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5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1313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4391篇
海洋学   169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3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徐文博  张铭杰  包亚文  满毅  李思奥  王鹏 《地质学报》2022,96(12):4257-4274
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坡北、磁海等地二叠纪幔源岩浆活动形成了镍钴硫化物矿床和铁钴氧化物矿床,两者赋矿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年龄相近(290~260 Ma),主、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相似,分配系数接近的微量元素比值分布于相同趋势线,揭示两者岩浆源区相同,可能为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或软流圈地幔。两类矿床镁铁-超镁铁质岩中Co与Ni含量正相关,Co主要富集在基性程度高的岩石中;块状硫化物与磁铁矿矿石中Co与Ni相关性差,Co和Ni具有不同的富集机制,Co热液富集作用明显。北山镁铁-超镁铁杂岩体是地幔柱相关软流圈上涌,诱发俯冲板片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高镁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壳源混染、硫化物饱和富集镍钴形成镍钴硫化物矿床,富铁母岩浆氧逸度高、富水,岩浆分离结晶磁铁矿、叠加热液作用富集钴,形成铁钴氧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72.
北达巴特斑岩型钼矿床位于西天山造山带北部。矿区钼矿化分布于流纹斑岩体内部,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分布于流纹斑岩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据矿物组合特征与交代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石英—辉钼矿阶段,中期黄铁矿—黄矿—石英阶段,晚期萤石—黄矿阶段。对早阶段辉钼矿与晚阶段黄矿分别进行了Pb同位素分析。辉钼矿的208Pb/204Pb值为38.125~38.179,207Pb/204Pb值为15.570~15.575,206Pb/204Pb值为18.293~18.311,Pb同位素构造判别投点落在地壳和地幔范围内,有向造山带线靠近的趋势,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流纹斑岩提供了主要的钼来源。黄208Pb/204Pb值为38.202~38.257,207Pb/204Pb值为15.581~15.621,206Pb/204Pb值为18.239~18.246,Pb同位素判别投点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表明成矿物质为地幔与地壳混合来源,流纹斑岩与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凝灰岩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973.
974.
975.
西南天山是新疆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地区,以萨热克矿、乌拉根铅锌矿、花园矿、伽师矿为代表,均产于隆起剥蚀区边缘的红层盆地中并严格受层位控制,赋矿盆地的下部为煤系生烃岩,中部为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铅锌矿储集层,上覆膏岩及泥岩等密闭盖层,具有铅锌-铀-煤-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的成矿特征。文章总结了西南天山赋矿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赋矿层位特征,研究了铅锌典型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作用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中—新生界砂砾岩型铅锌矿的区域成矿规律,认为有机质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推测在原始矿源层的基础上,在隆起部位经油田卤水叠加形成铅锌贫矿体,喜马拉雅期断裂构造沟通深源成矿流体再次叠加形成铅锌富矿体。总结构建了西南天山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的成矿模式,以期为已知矿山深边部勘查及区域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6.
烂泥塘矿床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主矿体产于在地表以下300~500米,地表矿化带仅见脉状矿体和矿化体。为研究云南香格里拉烂泥塘斑岩矿床的原生晕异常结构,本文以异常结构模式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矿床地表和坑道岩矿石样品开展了元素组合、异常特征和水平分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烂泥塘矿床地球化学系统的结构由成矿元素及其共伴生元素富集与亏损的原生晕组成,Cu和Mo的正异常占据了核心部位,Sc、Ti、V、Cr、W的负异常在空间上与Cu和Mo的正异常重合;S的正异常,Mn、Co、Zn、Cd的负异常出现在Cu、Mo正异常的边缘;Zn、Cd的正异常以及Ag、Pb、Hg、Sb的正异常在成矿带外围出现,Ag、Pb、Hg、Sb属于远矿指示元素;矿化带中CaO、K2O、Na2O的含量相对较低,为低背景或负异常,而其外围地区为中背景区或高背景区。研究结果显示,用Cu和Mo的几何平均值与Sc、Ti、V、Cr四个元素几何平均值的比值作为地球化学指标所圈定的衬值地球化学异常,能够更好地指示矿化体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977.
造山带背景镍矿床以富水为主要特征, 但水(流体)在成矿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岩石的改造过程仍不明确。本文以黄山南镍矿床为例, 通过辉橄岩和橄辉岩等超镁铁岩的蚀变矿物组合和H-O同位素变化规律, 限定蚀变过程与流体性质及来源。黄山南超镁铁岩原生矿物主要有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少量填隙状角闪石、云母, 蚀变矿物有角闪石(浅闪石、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以及镁闪石)、滑石、绿泥石和蛇纹石等。根据岩石结构与蚀变矿物比例, 将超镁铁岩分为弱蚀变、中等蚀变和强蚀变3类。蚀变矿物组合与角闪石成分指示超镁铁岩经历了高温蚀变阶段(>700℃), 形成了镁质闪石+滑石+绿泥石; 中温蚀变阶段(700~550℃)和低温蚀变阶段(< 550℃), 分别形成了钙质闪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与滑石+碳酸盐+蛇纹石的矿物组合。蚀变岩石普遍以中低温蚀变为主, 可能与中低温阶段的叠加-改造作用相关。岩石随蚀变程度增加, Si、Na、K、Mn等主量元素和Rb、Ba等微量元素呈现明显降低趋势, 表明大多数元素在流体改造过程中从岩石中迁出, 说明蚀变过程为开放体系。中-强蚀变岩石中, 硫化物矿物边部的形态呈锯齿状, 但主体仍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矿的矿物组合, 指示蚀变过程可能造成了部分Ni、Cu、S元素的溶解与迁移, 但是改造程度相对有限。不同蚀变程度超镁铁岩均富集轻H同位素(δD: -86.6‰~-128.6‰)且O同位素变化较大(δ18O: 1.7‰~10.8‰)。虽然部分样品的H-O同位素接近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趋势线, 但是大多数强蚀变样品则呈现截然不同的趋势, 即δ18O值相似但δD值变化较大, 指示蚀变过程以岩浆水主导且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去气作用。不同程度的岩浆去气作用可能与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密切相关。因此, 本文认为黄山南矿床蚀变岩石为岩浆阶段"自蚀变"作用的产物。不同构造背景镍矿床的H-O同位素对比指示, 岩浆"自蚀变"作用在超镁铁侵入岩中普遍发生, 而造山带背景镍矿床的蚀变程度可能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78.
莲花山银矿床是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的热液脉型银矿床.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矿石硫、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δ34SV-CDT值主要介于0.0‰~3.0‰之间,塔式分布特点明显可见,指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硫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岩浆;铅同位素组成在构造模式图中,样品投影点主要落于地幔演化线和造山带演化线之间,说明矿石铅主要来自于壳幔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介绍了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火山岩的时代、分布和产状。根据火山岩的岩石化学资料,应用PetroGraph和Minpet2.0岩浆岩地球化学作图软件对60多个中、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其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解释,探讨新生代火山岩盆地及其中生代-古生代基底的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根据这些判别图,认为苏门答腊新生代火山岩盆地基底为大陆边缘裂谷(初始裂谷),并在渐新世以后转化为大陆边缘火山弧。高钾橄榄玄粗岩系列和埃达克岩与苏门答腊火山岩体系共生,显示该区具有寻找斑岩-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80.
高永宝    李文渊  谢燮  张照伟    郭周平  张江伟  李侃 《地质通报》2012,31(05):763-772
拉水峡镍矿床位于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中,岩体几乎全岩发生、镍硫化物矿化,且已遭受强烈蚀变,以角闪岩为主。岩浆期主要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黄矿、镍黄铁矿;热液蚀变期主要有紫硫镍矿、黄铁矿、黄矿、针镍矿等;氧化表生期主要为含镍高岭石、含镍绿泥石、孔雀石等。矿石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负Eu异常明显,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PGE含量平均为2460.46×10-9,(Pd+Pt)/(Os+Ir+Ru)值为0.40~2.00,表明铂族元素与岩浆深部熔离作用密切相关;但Pt/Pd(0.01~2.62)、Pd/Ir(0.91~8.77)说明热液作用对铂族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很小,δ34S平均值为2.24‰,硫化物中的S以地幔S为主。拉水峡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浆融离贯入、热液叠加改造及表生氧化作用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