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车自成  刘良 《地球学报》1997,18(Z1):31-33
板内构造研究的许多新资料表明,板块常常是通过一个宽的结合带而拼合在一起。后者具有异常的壳幔结构,是地幔受到陆壳不同程度地混染所致,是一种弱亏损地幔,εNd(t)为负值或低正值,Isr轻度富集,富放射性Pb的地幔源。它形成于板块边缘,故称为边缘海。板块俯冲碰撞首先是通过边缘海进行,最终才是两个板块的碰撞,故在其间常保存一个因边缘海聚合而形成的板块结合带。  相似文献   
102.
尼日尔三角洲前缘西北部的沉积作用和页岩构造H。A。Cohen和K。McClay尼日尔三角洲是早第三纪至今以波浪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位于非洲大西洋海岸、随着大西洋的中生代裂陷,开始了该地区的沉积作用,充填了阿尔必期沉积物。后来,厚的海洋和边缘海沉积物序列...  相似文献   
103.
沼泽碳酸盐是盐水从淡到浓的沉积物,具有成土作用的证据,是环海或湖的典型沉积物(Freytet,1973; Freytet 和Plaziat,1982; Alonso-Zarza,2003).如果气候允许,它们能形成在位于海岸平原和潮坪的浅水、富碳、由淡到浓的盐水沼泽中 (Monty和Hardie,1976;Shinn,1983; Platt和Wright,1992).在这些边缘海环境中,沼泽沉积能覆盖数千平方千米,可能伴随发生喀斯特和钙质结壳岩现象(Platt和Wright,1992).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边缘海的沉积物分区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分析中国边缘海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环境基础上,编制了沉积物分区图,把浅海部分划分为8个沉积类型区,50个左右沉积区,冲绳海槽划分4个沉积区,南海的半深海,深海区划分6个沉积区,进而讨论了浅海和半深海,深海两大沉积体系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5.
106.
由于卫星观测技术的发展,现在已能利用测高大地水准面简捷可靠地研究海底构造与动力问题. 根据Geosat T2/ERM、Topex/Poseidon 和ERS 1/2测高数据给定的0°N ~45°N、100°E~150°E范围内4′×4′大地水准面,采用全球地形/均衡的重力位效应改正,计算布格、格莱尼和均衡大地水准面. 由格莱尼大地水准面反演Moho面埋深,再从均衡大地水准面起伏推算小尺度地幔流应力场. 结果表明,菲律宾海和南海显示了与磁条带、扩张脊对应或斜交的高频成分大地水准面起伏条带. 各边缘海盆的Moho面埋深有往南变浅的趋势,与菲律宾海各海盆的Moho面埋深大致相当,说明琉球—台湾—菲律宾岛弧两侧的构造动力强度基本相近. 从各种构造特征和大、中、小尺度的地幔流应力场的驱动机制,可以证明岛弧内侧的边缘海具有不同于大洋、大陆的独特构造动力格局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7.
晚新生代全球构造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苗安  马宗晋 《地学前缘》2003,10(Z1):45-50
介绍了晚新生代全球构造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进展 ,这主要集中在大陆的构造隆升、板内造山带与大陆穹隆的形成、全球海平面变化、边缘海的“窗口”作用、水道的开启与关闭等方面。上述研究进展表明 ,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是塑造现今地球构造地貌格局和驱动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从地球的整体行为出发 ,研究长时间尺度 (Ma)岩石圈结构变异与全球环境变化间的耦合反馈关系 ,是今后工作值得注意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关于弧后扩张机制的新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弧后扩张的内在机制,计算得出了一些弧后扩张背景下板舌参数及边缘海资料的特征,综合古地磁、地热、重力、地震等信息,认为弧后扩张可能与板舌舌端地质行为有关,具体形成机制可能是:可能已经发生正断的板舌舌端发生熔融分异,低密度部分上升膨胀,高密度部分下沉,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物质对流环,导致弧后扩张。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解释弧后扩张的可能发生过程和演化旋回,还为解释多岛海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9.
论东秦岭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东秦岭的北部地区——北秦岭(即旧称“秦岭地轴”)。作者着重讨论了秦岭造山带的杂岩(秦岭杂岩、宽坪杂岩和陶湾杂岩)和太华杂岩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技其地质构造特征。提出秦岭杂岩是在中元古代时期因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华北断块南缘向北俯冲引起断块区基底开裂,向南漂离而形成的块体。宽坪杂岩与陶湾杂岩是在秦岭杂岩块体向南漂离过程中形成的以洋壳为底的边缘海盆地的产物。经晋宁运动,边缘海闭合,形成早期的北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110.
张帆  方少仙 《沉积学报》1990,8(4):22-32
本文研究的黔南桂北地区属南盘江盆地的一部分。该区晚二叠世具有浅水孤立碳酸盐台地和深水海槽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由海槽中沉积的火山碎屑岩系的沉积特征、碎屑组分模式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得知,该区晚二叠世是属于主要受古特提斯板块俯冲影响的弧后边缘海环境,火山碎屑物质直接来源于区内多源、频繁发生的海底火山喷发。 根据沉积的、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资料推断,该区晚二叠世海槽古水深可能为300—500m,不会超过10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