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1043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瑞生  路凤香  郑建平  储玲林 《世界地质》2003,22(3):237-245,2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正在探索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动力学体系及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热、物质运动机制。通过对地核、核幔边界、过渡带、岩石圈—软流圈地幔、地幔柱理论、壳幔边界和地壳内热、物质的交换和圈层流变运动方式等进行分析,讨论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的热与物质的交换机制以及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和岩浆部分熔融作用等壳幔相互作用过程。认为壳幔作用过程表现为一种阶段式、递进式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演化过程。壳幔相互作用不仅是大陆动力学演化的主要机制,而且与深部地幔的交代及上地壳变形、造山带、盆地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耦合过程。基于壳幔热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对上地幔及更深层次的地质作用过程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992.
准噶尔板块东北缘富铌玄武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富铌玄武岩是硅过饱和,富Na2O,TiO2,P2O5,同时富集高场强元素的一类岛弧玄武岩,这类玄武岩的w(Nb)>7×10-6,(w(La)/w(Nb))MN<2。它是由来源于70100km深处、受adakite熔体交代过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是大洋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目前发现的富铌玄武岩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新生代岛弧环境,与洋壳俯冲作用密切相关[1 5]。本研究在准噶尔板块东北缘富蕴县的索尔库都克附近首次发现了富铌玄武岩。它产于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中、上部。该地层自下而上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岩 火山凝灰角砾岩 火山集块岩 含…  相似文献   
993.
黔西北威宁黑山坡铜矿可能源于玄武岩古风化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广宇 《广东地质》2003,18(1):66-68
2002年11月13日,笔者与贵州地调院冉瑞德、陈建华两位工程师对黔西北威宁黑山坡铜矿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  相似文献   
994.
空间网壳的位移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间网壳在荷载作用下,相关结点的三维位移的检测,采用工程测量的方法也能完成结构试验、检测的任务,这就为结构的位移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工程测量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95.
王绍雄 《福建地质》2003,22(2):89-100
在对福建地区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果进行综合研究认为:1.福建境内壳幔的成分有在时间上随不同构造期而演变的趋势。2.地幔作用的活动区有在空间上随不同构造期而迁移的趋势。3.岩石圈内的拉张和挤压作用在时间上交替发生,在空间上则于相邻地块间呈反向对应互补性。4.岩石圈处于拉张为主时,地幔作用活跃,形成以亲铁相亲硫的铁、铜、金、铅、锌、银等金属矿床为主;岩石圈处在挤压状态时,以地壳作用为主,形成亲氧的钨、锡、稀有、稀土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96.
系统地总结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成果中与板块构造相关的一些线壳以及对在地史早期寻找古板块的不利因素;在与现代洋壳结构对比的基础上,描述了地史早期洋壳残片的特征,为在现代大陆中寻找古板块提供了依据,并例证现今至少已经找到了早元古时期的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997.
秦岭晚古生代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体系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王宗起  闫臻等 《地质通报》2002,21(8):456-464
秦岭发育了受断裂控制的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是具有洋壳、众多碳酸盐岩孤岛以及岛弧、弧前增生楔的洋盆底;盆地的主要边界逆冲断裂表现为背驮式的活动特征;各个盆地虽都有自己的沉积特点,但盆地的相对水深总体由北向南逐渐加大,反映出弧前大陆斜坡的地理特征;盆地初始规模较大,到后期渐小,盆地充填呈退积序列,揭示了秦岭晚古生代盆地具有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998.
洞穴石笋纹(壳)层层组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笋是洞穴碳酸钙沉积的典型滴石类型,也是岩溶记录中最全面、最系统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载体,随着高分辨率测年技术和测试方法的提高,它在重建古气候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石笋沉积纹层的组合、厚度、粒度和层面构造等,是恢复成笋滴水动态及相关古水文条件的物质基础,其中不少古气候环境信息,具强烈直观感,聚集物证、形象地记录于石笋剖面中,易观测研究.通过大量石笋纵剖面观测和系统的同位素组成、微(痕)量元素、特征性纹层的分析研究,证实石笋沉积纹(壳)层具韵律性组合和沉积旋回性及其古气候环境显示.首次提出石笋具叠锥型、叠柱型、叠锥叠柱复(组)合型纹(壳)层组和连续性、旋回性、间断(歇)性叠复纹(壳)层层组类型的沉积构造,并阐述各自的特征、滴流水动态和气候环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大别造山带在地球化学分区上属于扬子大板块还是华北大板块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其显生宙矿石铅和花岗岩长石铅(揭示地壳铅)具有低铅同位素成分特征,将大别造山带整体划归华北大板块。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南部(黄陂、新洲、大悟地区)、腹地(麻城地区)和扬子陆块北缘(黄石地区)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揭示地幔铅)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特征,与扬子铅同位素省中南扬子亚省基本一致。扬子陆块北缘(黄石地区)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与扬子铅同位素省中北扬子亚省基本一致。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Th-U-Pb体系变异趋势均表明:(1)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地幔属于扬子地幔,与华北地幔存在明显区别;(2)大别造山带壳、幔铅同位素成分上存在明显的非耦合特征,反映大别造山带壳幔演化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00.
苏鲁地区地壳岩浆底侵的地球物理判识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采 《地质学报》2002,76(2):173-179,T003
底侵作用是研究壳幔物质交换与大陆增生演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对岩浆底侵作用的判识是十分困难的科学问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项目在苏鲁地区积累的地震学,地热学及地电学资料表明,在苏鲁地区发生过与大陆裂谷同期的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发生了时段主要为始新世,它的发育与沿嘉山-晌水大陆裂谷带在时空上有密切联系,这里的壳幔过渡带厚度可达3km,推测为橄榄岩与基性麻粒岩互层。结合岩石学资料可以推算出由浆底侵作用造成大陆地壳增厚的平均速度约为0.1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