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空间监控预警系统的方法,并对系统建设目标、思路、架构以及相关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82.
目前针对受震灾威胁、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地环境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流域为例,首先在总结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8项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然后,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作为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因素,再结合地形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单体地质灾害危害范围、坡度≥25°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限制性条件,构建地质灾害威胁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彭州市银厂沟流域内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分级。研究结果表明: 高度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中度适宜区占11.4%,低度适宜区占10.5%,不适宜区占73.8%;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区域主要沿公路分布,并存在多个“块状”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条件便利,可为新农村住宅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3.
黄健文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4):1060-1065
当前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分析中通常采用地质分区方法对勘测点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忽略了GIS空间的复杂性,且未对评价指标加权分析,导致抗震适宜性评价指标量化过程过于主观,存在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拟合度低的问题。据此,提出基于ANSYS的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模型分析。考虑到GIS的空间复杂性,采用ANSYS在GIS空间进行有限元结构场修正操作,结合Logistic非线性回归模型,对乡村土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中的二分类变量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为了防止计算数值过于主观,采用组合熵系数模型对Logistic方程计算得来的评价指标加权,由此完成基于ANSYS的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模型分析。经过实例分析证明,所提方法求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拟合度较高,能成功完成评价指标的量化,对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分析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84.
松辽盆地是中国主要的能源基地,随着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如何应对工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CO_2排放量的增加,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盆地内进行CO_2地质储存将成为盆地内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技术选择之一。以松辽盆地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松辽盆地CO_2地质储存条件的基础上,从储存规模、储存安全性和社会环境风险及经济适宜性4个方面综合考虑,构建了由16个指标组成的松辽盆地CO_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松辽盆地33个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盆地级适宜性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为进一步场地级目标靶区的筛选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5.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空间格局构建及其分析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雯  孙伟  吴加伟  陈诚  闫东升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88-1397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下,为应对全球经贸格局重组、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新形势,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均衡化开发与保护格局。本文基于“点—轴”、分区式与多中心网络式等空间组织结构,明确空间格局的推演逻辑与思路。进而,在区域差异性分析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需重点构建以“一轴两翼,三区六廊”为主体的开发格局、以“六大片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以“五大屏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导向、路径与制度建议,以及今后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6.
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修正单纯的权重叠加法,采用潜力-限制性分析法分析了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的生态潜力和生态阻力,对其生态适宜性做出科学评价,得到兰州新区可用作建设用地的理想区域。结果表明:(1)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生态潜力总体以一级为主,二级次之,三级和四级区所占比重较小;(2)一级生态阻力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山地,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等;(3)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达一级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39 425.91 hm2,占新区总面积的48.91%。三级适宜区面积最小,仅为6 513.2 hm2,占新区总面积的8.08%。对应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兰州新区土地应用可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其中,集中建设区和重点建设区应为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87.
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性及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绍学  张建军  王晓东 《地理研究》2014,33(8):1467-1476
利用安徽省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了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表征各要素综合影响的气候适宜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温度适宜指数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日照适宜指数显著下降,降水适宜指数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气温、降水及其适宜指数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不尽一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自然状况下降水是制约夏玉米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夏玉米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近50年来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夏玉米气候适宜性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88.
文章利用海南岛SOTER数据库及自动土地评价模型ALES评价结果,对海南岛4种主要母岩上发育的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及香蕉种植适宜性与母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海南岛不同母岩上土壤类型的发育呈现多样性,土壤类型的分布明显受到母岩类型、成土年龄、成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酸性火成岩上主要发育有雏形土和富铁土,基性岩上则主要是发育良好的铁铝土,碎屑岩上主要是雏形土,而海相沉积物由于土壤形成时间的差异出现了多样的土壤类型。在海南岛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原生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尽管成土母岩成分各不相同,但一些土壤性质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如交换性钙、镁、钠等,部分土壤化学性质如交换性钾的含量继承了母岩特性。各种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在自然条件下,适宜香蕉种植的比例都很低,但基性火成岩和海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更容易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如果满足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投入,海南岛热带作物的种植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89.
部瑞梅 《陕西地质》2009,27(2):89-96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作为青藏铁路的一部分,线路全长约763.2km,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和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大,线路穿越多个构造单元,地质灾害发育;本文对沿线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进行了阐述,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0.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UCLSE)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and the basis for rational use of the limited urban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It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angle of methodology. A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traditional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based on GIS (MCE-GIS), is not suitable for UCLSE. This study develops an improved MCE-GIS method which c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UCLSE based on urban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and the summary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MCE-GIS. The improvements include three aspects: a composit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ather than natural indexes alone, an index weight calculated by using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rather than the common AHP method, and the integrated overlay rule, which includes selecting the minimum value, weighted linear combination (WLC) and simple summation.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is improved technique is that it can make UCLSE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operational and more reasonable. It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The improved MCE-GIS system has been adopted in the New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UCLSE in New Hefei, three functional areas including construction-appropriate areas, construction-restricted areas and construction-forbidden areas could be worked out, in which 36.90% of the total study area could be developed as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remaining 63.10% should be protected as reserves land or as ecological land.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can orovide scientific decision suooort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eco-environment nrotection in New Hef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