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1篇 |
免费 | 830篇 |
国内免费 | 11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8篇 |
大气科学 | 292篇 |
地球物理 | 827篇 |
地质学 | 2298篇 |
海洋学 | 669篇 |
天文学 | 52篇 |
综合类 | 191篇 |
自然地理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86篇 |
2019年 | 203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明下伏薄煤层采空区地层中隧道施工对地层的扰动以及衬砌结构受荷特性,采用离散元颗粒流软件,从细观角度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量测了下伏煤层采空区地层隧道衬砌背后土压力以及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轴力、弯矩),分析了特定围压下间距对土压力和二次衬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下伏煤层采空区地层因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松动区呈“O”形分布,隧道下伏围岩颗粒接触力反而小于隧道上覆围岩;洞周允许位移越大,颗粒接触力链间断区域越大;间距越小,颗粒接触力链间断区域越大,当间距大于2.0D(D为隧道跨度)时,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围岩颗粒接触力影响逐渐消失,降低了地基反力,间距越小,降低程度越高;二次衬砌内力分布有一定的离散性,二次衬砌裂缝最先出现在拱底,是隧道主体结构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2.
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中,接收机硬件延迟引起的码偏差和相位偏差是影响精密授时、电离层建模以及非差模糊度解算的重要因素。利用GPS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进行估计和建模时,通常假定GPS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是稳定不变的量,对其可能存在的波动及影响因素考虑不充分。因此,对GPS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的时变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电离层电子含量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了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和差分相位偏差(differential phase bias,DPB)单历元及单天解的时间变化特性,并对温度变化与接收机DCB、DPB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表明,接收机重启前后其DCB值会发生突变,重启之后接收机DCB和DPB大约需要25 min才能趋于稳定。接收机DCB和DPB并不能长期保持稳定,实验数据显示,在2~3 h内,DCB的变化量可以达到0.8 m左右,DPB的变化量可以达到4 mm左右,接收机DCB和DPB的波动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54.
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在工程实际中大部分土体的应变在0.01%-0.3%之间,但只是到近些年,随着仪器精度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才逐渐意识到研究土体小应变的重要性。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5.
在江苏盐城新洋港滩涂由海向陆建立样地:零星米草斑块(SAP)、稳定米草滩下边缘(SAFI)、2003年米草定居处(SAF03)、1989年米草定居处(SAF89),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除SAF03样地外,其他样地互花米草叶生物量随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SAF03叶生物量始终都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5);各样地茎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均有所增加,繁殖前期SAFI处茎生物量增长最快,达18.97g.m2.d-1;离海越近繁殖器官生物量增加越大;11月份SAF89样地各器官生物量顺序为:叶>茎>繁殖器官,其他样地:茎>叶>繁殖器官。2)各次调查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样地叶生物量分配减少,而茎生物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增多;由陆向海各样地叶生物量分配减少,而茎生物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增加。3)SAFI处互花米草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为2.39,极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1)。 相似文献
56.
57.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年学者来金明同志独立完成的35万字的《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将于1997年1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海洋界面化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作为学科交叉新的生长点,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的研究在国际也不过刀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仅有10多年。由于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过程参与了海洋中许多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所以已成为当今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是著者及其研究组10年来把当今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58.
设置在泄洪洞竖井内的环形掺气设施是不同于传统掺气技术的新创意。为了更好地认识这种新型的掺气技术,基于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原型和模型试验,对环形掺气坎的通风和掺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形通气孔的通风是由通气孔进出口的压差引起的,通风量与相对空腔长度的关系服从线性分布;环形掺气坎掺气减蚀的作用明显,其掺气是由于射流冲击竖井水体形成大尺度旋涡并挟带气泡所致,且掺气浓度沿高程呈乘幂分布;模型通风和掺气特性的缩尺效应明显。在结构设计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有必要在旋流泄洪洞的竖井段设置掺气设施,可改善水流流态,并增加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59.
结构性是黄土的基本属性,黄土的湿陷特性与其结构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针对冻融作用对不同结构性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以水泥作为模拟土颗粒间的联结材料制备了人工结构性土,开展了不同水泥含量的人工结构性土与相应的原状土、重塑土的湿陷试验,分析了结构性、冻融作用、初始含水率、湿重度及荷载大小对湿陷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前后,人工结构性黄土的湿陷系数均比原状土、重塑土的湿陷系数小,且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湿陷系数有所减小;冻融之后,各土样的湿陷系数几乎均有所增加,但增加的程度和土样初始结构、含水率、干密度(压实系数)及竖向荷载关系密切,尤其当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和土样为重塑土或水泥含量较低的人工结构性土时,冻融后湿陷系数增大幅度显著。在标准荷载200 kPa下,冻融前后原状土、重塑土的湿陷系数与其湿重度之间基本呈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人工结构性黄土湿陷系数与湿重度之间并不呈线性关系;竖向荷载为50 kPa时,重塑黄土和5%水泥含量黄土的湿陷系数与冻融次数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数关系。以水泥作为土颗粒间联结材料,制备的人工结构性土是否能很好地代替原状土反映结构性黄土的湿陷特性,还需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0.
对石家庄市西山花园别墅小区18.67 hm~2范围岩土工程勘察,发现此区不均匀分布着膨胀土。通过现场调查钻探与室内试验,对该区膨胀土进行了详细分区评价,不但解决了特殊土不均匀地基的处理问题、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也为类似地区地基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