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812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1467篇
海洋学   1130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43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李庆霞 《贵州气象》1995,19(1):17-18
本文主要通过对两次暴雨前后总温度铅直廓线变化情况的分析,说明该廓线在暴雨发生前的指标性是相当显著的,它可用作强对流天气分析的辅助图表。  相似文献   
942.
赣西北港口地区晚寒武世重力流是一套再沉积的产物。沉积类型比较多样,可划分滑动沉积、碎石流沉积、颗粒流沉积,它们分别代表斜坡的上部,中,下部及底部。其中根据砾石堆积形态,含量又可分为高密度流及低密度碎石流。晚寒武世本区的大陆斜坡坡向呈北-南方向展布。这套重力流的发现,确定了本地区大陆斜坡位置,贯通了江南过渡区南西-北东方向展布的大陆斜坡,对中国华南地区晚寒武世的构造古地理控制作用及层序地层学研究均具  相似文献   
943.
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钧  汪缉安 《地球科学》1995,20(4):399-404
根据17个稳态顺序测湿数据和7个井温测井及静温数据计算的地温梯度,及220余块岩石导率的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17个实测热流值和7个估算值。它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值多在40-50mW/m^2,其中以盆地中部为最高,可达65-72.3mW/m^2,北部多在40-45mW/m^2,西部边缘及西南部热流值偏低,分别为35-40mW/m^2和30-35mW/m^2。盆地的平均热流值为44.05mW/m^  相似文献   
944.
凹槽流痕在赣北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长信 《地质论评》1995,41(4):371-377
凹槽流痕是在等深流作用下,在层面上产生的一种冲刷痕迹原生沉积构造,一般较为罕见,其长轴方向与等深流方向一致,沿大陆斜坡走向分布,赣北晚元古代早期程浪群计林的紫红色条带状细粒碎屑沉积浅变质岩的层面上,有密集而清晰的凹槽流痕分布。  相似文献   
945.
提出了非线性多含水层地下水越流系统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内容包括非线性系统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算法原理、程序软件设计和理论检验,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唐山市以防治岩溶地面塌陷为目的的水资源管理中。  相似文献   
946.
鄂尔多斯地区西缘中奥陶世等深流沉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论述了在鄂尔多斯地区西缘中奥陶统中首次发现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及其堆积体-等深岩丘。其等深岩可划分为砂屑等深岩、粉属等深岩、灰泥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四种类型。识别出了完整的、不完整的和由单一的砂屑等深岩叠置组成的等深岩层序。砂屑等深岩大量发育是本区等深岩丘与其它已发现的各种等深岩丘的重要区别。古流向研究和等深岩的粒度、结构特征表明,在中奥陶世,沿鄂尔多斯地区西缘斜坡带存在较强的自南而北的等深流流动体系。  相似文献   
947.
基岩地下热水资源系统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天津市地下热水开发的为例,探讨了基岩裂隙格式的应力学分析方法,提出了地下热水资源的系统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948.
949.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了三大陆块群,特别是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作为独立大陆群存在的统一性。指出泛华夏大陆群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表现在:①早古生代末,扬子、华夏(包括黄海一东海一南海古陆)、中朝、柴达木、塔里木、昆仑一北羌塘一昌都一印支等陆块曾一度拼贴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陆;②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独立的华夏植物群区系;③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泛华夏大陆群主体部分的扬子一华夏和中朝陆块向西运移楔入,导致其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的同步消亡和全球泛大陆的最终形成。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历经了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各陆块的裂离、割据;早古生代末的拼贴、统一;晚古生代的再次分裂和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与南北大陆群拼贴4个发展阶段。同时指出在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古特提斯既表现出对原特提斯的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中特提斯不是古特提斯的延续和发展,它是标志泛大陆裂一聚巨旋回演化中另一旋回的开始。最后讨论了显生宙地球上大陆由南聚北散到北聚南散,陆块在总体上向北漂移中旋转、裂、聚和泛大陆重组和立即又解体的可能的动力学机制,即地球内部物质向南半球运移,南半球膨胀,促使泛大陆解体。地球内部物质的南移又迫使软流层物质向北运动,驱动大陆碎块北上。蠕动的软流层中,除具有垂向环流的对流环外,还具有大小不等的水平涡旋运动。正是巨大的水平涡旋运动导致了陆块的旋转、会聚(泛大陆形成)和很快脱离涡旋体面离散(泛大陆解体)。  相似文献   
950.
自从辛格用輻射带內电性粒子运动所形成的电流环,成功地解释磁暴主相形成的机制以来,这些带电粒子的来源就成为磁暴主相理論的一个重要問題。本文以两度空間双曲线磁場,对带电粒子的軌道进行初步計算表明:由于貭子和电子的反射方向不同,在中性点附近可以形成由东向西的极化电場。在这个电場的作用下,带电粒子的飘移运动可以通过中性点穿入地磁层而被捕获。据初步估計,我們的計算与帕克尔等的理論結果相符,并可以解释磁暴主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