带状大“板溪群”中含蛇绿岩的变质系是前震旦纪的产物,板(中笔代)蛇绿混杂岩的概念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87.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区传统的构造古地理格局需要重新解释。对此,许多地学工作者提出异议。为了验证上述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的准确性,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多领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样品的多次重复系统采集;同时,对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再分析。研究显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和扳岩的岩石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分析样品中未产出放射虫化石,但是在部分硅质岩和板岩样品中却发现了中-新元古代的疑源类化石。有关硅质岩的主量元素、稀上元素中Ce异常值、(La/Ce)x比值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沉积作用与陆源物质有关,沉积环境接近大陆边缘、远离深海远洋环境。  相似文献   
488.
雪峰山西部中生代厚皮逆冲推覆构造样式与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山厚皮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由南向北,主构造线走向由北北东向渐变为北东东向,形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带内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大面积出露,这些基底出露的原因和构造方式是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野外构造解析为基础,结合相关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对雪峰山西部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解析。结果表明,雪峰山构造带从印支期开始发育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断层在近地表向南东陡倾,向下逐渐收敛于基底内的滑脱断层之上。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及早古生界均卷入了推覆构造,同时逆冲覆盖于中生代地层之上,形成厚皮构造,并造成了基底板溪群的大面积出露。  相似文献   
489.
嫩江-黑河地区多宝山岛弧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晚三叠世二道坎大型银矿床,铜山矿床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科洛-新开岭构造杂岩带新发现晚三叠世孟德河金矿床,三合屯金矿区外围深部也发现了金矿化; 塔溪岩浆弧新发现了早白垩世宝泉小型铜矿床.这些矿床与区域圈定的化探异常较吻合,成矿规律较明显.依据新发现的铜金矿成果,总结了嫩江-黑河地区近年来取得的新近展,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建议,为即将实施的战略找矿行动勘查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0.
湘西渣滓溪钨锑矿床白钨矿的Sm-Nd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建堂 《地质学报》2008,82(11):1514-1521
渣滓溪钨锑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不同产状产出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和Sr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m/Nd变化范围相对较宽(0.36~0.63),143Nd/144Nd为0.51211~0.51288;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该矿白钨矿样品没有明显的线性分布趋势,无法厘定出该矿的准确成矿时间。该矿白钨矿的Nd(t)明显可分为两组(-10.2~-14.7和-3.79~+0.01),其成矿流体中的Nd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可能来自晚元古代地层或下伏陆壳基底的碎屑岩,另一部分很可能与冷家溪群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与Nd同位素不同,渣滓溪成矿流体中Sr同位素组成均一化程度较高,该矿白钨矿87Sr/86Sr为0.7304~0.7329;该矿这种明显富放射成因87Sr的成矿热液,排除了成矿流体来自海水和赋矿围岩作为唯一矿源层的可能性,下伏陆壳的结晶基底很可能是这种高放射成因Sr的提供者。沃溪和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r-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有所不同,前者应来自一种更古老、更成熟、更富放射成因Sr的下伏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