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2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杨建新 《铀矿地质》2005,21(4):204-207,195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台西北部的一个大型坳陷盆地.其北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第V岩段沉积范围广、埋深适中,且河流相砂体较发育.经钻探查证存在古层间氧化带,并含有工业矿化.这为盆地内探索新找矿层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2.
系统阐述了公婆泉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目的层层序地层学及砂体特征、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成矿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认为该盆地难以形成规模大、品位高的工业矿化,但局部地段仍具有形成小型可地浸砂岩型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矿化白岗岩是否遭受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及成矿期次,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从未矿化到富矿白岗岩,稀土元素总量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稀土元素的富集与白岗岩矿化具有同步性。该地区白岗岩矿化作用至少存在两期:一是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的,为主成矿期,其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Eu亏损的轻稀土富集右倾型,U与Pb、Th、Co、Rb、Sr、Ni、Sb、Cs、Zr、Hf及REE关系密切,说明它们具有同源性;二是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形成的,主要发育于构造破碎带,其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Eu亏损的重稀土富集左倾型,U与Pb、Th、Sc、Cr、Co、Zn、Nb、Mo、Ta、Yb及HREE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84.
相山矿田是典型的火山岩型热液矿田,在矿田内赋存的矿物主要有沥青矿、钛矿、钍石等,大量的水云母、磷灰石、赤铁矿、绿泥石、金红石、微晶石英等矿物与矿物密切共生。这些共生矿物的共同特征之一为颗粒细小,呈纳米级,非晶质,胶体性质显著。矿物大量分布于这些胶态共生矿物的表面和裂隙中(胡宝群,2011;王倩,2016)。可知,吸附作用是导致富集沉淀的重要机理之一。本文以磷灰石为例,通过宏观地质特征研究及实验模拟,探讨pH、温度、热液共存组分、时间等物理化学条件对磷灰石吸附的制约,进而探讨磷灰石的吸附性能对富大矿床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洪斌跃  潘家永  张笑天  刘颖 《地质论评》2016,62(S1):101-102
鹿井矿床位于南华活动带华夏褶皱带武功—诸广断隆区,闽、赣后加里东褶皱地块西缘,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段,受遂川断裂及热水断裂组成的地堑式断陷带控制。本文主要对鹿井矿床内矿物的赋存状态、成分特征及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6.
腐殖酸对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岩型矿的形成与腐殖酸存在密切联系,在成矿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影响腐殖酸吸附U(Ⅵ)的因素,考查了pH值、吸附时间、加入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腐殖酸的吸附影响较大,当pH值为6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少量的腐殖酸就能使U(Ⅵ)吸附率达到98.79%,随着腐殖酸加入量的增加吸附率随之增加,最后趋于平衡;吸附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达到平衡。在腐殖酸-粘土、腐殖酸-砂岩二元系统中,混合后吸附效果增加,并且随着腐殖酸加入量的增加吸附率也随之增大,在腐殖酸-粘土-砂岩三元系统中,也得到了相似的吸附趋势。  相似文献   
8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矿、杭锦旗(纳岭沟)矿、大营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存在形式及矿物特征对砂岩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矿、纳岭沟矿等主要砂岩型矿中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矿的矿物类型主要为石,含少量的沥青矿、钛矿、水硅石、钍石等;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矿物占矿石中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矿的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矿物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88.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菲  孟华  聂逢君  严兆彬  张成勇  李满根 《地质学报》2016,90(12):3473-3482
纳岭沟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具有明显的后期热液作用的特征,矿体空间展布主要受控于绿色-灰色砂岩的过渡界面,与绿泥石化的蚀变砂岩关系密切。通过对纳岭沟矿床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依据绿泥石的成因与共生矿物的关系,识别出绿泥石主要的3种类型:填隙物型绿泥石,片状与黄铁矿共生型绿泥石以及黑云母蚀变型绿泥石;同时通过绿泥石的Fe-Si图解确定了纳岭沟矿床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根据Al/(Fe+Mg+Al)-Mg/(Fe+Mg)的关系图解确定出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具有铁镁质流体和泥质两种来源,通过绿泥石中主要阳离子与镁的关系图解和计算得出的绿泥石形成温度共同确定出绿泥石是多期次的中低温热液流体作用的产物。综合研究表明,纳岭沟矿床的绿泥石形成至少经历了温度稍高的还原性流体和温度稍低的氧化性流体等两个期次的流体作用,稍高温的还原性流体与成矿关系更为重要。与绿泥石形成有关的热液流体作用不仅带入了部分,还促进了的活化和运移。  相似文献   
89.
西藏南木林盆地是一个经历多次构造活动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近年来在该盆地相继发现了一批异常点(带),主要产于第三系流纹岩、凝灰岩和喜山期花岗岩中。该盆地基底、蚀源区及盖层岩石的含量普遍较高,具有成矿的物质基础;盆地断裂构造也比较发育,中东部断裂带异常明显;异常具有点多、分布广的特点,是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笔者初步认为,南木林盆地具有形成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等构造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0.
王文广 《铀矿地质》2016,(5):270-278
内蒙古二连盆地产在下白垩统碎屑岩系中的砂岩型矿床,其矿化与地沥青密切相关,有矿物存在之处必有地沥青;岩石中也普遍含地沥青。笔者通过蚀刻α径迹示踪,对含量在(200~1770)×10~(-6)的碎屑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采用分子量计算方法确定了该地区含碎屑岩中的是以多种超显微矿物形式存在。其中,以赛汉高毕矿床为代表,主要形成复成分磷钙矿。其它矿床也普遍有复成分磷钙矿产出:巴彦乌拉矿床样品因钙含量低、硅含量高,则石多于复成分磷钙矿;道尔苏矿床以石和磷矿为主,有少量沥青矿及复成分磷钙矿;哈达图矿床主要是沥青矿,未见复成分磷钙矿。除了地沥青之外,各矿床中与矿物共生的主要矿物还有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由此推断,矿床的可能成因是:来自盆地深部的UH_3、PH_3、CaH_2、SiH_4、FeH_2、H_2S等在伴随油气向上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降低和氧化作用而发生分解及凝聚,形成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同时派生出含U、P、Si、Ca等的氧化物的低温热水溶液,并最终结晶析出矿物,形成有大量黄铁矿共生的矿体;而油气经过长期挥发,最终演变成地沥青,成为矿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