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569篇
测绘学   1022篇
大气科学   404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1389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35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福建海区条斑紫菜的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琼珊 《台湾海峡》2001,20(2):210-215
本文报告了对采集自福建自然海区的条斑紫菜进行的2a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放散时间比坛紫菜迟1-1.5个月;壳孢子放散延续时间比坛紫菜长;放散高峰期间出现在11月中旬;骤然降温可以促进壳孢子集中放散;单孢子放散以水温20℃左右较佳。莆田及其以北海区可能比厦门更适宜栽培条斑紫菜。  相似文献   
192.
卤虫(Artemia)又叫卤虾 ,卤虫子或丰年虫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耐高盐的小型低等甲壳类动物 ,全长1.2~1.5cm ,卤虫天然栖息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 ,按水中的离子成分来分有氯化钠型、硫酸盐型、碳酸盐型和钾盐型[1]。卤虫不仅营养价值非常高 ,而且生长和繁殖速度快 ,很容易培养。美国专家对24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定 ,表明卤虫是仅次于大马哈鱼的最适于养殖的水产经济动物 [2]。卤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和丰富的 β 胡萝卜素、核黄素等[3]。卤虫不仅在水产动…  相似文献   
193.
风浪频谱中的特征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一筠  王涛 《海洋与湖沼》1993,24(2):126-131
在三参量风浪频谱的基础上对谱参量进行深入地研究,给出了谱参量与风场要素、波场要素的关系,提供了依据风场要素、波场要素及实测波浪资料计算谱参量的方法。从而可以依据上述因素直接计算出三参量风浪频谱。此外还根据谱宽度的变化,描述了风浪频谱的成长方式,解释了传统的波陡、波龄关系中经验常数的不同选取所代表的物理背景。  相似文献   
194.
1999年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浮游植物量、浮游动物量、营养盐浓度 (包括无机氮和无机磷 )以及碎屑量为生态变量 ,在HAMSOM水动力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 1个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NPZD模型。采用此模型研究了渤海 1999年浮游植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 ,模拟结果与实测基本相符。模拟结果表明 :1999年渤海浮游植物量的变化大致呈双峰分布 ,春季水华出现在4,5月份 ,秋季水华出现在 9,10月份 ;受透明度和局地水深的影响 ,渤海湾和辽东湾北部浮游植物量的年变化呈夏季大、冬季小的单峰分布。 1999年渤海不同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是 :除莱州湾一年中有春、夏 2个峰值外 ,其它 3个海区都是夏季高、冬季低的单峰分布 ;1999年整个渤海年平均的初级生产力为 2 5 7mgC/m2 /d。  相似文献   
195.
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中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目山千亩田地区泥炭沼泽剖面年龄-深度模式曲线,通过该区的腐殖化度与烧失量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该地区4 200 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早期(4 135±40~3 20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指示气候湿热;中期(3 200~63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指示气候温凉偏干;晚期(630 a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气候温凉湿润。  相似文献   
196.
乐清湾近期海岸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清湾是一个与东海相通的半封闭型强潮海湾。通过对1934,1968和1992年的海图对比研究表明:近期乐清湾各等深线所围水域面积持续减小。后一阶段,围垦使岸线推进速度加快,滩涂面积由前一阶段的不断增加转变为不断减小。1934到1968年,西南部最大潮滩华岐潮滩岸线和零米线平均外推速率分别为4.88m/a和13.24m/a;1968到1992年平均淤进速率分别为6.17m/a和8.08m/a。实地采样分析表明:表层水样平均悬沙浓度为0.1043kg/m3,从湾顶向湾口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悬沙浓度虽较低,但湾内处于低能动力沉积环境,有利于细颗粒沉积物落淤,这是湾内地貌演变的要因。长江入海南移和陆架区再悬浮的细颗粒物质是乐清湾主要的泥沙来源。泥沙自然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是近期乐清湾大部分岸线处于淤进状态的原因。漩门二期工程前后乐清湾的纳潮量减小了5.73%,落潮流相对携沙能力降低为工程前的79%。而根据实测落潮平均流速计算得围垦后落潮流的相对携沙能力减弱为原来的54%。而从1934年到漩门二期围垦工程后,纳潮量减小了22.57%。开辟盐田和围垦造陆工程等人类活动,对海岸演变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7.
探讨淡水养殖尤其是大水域网箱养鱼中由于投饵方式的不当和投饵量过多导致过剩饵料沉积引起水域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本研究利用鱼类的听觉生物学特性,参考音响驯化技术的有关参数,结合投饵用400 Hz正弦波连续音对鲤(Cyprinus carpioLinnaeus)进行了音响驯化实验。结果表明,最初放声时,实验鱼产生惊愕反应,迅速离声源而去;但驯化6 d后,实验鱼在放声后迅速游向声源,摄食时间由最初的150 s缩短到实验后期的60 s。整个实验阶段放声组与对照组摄食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实验鱼的生长参数,求得了参考投饵量曲线和方程。本实验结果为音响驯化技术在淡水鱼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8.
海南岛东南部潟湖台风事件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海岸潟湖沉积记录可恢复器测记录之前和史前时期热带气旋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信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潟湖沉积揭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古台风活动信息,以海南岛东南部两个潟湖的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等参数建立台风事件的鉴别指标,同时借助210Pb CRS计年模式确定了沉积物柱状样的沉积速率和年代序列,对海南岛东南部的古风暴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柱状岩心清晰地记录了海南省东南部过去350年期间的35次特大风暴潮事件。基于历史文献和沉积记录的风暴沉积事件恢复了近350年来的风暴活动历史,发现海南省东南部特大风暴事件频数与厄尔尼诺强度有显著关系,同时还可能受到太平洋涛动(PD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太阳黑子活动等多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表明,结合风暴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资料可为恢复海岸带地区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古风暴活动规律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99.
通过选取两个典型海外工程项目案例,分别采用波浪特征参数法和波浪谱法对工程海域波浪条件进行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方法在作业波浪条件、波浪特征认知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对海港水域平面布置产生的影响。对于波浪能量在频域及方向上存在多峰谱情况的海域,基于全谱的波浪特征参数系列数据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主峰波向掩盖次峰波向;2)主峰波向错配次峰周期。对于上述两种情况,若仅采用波浪特征参数法对工程海域作业波浪条件进行分析,并指导海港水域平面布置,则极可能忽略或误判个别敏感波向、关键频域段的部分波浪能量,从而误导设计,为后续项目运营埋下隐患。对于以上情形,宜采用波浪谱法深入分析工程海域波浪能量在整个频域及各个方向上的详细分布及构成,并对关键波向、关键频域段的波浪能量进行量化,评估其对海港水域平面布置的影响,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波浪输入条件误判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0.
目的:对胃复方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将实验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胃复方的最大耐受量,给药组24h内2次以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中药胃复方给予小鼠灌胃,对照组小鼠灌服等剂量蒸馏水,观察记录2组小鼠一般情况及死亡情况,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给药组小鼠一般情况良好,无1例死亡。与对照组比较,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最大给药量为221.7g生药/kg,相当于60kg成人临床推荐剂量的127倍。结论:胃复方无明显毒性,在规定剂量下用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