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31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采用生物蛋白解罗非鱼鱼排蛋白,以水解度(DH)为指标,进行了单、复合解效果的比较分析,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对解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风味蛋白和木瓜蛋白组合分段解,固定总添加量为3.0%、双复合比2:1、解时间3h、分段解时间比0.6:1,解温度56℃,分段解pH为7.0和6.2时,解效果最佳,罗非鱼鱼排蛋白水解度达到32.49%,解产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达32.84mg/g鱼排,占罗非鱼鱼排总氨基酸含量的25.43%,其中呈味氨基酸含量达18.48%,必需氨基酸含量达67.96%。  相似文献   
732.
青鳞鱼蛋白风味酶控制水解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假设风味恒温控制水解动力学遵循内切限制水解动力学历程的前提下,通过实验方法求出了风味恒温控制水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风味对青鳞鱼蛋白进行控制水解的动力学模型为:R= ( 54 .782e0 -0 .045s0 )exp( -0 .398DH),DH=2 .513ln[1+(21 .803e0 /s0 -0. 0179)t];其失活常数kd=22. 155 6min-1;水解反应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是:e0 /s0 >c0,常数c0 =8 .214×10-4。验证实验证明,根据风味恒温控制水解动力学模型得到的理论水解度与实际水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33.
不同时期刈割对互花米草根系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4~9月期问,在泉州湾河口湿地生长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滩涂上,采用不同时期对互花米草进行齐地面刈割的方法,测定互花米草根系生理指标,探讨不同时期刈割对互花米草根系生理产生的影响及机制,为利用物理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5月22日和7月21日的刈割使互花米草根系可溶性总精含量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4月22日、8月20日和9月19日的刈割虽然也造成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变低,但其比5~7月刈割后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高很多;4~7月刈割导致互花米草根系代谢急剧减缓,尤其6~7月刈割使根系活力同比下降了90.58%~92.17%,而8月和9月的刈割则促进了根系代谢,表现为根系活力提高;各刈割处理都会引起互花米草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5~7月刈割使根系游离氨基酸增加量最大;5~8月刈割使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而4月22日和9月19日的刈割使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4月22日和7月21日刈割使互花米草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保护活性下降,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减弱,而5月22日、6月21日、8月20日和9月19日刈割后,互花米草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保护活性上升,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增强.7月刈割互花米草能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的扩散.  相似文献   
734.
马晓俊  李云飞 《中国沙漠》2019,39(6):159-166
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是反映土壤功能的关键指标,也是土壤恢复和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以流动沙丘为对照,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固沙植被区表层0~5、5~10、1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活性随植被恢复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和脲、多酚氧化、碱性磷酸、过氧化氢、淀粉、纤维素、蔗糖活性均随植被恢复年限延长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年代植被区及不同土层间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0~5 cm土层变化最明显,经过62年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碳氮量和脲、多酚氧化、碱性磷酸、过氧化氢、淀粉、纤维素、蔗糖活性分别增加了16.44、8.79、3.99、3.01、2.54、19.35、0.77、0.65、16.61倍,年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1.55、0.21 mg·kg-1和6.14×10-4、1.25×10-2、9.32×10-4、6.05×10-2、8.22×10-5、9.07×10-5、4.24×10-3 mg·g-1·h-1。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高度相关,除与沙粒、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外,与土壤粉粒、黏粒、pH、电导率、有机碳、无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种植旱生灌木能够有效促进沙地土壤功能恢复并改善沙区环境。  相似文献   
735.
本研究尝试从两种海洋贝类-石鳖和帽贝的消化腺中提取混合消化,以获得对海藻原生质体分离更有效的工具。通过对19种青岛海滨常见藻类解效果的比较发展:(1)该对各种藻类均有一定的解离作用。尤其对红藻效果好,对绿藻次之;(2)解离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1h左右,对甘紫菜10min即可见效。石鳖和帽贝混合消化由于综合两种贝的食性特性,具有比单一动物消化更广泛的消化作用,同时还对这一混合工具解  相似文献   
736.
采用温度渐变的方法,研究了18、22、26、30℃共4个温度梯度对美洲黑石斑幼鱼[(73.74±3.76)g]生长及免疫因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美洲黑石斑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美洲黑石斑幼鱼最终体重、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重(DWG)、增重率(GBW)和增长率(GBL)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部分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上述各项指标中,温度22℃组均最高,与温度26℃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温度18℃、30℃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幼鱼的饲料系数(FCR)随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且部分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成活率方面,除温度30℃组的成活率为82.2%,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外(P0.05),其他各温度组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温度对美洲黑石斑幼免疫相关活力和基因表达也存在一定影响。在实验第1 d时,碱性磷酸(AKP)、酸性磷酸(ACP)和溶菌(LSZ)活力随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在实验第60 d时,碱性磷酸(AKP)、酸性磷酸(ACP)和溶菌(LSZ)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2℃和26℃组显著高于18℃和30℃组(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SOD)活力在实验第1d时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实验第60 d时超氧化物歧化(SOD)活力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上升。温度也影响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尽管实验期间各实验组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变化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但30℃组HSP70和HSP9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见,温度对美洲黑石斑幼鱼的生长和免疫因子活力有一定影响,综合实验鱼的生长和免疫因子实验数据,美洲黑石斑幼鱼最适的生长温度应为22—26℃。  相似文献   
737.
盐度胁迫下盐生隐杆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 halophytica)是在饱和NaCl条件下可以生存的少数几种耐盐蓝藻之一,作者研究了盐胁迫对盐生隐杆藻细胞内丙二醛含量、2种非抗氧化剂含量以及4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低盐胁迫和高盐胁迫都抑制盐生隐杆藻的生长。随着盐度胁迫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非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除了过氧化氢)活性不断增强。上述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盐生隐杆藻细胞内非抗氧化剂和抗氧化物水平的增加可以应对细胞内升高的氧化伤害,抗氧化防御系统可能在盐生隐杆藻对盐胁迫的耐受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8.
pH 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pH胁迫下脊尾白虾(Palaemon(Exopalaemon)carinicauda Holthuis)的适应性,作者采用静水毒性的实验方法确定了脊尾白虾的半致死pH,分析了pH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活力的影响。设置pH4~11.1共17个胁迫组,统计脊尾白虾24、48、72和96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脊尾白虾24、48、72和96 h酸性半致死pH值分别为4.25、4.64、4.71和4.78,碱性半致死pH分别为10.87、10.55、10.38和10.29。将脊尾白虾暴露于低pH 6.5、高pH9.5的水体,以pH8.0作为对照,分别于胁迫后0、3、6、12、24、48、72和96 h测定鳃、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总抗氧化力、过氧化氢、抗超氧阴离子活力。结果发现,pH胁迫后,在3~6 h内各组织中抗氧化活力均显著上升,24~48 h开始回落,到96 h之前,各组织中抗氧化水平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肝胰腺中抗氧化活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本实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对pH有很强的适应性,pH胁迫3~24 h之内抗氧化活力反馈性升高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739.
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心超滤、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100和Sephacryl S-300 HR柱层析等方法从海洋食藻性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消化腺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褐藻胶裂解(Alginate lyase),得到电泳纯制品,并对此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褐藻胶裂解的分子量为28kD,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具有热不稳定性,最适pH为7.0;的反应受多种离子的影响,Mn^2 、Co^2 和Cd^2 对此褐藻胶裂解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Mg^2 、Zn^2 、Na^ 和K^ 则具有促进作用;采用透明圈法和底物法验证了此裂解对聚甘露糖醛酸和聚古洛糖醛酸的特异性,实验表明,此对聚古罗糖醛酸(Polyguluronate,PG)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40.
微藻脂肪酸去饱和及其基因表达的生态调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东  张学成 《海洋科学》2000,24(8):42-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