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9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1565篇
测绘学   629篇
大气科学   636篇
地球物理   1737篇
地质学   2963篇
海洋学   1145篇
天文学   230篇
综合类   441篇
自然地理   50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来自基岩的地震波并不是垂直地面向上传播的。地震波在斜入射与垂直入射时所产生的场地效应有很大不同,由于存在全反射现象,SV波在斜入射时产生的场地效应更为复杂。文章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地震波传播理论,分别推导得到SV波入射角在小于、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地震动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模型算例研究SV波全反射作用下的地震动特性。研究发现:由SV波产生的地震动主要由入射波和反射波构成,滑行波作用可以忽略;地面运动轨迹具有面波旋转振动特点;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地面震动从以水平方向振动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垂直方向振动为主,两个方向的振动均小于入射波峰值的2倍。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确保测量环境大气压力常用仪表的通用技术和计量特性符合相应规程规范的要求,以及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文章通过研究常用仪表的工作原理、通用技术的要求和计量性能的要求,依据相关规程,总结了每种仪表在计量检定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需要检查检定的项目、检定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检定数据的处理以及检定结果的判定,以供大气压力计量检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腾冲地区广泛分布的玄武岩残积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通过比重试验、含水率试验、固结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获取相关试验参数,并进行室内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玄武岩残积粘土化学成份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玄武岩残积粘土的含水率介于14%~95%之间,平均值为49.44%,孔隙比介于0.48~2.56之间,平均为1.44,饱和度介于46~100之间,平均值为92.52,湿密度介于1.36~2.13,平均值为1.68;压缩系数a1-2为0.67 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土体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变化大,直剪快剪黏聚力C为40.13 kPa,内摩擦角φ为7.44°,强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4.
甲勿沟于2020年8月17日凌晨发生大规模泥石流过程,泥石流对主河汤珠河造成严重堵塞,主河河水以及甲勿沟泥石流形成漫流之势,河水携带大量泥砂及碎石,淤埋了沟口下游的阳山村安置点以及勿角场镇。经过现场实地调查,测量多条泥石流过流断面,通过计算分析“8.17”泥石流的运动参数特征,“8.17”泥石流强度接近降雨强度为10 a一遇的泥石流强度,泥石流性质为稀性泥石流。甲勿沟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丰富,容易造成主河道汤珠河堵塞,根据泥石流堵河判别公式计算,泥石流堵塞汤珠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95.
王金星  李春彦  王逸 《北京测绘》2023,(11):1567-1572
为深入探讨超大型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特性和影响因素,本文以北京某居住及商业金融用地项目深基坑监测为例,全面结合大型深基坑施工的地质、环境、受力条件等影响因素,通过选取深基坑的特征部位变形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L型超大深基坑监测的桩顶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和锚杆应力变化特性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桩顶竖向位移变化趋势整体向上隆起;桩顶和桩体最大位移量平均值分别为0.056%和0.054%He(He为开挖深度),两者的位移量基本一致;L型中单个桩体锚杆损失值占锁定时应力的10%~20%。通过分析提出桩锚作用下的L型超大深基坑在基坑开挖土体卸载回弹和锚杆拉力随深度增大等作用下,引起桩体实际产生的位移量更大,危险性系数更高,最终形成桩体围护结构和土体的结合体呈一种向上托举状态。  相似文献   
996.
伸缩缝刚度对大跨度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伸缩缝作为大跨度桥梁与引桥之间的重要连接构件,其抗推刚度及可能存在的变异性对主桥及引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建立了大跨度悬索桥及引桥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弹簧单元模拟加劲梁与引桥箱梁之间的伸缩缝,分析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及引桥自振特性及其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伸缩缝刚度对加劲梁的横弯振型、竖弯与纵飘耦合振型的频率有明显的影响;伸缩缝刚度的变化会导致加劲梁与引桥的振型相互耦合,同时这些振型的频率发生相应的突变,当伸缩缝刚度较大时,加劲梁两个竖弯与纵飘的耦合振型解耦成为独立的竖弯和纵飘振型;当引桥与悬索桥加劲梁的纵飘振型发生耦合时,在纵向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悬索桥及引桥的地震响应达到最小。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动力特性影响的分析可为悬索桥的模态参数确认、损伤识别、抗震性能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7.
以分层半空间内部含有一层孔隙介质为物理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半空间表面瑞利波的传播和衰减特性.为更加接近实际,结合瑞利波的激发特性,确定了瑞利波的主衰减曲线,并主要以此进行规律分析.针对速度递增和含低速层这两种典型的地质模型,讨论了瑞利波的传播衰减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的特性,并分析了各自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模型下瑞利波的主衰减曲线都受孔隙介质所处空间位置影响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但衰减系数极大值对应的波长与模型的表层厚度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对应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在实际勘探中快速得到表层介质厚度.另外,通过对比分析还可以看到,瑞利波主衰减曲线随孔隙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都强于主频散曲线的变化,表明衰减曲线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更加敏感,理论上更加适合进行介质参数反演工作.综合对比结果,我们认为瑞利波主衰减曲线中包含了更丰富的介质参数信息,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将可以提高瑞利波勘探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8.
卫星遥感器中的CO21.6μm弱吸收带通道测量信号可以反映CO2的近地层浓度分布,是温室气体卫星反演的重要通道之一。HITRAN数据库是建立卫星遥感CO2浓度算法依赖的重要分子光谱参数数据库,目前已经更新到了2012版,不同版本中大气分子谱线参数存在差异。本文利用逐线积分模式LBLRTM,研究了最近3个版本HITRAN数据库(04、08、12版)在CO2的弱吸收带通道上大气光学厚度、透过率的差异,发现04版计算的气体光学厚度普遍偏高,可对CO2造成约38 ppm的低估;08版本得到的气体光学厚度与12版本接近,反演相差2 ppm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HITRAN数据库对整层CO2变化和近地层CO2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04版对整层和近地面大气的变化敏感性最强,并且放大了近地层信号;08版与12版对整层或近地层CO2的敏感度接近,两者经过卷积后得到的信号无差异。  相似文献   
999.
地震强地面运动预测对工程的抗震设计,地震危害性分析以及减轻特定地区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辽宁省海城地区的地质资料和发生于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的MS7.3地震资料,分别构造了海城地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和海城地震的震源模型,并且使用可以准确描述地形起伏的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海城地震的波场传播过程.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波场快照、合成理论地震图以及地震烈度的分析表明:(1)震源模型、地下的速度结构和地形起伏对海城地震的波场传播模拟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所产生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和盆地效应明显;(2)通过计算得到的海城地震的理论烈度分布与通过震后调查得到的烈度分布大体符合,验证了本文所构造的震源模型和速度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台风激发的第二类地脉动特征及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0.003~1 Hz频段的地脉动主要来源于海浪运动与固体地球的耦合作用,台风引起的强烈海浪运动往往可使地脉动能量显著增强.由于涉及大气-海洋-固体地球三个圈层之间的复杂动量传递与耦合过程,迄今为止,关于台风激发地脉动的具体源区位置及激发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日本、中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地区的地震台站波形连续记录,研究了2008年台风"森拉克"和"黑格比"激发地脉动的时频特征,开展相应数值模拟,并与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激发第二类地脉动存在两种主要模式:(1)近岸源区激发,即台风引起波浪入射至海岸反射并与后续来波相互作用形成驻波作用于海底而激发;(2)台风中心附近源区激发,即台风中心移动过程中不同时期激发的同频率波浪相向传播、相互作用产生驻波作用于海底而激发,源区位置主要集中于台风中心左后方.此外,结合波浪再分析数据、台风风场特征,我们进一步对第二类地脉动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种模式激发的地脉动与近岸源区波浪场强度、观测点至源区距离及台风中心至海岸线距离等因素相关;而第二种模式激发的地脉动则主要受台风中心附近波浪场的频率成分与传播方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