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1篇 |
免费 | 435篇 |
国内免费 | 13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60篇 |
地质学 | 4401篇 |
海洋学 | 169篇 |
综合类 | 243篇 |
自然地理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43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93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77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41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192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913.
云南楚雄红层盆地六苴砂岩铜矿区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六苴铜矿区分布有六苴、凹地苴等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进行断裂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划分构造期次,总结构造体系,对区内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矿区断裂的发育经历了早期近东西向挤压、晚期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后期近南北向挤压的过程。早期近东西向主应力作用时期是铜富集成矿的重要时期,形成的近南北向压性断裂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和必要的条件;晚期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北东向扭张性断裂促使矿体进一步富集;后期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开始破坏矿体。将矿体向全浅色砂岩一侧错动。 相似文献
914.
杨志达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7,(4)
沂沐裂谷是中国东部呈扇形展布的大陆裂谷系,从晚侏罗至白垩世裂谷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了一套碱性、钙碱性火山建造,尤以中生代钙碱性火山活动具有特色,并常常形成许多巨大的古火山机体,本文通过对产于古火山机体中两个含金斑岩铜岩床研究,初步得出其主要成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15.
916.
917.
918.
大兴安岭地区内生铜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时代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段,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蕴藏着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本文通过对该区内生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研究,初步将区内内生铜矿床划分为斑岩型、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银、铜锡)和接触交代型三种成因类型,除铜锡矿床外,它们的成矿作用均与高钾钙碱系列I型花岗质岩浆密切相关;其中斑岩型和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银)的成矿分别发生在485Ma、180~170Ma和170~160Ma;而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锡)矿床与A型花岗质岩浆相关,成矿在150~135Ma之间;接触交代型与它们相伴生,主要发生在180~160Ma和150~135Ma。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与早古生代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碰撞造山、中侏罗世的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陆缘增生带碰撞缝合造山与早白垩世碰撞造山后的地壳伸展减薄作用过程相适应,矿床在不同阶段的造山挤压与伸展转换或造山期后的伸展阶段就位,这项研究为深入研究该区内生多金属成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9.
新疆哈密图拉尔根全岩矿化岩浆铜-镍-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东天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区受控于康古儿—黄山韧性剪切带北东段的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之次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对该矿床的控制作用极为明显。矿区范围内现已发现3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目前只对一号岩体进行了勘探评价,已探明控制储量达大型规模。文章基于对一号杂岩体的矿床地质特点及其化探和物探特征的总结,试图建立该大型铜镍矿床的找矿评价模式。一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4个岩相:角闪橄榄岩相、辉石橄榄岩相、角闪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赋矿岩石主要为角闪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矿床属于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岩浆熔离贯入型Cu-Ni-Co矿床,具有单期岩浆多次脉动上涌成矿的特征。岩体m/f介于3.1~4.8之间,属于铁质超镁铁岩类,且具有低钛、低碱、低Al2O3特征,含矿岩相具有高硫特征(S>1%)。化探显示图拉尔根地区位于Cu、Ni、Co组合异常区内,Ni异常峰值133×10-6,Cu异常峰值83×10-6。成矿元素Ni、Co、Cu在角闪橄榄岩、辉石岩中呈现富集趋势。物探显示岩体具有三高一低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矿区位于区域性的重力高值异常区内,在高重力背景下,含矿岩体表现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及高磁异常特征。作者指出沿强变形带中间的中部弱韧性变形带追索含矿岩体,将对扩大找矿范围具有实际意义;岩体南西部可能为含矿岩浆上升就位的主要中心,这里角闪橄榄岩相也十分发育,应为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20.
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中岛弧带内,其Ⅱ号岩体主要由辉长岩和少量辉石岩组成,局部可见孔雀石、镍华、褐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等矿化。岩石主量元素化学特征具低硅(w(Si O2)=48.12%~50.18%)、低钛(w(Ti O2)=0.47%~0.73%)、高镁(w(Mg O)=13.15%~19.59%)的特征,属亚碱性系列岩石,m/f值为3.14~3.88,属铁质超基性岩类。岩石稀土、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具一致性,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弱富集的右倾型,并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的特征。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形成年龄为(424.1±4.6)Ma,属志留纪。笔者对夏日哈木Ⅰ号、Ⅱ号岩体的主要地质特征作了对比,认为二者同源,结合区域构造及Ⅰ号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认为Ⅱ号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