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4篇
  免费   915篇
  国内免费   1539篇
测绘学   807篇
大气科学   2846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1521篇
海洋学   1200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833篇
自然地理   68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袁敏  平凡  李国平 《大气科学》2018,42(5):1000-1012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1年第9号热带气旋“梅花”的两次路径转折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中纬度槽和越赤道气流等外部大环境场的变化对路径转向有影响,第一次路径转折期间,眼墙和螺旋云带分布变化不大;第二次路径转折前后,台风眼墙从双眼墙结构演变成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台风眼区发生了眼墙置换与合并,以及螺旋云带与眼墙合并过程。机制的定量分析表明:第一次转向期间,环境风场的纬向和经向分量对引导气流的贡献在83%以上,表明外部环境风场对其路径转向的影响较大,内部的风暴尺度风场对其路径转折的影响程度较小;第二次转向期间,风暴尺度场的纬向分量对引导引流贡献的百分比从23%上升到36%,经向分量对引导引流贡献的百分比介于35%~47%之间,表明内部非对称结构与外部大尺度环境流场对第二次路径转折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两次台风暴雨冷空气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舒楠  陈涛  刘建勇 《气象科技》2018,46(2):324-335
利用常规观测、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分析数据等,对台风"麦德姆"(1410)和"苏迪罗"(1513)的冷空气作用形式及对台风暴雨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两个台风在冷空气影响下的强降水分布差异显著:"麦德姆"强降水经向特征明显;"苏迪罗"强降水纬向性较强。冷空气质点运动轨迹显示,"麦德姆"的冷空气沿西北路径入侵,包含西北冷槽和东北冷槽的共同影响;"苏迪罗"冷空气沿偏东路径入侵,冷空气源为单一的东北地区冷槽系统,强度较弱。在垂直方向上,"麦德姆"低层冷空气入侵早于高层,"苏迪罗"则相反。受冷空气不同作用方式影响,"麦德姆"台风倒槽明显,对流层低层冷暖平流较强,锋生显著,正涡度和上升运动沿台风倒槽呈东北—西南向分布;"苏迪罗"对流层低层冷平流及地面锋生均较弱,在台风北侧,低层偏东风急流引起较强的正涡度和上升运动,同时中层冷空气入侵有利于位势不稳定的增强,导致强降水沿台风北侧的偏东风急流呈东西向分布。  相似文献   
993.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1.1模式对"海燕"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海燕"从海南岛南部近海北上阶段,其外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与五指山、吊罗山形成向南开口的"厂"字形地形正交,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均探测到多个β中尺度风向辐合切变线或气旋性辐合涡旋,毛感乡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辐合,地面辐合中心与小时雨量大值区基本吻合。(2)"厂"字形地形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导致气流垂直速度增大,毛感乡附近存在的水平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和垂直的β中尺度环流,有利于边界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增强,降水显著增幅。(3)数值模拟的强降水落区和降水极值点与实况基本一致,极值雨量较实况偏小;地形对山区及山脉迎风(背风)坡的雨量增(减)幅作用明显;有地形时,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容易产生β中尺度风向辐合区。  相似文献   
994.
农业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敏感的行业,气象服务对于“三农”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个完整的气象服务能够让农民提前做好灾害规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农业气象灾害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给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威胁。农业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敏感的行业,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脆弱区,农民是受灾影响最大的弱势群体。在这种形势下,气象服务对于“三农”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个完整的气象服务能够让农民们提前做好灾害规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都离不开气象服务的支撑和保障,“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也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资金补贴。2011—2012年,国家财政专项拨款,支持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开展“三农”气象服务试点,潜江市也被纳出其中。作为全国气象主管机构,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农业气象工作,在《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对气象服务“三农”工作做了明确部署,指出要树立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加强气象与农业等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与数据信息共享,加强专业化农业气象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自动化农业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深化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合理开发农业气候资源,积极参与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气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沈翊  杨诗芳  张子涵 《气象科技》2017,45(3):446-452
目前浙江省气象台的台风报告单制作系统自动化程度低,需要大量手工输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天气业务和服务的需求。以浙江省台精细化格点化预报数据为依托,结合数据库系统,将各功能模块整合,设计开发出新一代浙江省台风报告单自动化制作发布系统。新系统可对Word文档进行模块化处理,依据客观化转化规则自动生成文本文字,并自动插入各类必要的图片,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出错率。  相似文献   
996.
我国台风路径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路径突变包括其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的显著变化,是当今台风路径预报的难题。突变路径预报的巨大误差常导致台风防御失败,这与其机理认识不足等原因有关。本文回顾了我国关于台风突变路径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从台风与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台风内部动力机制以及下垫面状况等方面,总结了关于台风路径突变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物理过程和动热力结构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对台风路径突变的发生概率、预报技术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关于路径突变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地表温度初始场在台风暴雨模拟中的重要性,以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为例,分别用FY-2G卫星反演的陆表温度、海表温度产品替换NCEP资料初始场,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量级降水TS评分和预报正确率检验,并对比分析了各试验方案2 m温度场、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场、900 h Pa流场和850 h Pa垂直速度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FY-2G卫星反演的陆、海表温度产品作模式初始场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降水模拟效果,但改善程度随时间降低,24 h后其改善作用已较小;陆表温度试验对小雨和中雨量级的预报质量均有提高,而海表温度试验仅提高了小雨量级的预报质量。进一步分析表明,陆表温度试验主要通过改善陆表温度初始场影响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分布,进而减小台风东北部低层温度正异常,使该区域气旋性环流减弱、垂直速度减小,有效抑制了虚假对流出现,最终达到改善降水预报质量的效果;海表温度试验原理与陆表温度试验类似,但对降水预报质量改善不明显,仅在广东南部沿海地区降水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年际变异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然后,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通过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影响TCs活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了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和TCs活动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尺度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目前,“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借鉴尺度重构和尺度政治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影响和风险。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战略重构了现有的国家角色和地域形式,催生了以跨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资本和经贸合作为支撑的新尺度。该尺度一方面被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和权力关系不断重构,另一方面也在重构着现有的权力关系和资本积累过程。还从尺度政治视角出发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风险因素。在国际层面,中国既面临着基于多边国际关系和地方抵抗的尺度上推力量,也面临着基于旧有边界和尺度化表达的尺度下推因素。在国内,“一带一路”战略既面临着地方政府基于政策争夺和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重复建设问题,也存在疆独势力等通过国际联系复杂化地方趋势的风险。为了更好地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尺度政治的挑战,深入研究尺度政治的机制和破解之道,努力化解海外投资、国际合作和地方治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与全球战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16,36(4):483-490
简要叙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崛起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当今全球地缘政治的基本格局、重要区域(国家)的地缘政治倾向及与中国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可能的前景,指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可能将遇到的问题,并就加强“一带一路”研究及资料收集、整理、管理工作提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