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83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研究了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地下水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效果。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具有很好的氧化处理BTEX的能力;H2O2/BTEX(摩尔比)=5和10时,在H2O2/Fe(Ⅱ)(摩尔比)=4和8的情况下氧化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H2O2/BTEX(摩尔比)=20时,氧化去除效果显著,此时H2O2/Fe(Ⅱ)摩尔比对处理效果影响较小,H2O2/Fe(Ⅱ)=10时最终去除效率均达到97%~100%;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处于强氧化环境,pH值由6~7迅速下降至3左右。  相似文献   
672.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中碎屑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关系为主,长粒矿物被定向排列,经历过较强的压实作用。其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达到了35.03%,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及伊-蒙混层为主。碳酸盐胶结物类型主要以方解石为主,仅含有少量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含量测定表明,碳同位素(δ13C)分布在-6.8‰~-4.0‰之间,平均为-5.0‰;氧同位素(δ18O)分布于-11.1‰~-5.4‰,平均为-8.7‰;根据碳氧同位素含量推算古盐度Z值分布于108.34~114.89,平均值为112.77;碳酸盐沉淀温度分布在43.36℃~77.84℃,平均值为62.30℃。结合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认为鄂博梁Ⅲ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目前所处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A期,在形成早期主要以干、冷的淡水-微咸水环境为主,晚期则以要对暖、湿的淡水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673.
川西花岗- 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科学问题和科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潘-甘孜造山带是一条锂-铍-钽稀有元素超常富集的地带。针对锂矿资源上游勘探开发的瓶颈,实施川西锂矿3000m科学钻探,穿过变质岩、伟晶岩和花岗岩,建立多学科地壳锂柱。围绕"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构造成因"、"与锂矿有关的花岗岩属性和成因类型"、"花岗岩与伟晶岩的关系及分异作用"、"稀有金属的"源-运-储-剥"过程"、"变形-变质-岩浆-成矿的造山过程:从热量耗损到锂的富集",以及"含稀有元素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特异性、多样性及与深度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为锂矿的找矿突破提供构造背景、制约要素、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为找矿远景预测靶区提供科学标志,并力图建立创新性锂矿成因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4.
蓝藻水华及其释放的蓝藻毒素给我国很多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尽管去除蓝藻和净化藻毒素的技术目前已有较多报道,但能同时对二者起作用的技术方法还较少,发展能够同时去除蓝藻和蓝藻毒素的技术显得十分必要.根据前期Fe(Ⅲ)化合物去除微囊藻毒素的工作基础,选取4种不同的土壤对其进行Fe(Ⅲ)改性,并应用于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结果表明,黏土含量高低决定土壤本身对毒素的吸附能力强弱;土壤经过离子改性后,其毒素吸附能力与其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直接相关,且毒素去除能力较未改性前有显著提高,其中效率提升最高的一种土壤离子改性后其吸附能力增加了约148倍.离子改性土壤对微囊藻细胞同样具有絮凝沉降功能,沉降能力同样随土壤对Fe(Ⅲ)负载能力的提高而上升,使用剂量提高时微囊藻沉降平衡时间明显缩短.在野外蓝藻水华去除实验中,蓝藻细胞去除可以保持与室内实验相近的高去除率,但蓝藻毒素的去除效率有一定的下降,可能与天然水体中其它杂质的竞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75.
气象参数极值理论频率曲线的Excel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Excel的内置函数、表格及图形处理功能,运用Excel的VBA编写程序,构造皮尔逊Ⅲ型分布(P-Ⅲ型)概率分布函数公式,实现P-Ⅲ型分布参数优选的简单化和图形输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76.
福建霞浦大湾铍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霞浦大湾铍钼矿体主要产于晚侏罗世南园群鹅宅组与赤水组火山碎屑岩接触带附近的裂隙带中,辉钼矿石英脉呈脉状、铍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在脉状辉钼矿体两侧,围岩蚀变具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特征,以中-高温面状蚀变为主,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和裂隙构造关系密切,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铍钼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677.
电气石吸附Cu2+,As(Ⅲ),F-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电气石为原料,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研究电气石的不同粒度、用量、吸附时间、热处理温度等对水中Cu2 ,As(Ⅲ)吸附的影响;进而探讨分析电气石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电气石对Cu2 ,As(Ⅲ),F-离子的去除率随着电气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电气石用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提高,增至一定值后下降。热处理温度为300℃,500℃时,可提高电气石吸附Cu2 ,As(Ⅲ)的效率。加热预处理未改善电气石对F-离子吸附能力。(2)电气石对带电性质不同的阴、阳离子都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电气石的极性和表面性质使其对离子可能存在络合吸附和静电吸附两种形式。电气石对Cu2 ,As(Ⅲ)吸附为表面络合吸附与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吸附效果好。对F-吸附只存在静电吸附,吸附效果差。  相似文献   
678.
将涠洲岛海洋站1961~1989年极值波高与风速的长期观测资料作为统计样本,基于二维皮尔逊Ⅲ型联合分布,估计了年极值有效波高与风速的联合出现概率。以导管架平台基底剪力计算为例,给出了相应的荷载设计组合,与单因素频率分析法相比,联合概率分布法所得百年一遇剪力值约降低18%,条件分布法所得百年一遇剪力值约降低12%。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合理降低荷载设计标准,从而减小海洋工程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679.
针对大规模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基线向量网平差的特点,在IGGⅢ方案的基础上,基于不同降权效率的双因子等价权的改进模型,比较了并行编程方法及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多任务划分与处理的并行计算流程,实现了相关观测抗差贝叶斯估计的并行计算。实验采用IGS全网的数据,结果表明,相关抗差并行贝叶斯估计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坐标参数的先验信息,有效抵制基线向量异常误差的影响,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平台,显著提高抗差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80.
栾一晓 《海洋学报》2017,39(9):101-109
近海区域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新沉积的松散海洋土,波浪荷载作用下松散海床会发生液化进而对近海结构物的稳定性存在巨大威胁。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流体-结构-海床相互作用数值计算模型FSSI-CAS 2D,选用Pastor-Zienkiewicz-Mark Ⅲ(PZⅢ)弹塑性本构研究了波浪诱发的松散海床液化问题。分析了波浪荷载引起的松散海床内超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以及应力角的时程变化特性,并预测了松散海床的渐进液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波浪荷载作用下松散海床内残余孔压会累积增长,海床表面最先发生液化,然后逐渐向下发展至液化最大深度。同时指出海床内超孔隙水压力的竖向分布特征和应力角的变化时程均可以作为判断海床液化的间接参数。最后,通过应力状态分析,讨论了海床渐进式液化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