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8篇 |
地球物理 | 24篇 |
地质学 | 42篇 |
海洋学 | 247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利用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索溶液。取头肾细胞以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星斑裸颊鲷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48t,NF=48.未发现有随体染色体、次缢痕及性染色体。其核型属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22.
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原甲藻LSU Rdna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引物D1R和D2C扩增并测定了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的LSU rDNA D1与D2序列,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内水平,所测的H.akashiwo 6个株系之间共有5个变异位点,序列H.k与H.k-2,H.k-4均存在碱基替换;原甲藻属不同种内各株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23之间,所测序列P.mi与P.micans其他株系之间均存在碱基替换.在种间水平上,原甲藻属不同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45~0.139之间,大于种内遗传距离,每个种都具有特定的保守序列.根据序列间的遗传变异,可设计特异性的探针对不同株系和物种进行检测和计数. 相似文献
223.
从浙江沿海地区赤潮多发区分离获得一株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细菌DH-e,研究该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和对东海原甲藻的生理功能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其溶藻作用方式为间接溶藻,溶藻效应呈现出作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浓度0.5%~2.0%,时间为32 h时,溶藻率均达80%以上,具有短期高效的溶藻效应;溶藻活性物质分子量小于2 k Da,具有耐低高温、强酸碱的特性;代谢产物对叶绿素a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分解,并改变胞内总糖含量,影响生理代谢活性;SEM与AO/EB双染检测发现溶藻活性物质能够破坏藻细胞膜完整性,显著改变藻细胞内部结构,造成内容物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224.
2005年春初浙江近海的低温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口附近和浙江近海海域,近些年来每年春季几乎都发生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时间通常是在4月底或5月初,但2005年却一直到5月底才发生。本文根据近几年在浙江近海进行的多个春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和有关站位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海区2005年春初的温度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阐明了2005年春季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物理环境原因。结果表明,2005年3月浙江近海水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低,且这种情况在近岸区更为明显;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春初(4月初)浙江近海水温偏低,2005年和2004年的这种水温差异在近岸和中上层的低盐水里最为明显,而在远岸和下层的高盐水水温差异则相对要小;近岸低盐水最低温度2005年比2004年低约2.6℃;2005年1—3月浙江近海特殊的气象条件(10 a中最低的气温和强劲的偏北大风)和2004/2005年冬季较弱的台湾暖流是形成4月初浙江近海低温特征的主要原因;2004年冬季和2005年春初浙江近水温偏低很可能是2005年春季东海大规模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5.
226.
侵蚀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日动态及日呼吸速率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00~17: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00~7:00;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日呼吸速率,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马尾松林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降低程度高于板栗园和百喜草地,且对夏季的降低程度影响最大.而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为IRGA法的27.5%~218%,平均为76.2%.当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时,AA法比IRGA法高估了土壤呼吸速率;反之,AA法则低估了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温度梯度观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梯度是小气候观测的突出特点,为研究矮杆作物和高杆作物农田小气候合理的梯度观测设计标准,以小麦和玉米为例,对2012年郑州和泰安两地麦田和玉米田气温和裸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气温与裸温的垂直梯度变化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利用裸温不同层次间垂直梯度变化特征确定气温传感器合理的安装高度;根据麦田和玉米田裸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考虑到温度防辐射罩高度限制,矮杆作物田小气候气温应在距离地表面25 cm、50 cm和150 cm高度附近分别设置观测层次,高杆作物田小气候气温应在距离地表面25 cm、50 cm、150 cm和300 cm高度附近设置观测层次。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