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4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1018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71.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天然气以吸附态存在。吸附气含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目标区优选的关键性参数,也是评价页岩是否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探讨川西坳陷新页HF-1井须五段泥页岩吸附气含量主控因素,选取了该井须五段泥页岩样品进行同一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实验,获得页岩等温吸附特征曲线及Langmuir体积和Langmuir压力值,分析压力对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影响程度,利用Langmuir模型计算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吸附气含量。利用实验数据分析了新页HF-1井须五段泥页岩吸附气含量与比表面积、孔隙度、密度、成熟度、湿度和压力各单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吸附气含量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比表面积、湿度和压力是影响新页HF-1井须五段泥页岩吸附气含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建立了同时考虑这3个主控因素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新模型。通过新模型可以计算出新页HF-1井须五段未知泥页岩的吸附气含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高,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评价等温条件下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好方法,对页岩吸附气含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2.
沙漠-绿洲陆-气相互作用和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早前的许多观测实验结论相吻合,即“绿洲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它表现为在绿洲区域比戈壁沙漠区域环境温度低、湿度大、湍流动能输送弱,具有下沉气流而导致与周围戈壁沙漠区域产生水平输送环流.而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绿洲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3.
对青海省乐都台的气氡测项用“十五”攻关方法进行震例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乐都台气氡短期异常特征及预报指标,同时计算出了该台气氡测项的短期预报效能评分。乐都气氡具有一定的短期地震预报信度。  相似文献   
274.
通过对射流掺气与不掺气时,水垫塘底板及冲坑底部脉动压强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掺气对水垫塘及冲坑底部压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冲坑未形成前,掺气使水垫塘底板上射流冲击区的脉动压强增加;无论是否掺气,滞点时均压强的量纲一分布遵从相同的规律,底板量纲一时均压强分布存在很好的自模性,且与气体冲击射流的压强分布具有相同的规律。冲坑形成后,掺气不再明显增大冲坑底部的脉动压强,掺气后,坑底脉动压强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5.
文章理论结合实际,提出钻孔桩首次混凝土灌注用量,并指出灌注漏斗要有一定高度的必要性及最末一次灌注的注意事项。同时还提出了防止钢筋笼上浮、防止气塞、防止断桩的简易方法和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76.
结合新近评估的东亚地区污染源资料,作者利用一个耦合的区域化学输送模式系统以探讨东亚地区春季期间气象过程、气相与液相化学过程、非均相化学过程、气溶胶过程和干湿沉降过程对二氧化硫输送及转化过程的影响,并研究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模拟的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的浓度值与2001年春季飞机和地面获取的观测值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式系统很好地反映了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再现了许多观测到的重要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模拟结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7.
本文以渤海和北黄海为研究海域,于2011年6月对其海水中4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VHCs)的浓度分布和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表层海水中CHBrCl2、CH3CCl3、C2HCl3和C2Cl4的浓度分别为5.33(0.66~12.65)、17.51(0.28~69.52)、12.33(3.44~34.91)和5.20(2.12~8.88)pmol.L-1,北黄海表层海水中4种VHCs的浓度分别为5.19(0.50~56.74)、11.12(2.73~22.32)、17.22(0.57~34.10)和7.90(2.59~26.82)pmol.L-1。由于生物生产、人为输入、陆地径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VHCs的浓度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在垂直方向上,VHCs在表层和底层浓度较高,中层浓度较低。周日变化研究表明,由于受到阴雨天天气变化的影响,VHCs在傍晚和深夜浓度较大,中午浓度较低。采用Liss和Salter双层模型,估算了CHBrCl2、C2HCl3和C2Cl43种VHCs的海-气通量,在渤海其通量分别为35.06(0.90~108.72)、68.10(1.87~223.43)、26.15(0.25~110.76)nmol.m-2.d-1,在北黄海分别为34.50(-0.10~317.95)、36.70(0.06~162.3)、19.92(0.22~117.92)nmol.m-2.d-1,结果表明该海域在调查期间是大气CHBrCl2、C2HCl3和C2Cl4的源。  相似文献   
278.
对遭遇浅层气灾害地质的工程,一般防治措施多为建设前期布设超前排气井进行控制性排气。深入了解排气过程中气藏内部的气水运移规律,对于排气井井距的设计和高效率排气有重要意义。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渗流原理和杭州湾富浅层气区的典型概化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有控排气条件下气藏内部气水界面运移过程,探讨了影响超前排气井布设的因素,提出一种井距优化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不同井口排气速率下,气藏内部气水分布形态与气体排放效果显著不同;工程超前排气井井距的设置可以淹井时间最长和剩余气藏厚度最小进行优化;原始气藏压力是影响井距优化的最显著因素,而储气层下部渗水系数、气藏厚度等并不影响最优井距的确定;调节井距对改善竖向排气井的排气效果随原始气藏压力系数减小而减弱;原始气藏压力系数大,井距适当减小,反之,可适度增加;对于气藏压力系数小的工程,建议发展水平排气井布设技术,以改善排气效果。此外,工程超前排气井的井距设置还应考虑与建(构)筑物的合理安全距离,达到高效、安全和避免投资浪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9.
低空无人机航摄系统作为作为一项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凭借其自身机动灵活、高效快速、成本低廉的优势,目前在高分辨率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等方面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无人机航摄技术在长距离输油(气)管道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并通过外业实测点位数据对不同地形地貌地形图精度进行检查。结果表明,无人机航摄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完成线路带状地形图测绘任务,在“短、平、快”的生产项目中突显出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280.
煤层气的成因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煤层气聚集存在着"累积聚气"和"阶段聚气"两种形式, 对于"阶段聚气" 的煤层气成因判识的地球化学研究还很薄弱.通过森林沼泽泥炭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 首次获得了不同演化阶段甲烷、乙烷和二氧化碳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和演化规律.发现随着原始样品演化程度越高, 生成的甲烷和乙烷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具有变重的趋势; 同时, 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地受原始样品演化程度的影响, 而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成熟度密切相关.确定了成煤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生成的气体碳、氢同位素组成.首次获得了成煤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热解气体碳、氢同位素组成与Ro之间的关系式.建立了甲烷与乙烷的碳、氢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式, 形成了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相关图.根据这些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区间生成的煤层气成因提供了科学数据, 为"阶段聚气"的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认识及其成因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 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我国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研究, 认为该地区煤层气是在中侏罗世以后聚集而成, 具有"阶段聚气"的特征, 证明了热模拟研究成果对自然界煤层气成因的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