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2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7矿体呈透镜状、扁豆状、似脉状成群出现。赋矿围岩为前长系龙首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片岩,该类岩石比区域上同类岩石含量高,平均U含量为2.36×10-6~4.83×10-6,与伟晶状白岗岩之间的混染带是矿赋存的有利空间。矿化产于中条期形态不规则的伟晶状白岗岩岩株中,该岩体丰度较高,钍/低,活性多,副矿物少,富碱。富伟晶状白岗岩岩体副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总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不高。是至今在甘肃西部及邻区花岗岩岩体中唯一见到稍多晶质矿的岩体,也是至今在甘肃西部及邻区花岗岩岩体中丰度最高,Th∕U最低的岩体。富矿岩石伟晶状白岗岩在成岩过程时也发生成矿作用,属成岩同期成矿。  相似文献   
112.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矿田、澜河矿田、鹿井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矿田组成,根据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源主要是粤北产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3.
钟翼  许建新  韩积斌  徐凯 《盐湖研究》2020,28(1):112-122
为了解阿拉尔河悬浮物对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模拟含水中U(VI)去除率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T=25℃,溶液初始pH=7,接触时间为16 h时,悬浮物对的平衡吸附率最佳,为95.48%。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加,但吸附率随之下降,升高温度有利于的吸附。在悬浮物上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说明悬浮物对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表明吸附主要受动力学控制,由两个以上步骤共同控制。FTIR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主要与悬浮物表面活性基团螯合并以表面络合吸附为主。吸附前后的能谱对比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行为。因此,悬浮物对的吸附机理是以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为主、物理吸附为辅的混合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14.
利用系组分法测得龙岗大椅子山火山喷发时间为距今71±9ka,属于晚更新世。各类喷发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它们形成于同一岩浆源。根据岩石学方法 ,结合Thordarson(1996)等人的排气模型 ,估算此次喷发向大气层输送的HCl、HF总量分别为7.36Mt和5.21Mt。  相似文献   
115.
徐勇航  陈坚 《海洋学报》2010,32(4):110-117
碎屑锆石能较好保存源区岩石组成的信息,其-铅年龄是沉积物源区示踪有效的方法。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和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联机(LA-MC-ICPMS)技术,对台湾海峡西部闽江口和九龙江口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原位-铅测年,同时获得锆石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碎屑锆石的钍与含量之比值大于0.1,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左倾型,并具有明显的铈含量正异常和铕含量负异常,结合阴极发光图像表明这些锆石绝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闽江口和九龙江口的碎屑锆石具有相同的印支期(峰值为236 Ma)、燕山早期(峰值为155 Ma)和燕山晚期(峰值为110 Ma)等3个峰值,这三期碎屑锆石占主要部分,反映闽江口和九龙江口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各流域上游印支期和中下游燕山期岩体,而闽江口碎屑锆石具有明显的加里东期峰(峰值为465 Ma)和前寒武纪(553~2 765 Ma)较多的碎屑锆石,这些碎屑物质可能来自上游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和前寒武纪基底的物质。对比闽江口碎屑锆石-铅年龄与台湾岛西部海滨沙滩(苗栗-新竹、嘉义-台南)中的独居石年龄具有相似的谱峰特征,表明台湾岛西部海滨沙滩碎屑物质可能有部分来自闽江。闽江口碎屑物质明显区别于福建的九龙江和浙江的瓯江,这为判别台湾海峡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板块俯冲带岩浆作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板块俯冲带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岩浆上涌直至喷出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对应的时间尺度等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的研究中应:1)首先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以处于弧后扩张作用早期的冲绳海槽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调查与研究;2)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3)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拓展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通过对512矿床含矿层不同地段系列同位素研究,对砂岩型矿的形成过程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根据矿卷前锋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布规律和含矿层不同氧化还原分带中样品系列同位素分布特征,认为砂岩型矿含矿层岩石的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区特征不仅可以记录富集的滚动成矿过程,而且可以作为预测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依据,A区应定名为"氧化还原矛盾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8.
潮水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古生代-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也是中国重要的产煤-油-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中侏罗世伸展断陷,晚侏罗世挤压抬升阶段;早白垩世拉分断陷,晚白垩世全面抬升阶段;中新世全面沉降,上新世抬升剥蚀阶段。盆地西部成矿整体表现为同沉积预富集、叠加后生氧化改造的成矿特点。通过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认为大红山断陷主要找矿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庙沟组,断陷南缘强烈抬升区是泥岩型或砂岩型成矿的有利区域;跃进山凸起长期处于抬升淋滤状态,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成矿的有利部位;南部凹陷带长期处于沉降断陷状态,主要形成泥岩型、膏结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119.
四川盆地东北部砂岩型矿含层位为下白垩统苍溪组,主要矿化产在苍溪组第一韵律层下部砂岩或砾岩层中.岩矿鉴定表明,主要含矿岩性为细—中粒砂岩,砂岩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含少量黄铁矿.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含矿岩石中除了矿物碎屑石英、胶结物方解石和黄铁矿外,还含有钛铁矿、方铅矿和石.石为岩石中...  相似文献   
120.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尤其对环境放射性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印度对不同建筑材料民宅和厂房内的氡调查,矿毗邻区乡村壤中及民宅中的氡调查,高钍辐射区天然r放射性对人体的辐射效应研究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