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19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用作者合成的新试剂——钒金试剂Ⅱ为指示剂,该试剂在酸性溶液中被V(ν)氧化变为紫红色,灵敏度达5.13×10~(-15)gV(ν)/ml。试样经磷酸处理,在磷酸介质中用三氯化钛(或氯化亚锡)还原U(Ⅵ)呈U(Ⅳ),过量Ti(Ⅲ),Sn(Ⅱ)用亚硝酸钠氧化呈Ti(Ⅳ),Sn(Ⅳ),而U(Ⅳ)不被氧化。过量亚硝酸钠用脲素消除,在24%—26%磷酸酸度下,以2滴0.2%钒金试剂Ⅱ为指示剂,依据量用相应浓度钒酸铵标准溶液,滴定度T=0.003,0.01,0.03,0.1,0.3,1,3,10,30,100,300,1000,3000,10000,30000,100000,300000ngU/ml滴定U(Ⅳ)至溶液出现紫红色为终点。其他离子无干扰。测定天然水、海水、雨水中的范围为0.3—5000000ng/L;测定岩石、矿物中的范围为10—0.0000001%。0.005ng,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2%。的检测限为0.6pg/ml。  相似文献   
992.
袁忠信  白鸽  丁孝石  施泽民  李小喻 《矿床地质》1993,12(2):189-192,147
对四川冕宁牦牛坪富稀土碱性花岗岩锆石的-铅同位素年龄研究,得出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49±43)×10~6a,下交点年龄为(12±2)×10~6a。前者相当于岩体中残余锆石的形成年龄,可能代表碱性花岗岩母体岩石的年龄,后者应是碱性花岗岩及新生锆石的形成年龄。(12±2)×10~6a的年龄值是攀西裂谷带内,甚至整个扬子准地台内最年轻的花岗岩年龄值。新的喜马拉雅期成岩成矿年龄数据的得出,对于认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历史,了解稀土元素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720铀矿床“双溶液混合”成矿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序列-阶段”期次分析方法;讨论了矿床的热液演变过程,的富集因素及成矿物质之来源;对矿床成矿温度,压力和成矿介质的pH.Eh及组分等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双溶液混合”成矿的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994.
钱江初  徐征宇 《沉积学报》1990,8(1):122-128
本文介绍了用轴系年代法中230Th(过剩)和230Th(过剩)/232Th方法对取自太平洋海底的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及在海底的运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锰结核顶面和底面的230Th(过剩)及210Th(过剩)232Th的剖面,得出了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在1-10mm/M·Yr左右。另根据结核顶、底两面中230Th(过剩)及210Pb放射性印度的差异,可推算出锰结核在海底的翻滚周期在150  相似文献   
995.
P350萃取色层分离连续分步解脱测定痕量铪,钍,锆和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程 《地质实验室》1990,6(6):323-327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97.
路景华 《铀矿地质》1990,6(3):163-169
本文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推荐:“在伽玛总量中利用放射含量单位—Ur表示测量结果”,在放射性测量准(一级)站地面饱和模型上进行了为期2年的伽玛总量测量及有关试验,解决各标准型的Ur定值、总量仪器标定方法及照射量率转换为Ur单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主要论述热源构造的特征、活动规律及其与矿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并以华南地区三大热源构造系为例,说明热源构造的成矿特点、分布规律,将与热源构造有关的成矿机制概括为“混合-结合-中合”,即“三合式”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9.
374矿床铀的迁移、沉淀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374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及气液包裹体成分等资料入手、应用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尝试性地探讨了成矿作用各阶段的热液活动,不同阶段中的迁移形式及其沉淀条件。成矿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成矿阶段,主要以UO_2(CO_3)_3~(4-)的形式迁移(占55%),其次是以UO_2(CO_3)_2~(2-)的形式迁移(占43%);第二成矿阶段,则有99.9%的是以UO_2F_4~(2-)的形式迁移。在第一阶段中,随着α_(Fe)~(2+)、α_(UO_2~(2+))增加、P_(CO_2)降低、pH值增大,的富集作用加强,沥青矿(UO_2)与赤铁矿(Fe_2O_3)共生的稳定区扩大;在第二阶段中,随着a_(Fe~(2+))、a_(Ca~(2+))及a_(UO_2~(2+))的增加,沥青矿不断沉淀,沥青矿与萤石、赤铁矿(UO_2+CaF_2+Fe_2O_3)稳定区扩大。  相似文献   
1000.
压溶角砾岩出现征构造带的较深部位并与构造角砾岩伴生,它是碳酸盐岩石构造破碎的一种特殊型式。压溶角砾岩由不同方向的缝合线发育而成,胶结物主要是碳酸盐岩的不溶残余物。碳酸盐岩中的含量主要与不溶残余物有关。在压溶作用发育过程中,岩层中的被活化、渗滤,在有利的物化环境中被炭、泥等吸附而富集,也可与其它成矿作用叠加而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