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57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石卫敏  李金田  王明力  察干  王鹏飞 《气象》2007,33(S1):95-98
对土默川地区10个代表站1961-2005年6-8月降水资料做自然正交函数展开,用提取第一特征向量经标准化后的时间系数确定典型旱年和典型涝年;对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与同期500hPa高度场及海温场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默川地区的多雨期和少雨期呈现波动式变化,且年代际变化波动较大;大旱、大涝的发生主要受贝加尔湖低值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同期分月500hPa高度差值场上极涡呈4波型分布有利于土默川地区多雨;在同期海温场上,千島群島的寒流偏弱和太平洋中部以北海表温度偏高均有利于涝年形成,反之易形成旱年。  相似文献   
152.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越赤道气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期典型偏早(1966、1972、1996、2000、2001年)和偏晚年份(1970、1973、1987、1989、1991年),利用ECMW F再分析1-5月逐日经向风资料,计算5个通道越赤道气流和越赤道乞流总量的距平值;探讨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与特征。为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153.
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对华南连续性暴雨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玉春  李泽椿  肖子牛 《气象》2007,33(3):40-47
2005年6月17—24日,华南地区发生了连续多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此期间南半球有较强的冷空气活动。为了弄清南半球冷空气对这次连续多日暴雨过程的影响及其物理途径,利用NCEP每6小时1°×1°经纬度的再分析资料、逐小时的TBB以及华南地区地面降水等资料,以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初步分析了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在华南地区暴雨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500hPa西风带低压槽的诱导下,马斯克林高压向东移动并登陆澳大利亚,促使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加大了40~60°E、60~70°E和85~95°E等通道的越赤道气流,它们转向后汇向华南地区,增强了华南南部和南海北部地区的低空急流和暴雨区的水汽输送,这是华南地区连续多日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4.
江淮梅雨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的SV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文书  王谦谦  景艳  李如琦  杨霞 《气象》2007,33(8):83-89
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年48年梅雨量资料和美国NCEP/NCAR1953—2001全球逐月海温再分析格点资料,网格距为2°×2°,采用EOF、合成分析和SVD分解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与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江淮梅雨的海温关键区是西太平洋暖池区,关键影响时段是前1年的12月至当年的2月(以下简称冬季);当年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偏高,同年江淮大部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相吻合,通过信度0.05的Monte-Carlo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55.
尚可政  孙黎辉 《中国沙漠》1998,18(3):239-243
春、夏季甘肃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之间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前二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负相关最好,时间过远或过近,相关性反而较差。利用前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可以较好地预报出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多寡。  相似文献   
156.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8,18(2):182-195
1997年夏笔者和夏威夷大学范宝峰教授与CharlesRFletoherIll教授在夏威夷群岛进行地质考察。在瓦胡岛所见第四纪珊瑚礁和古海岸地质的年代学记录是:高出现海平面30m处有KaenaFormation(珊瑚礁),其年代为45~60万年。较新的为相当于阶段5e和我国马兰黄土下S1下部的WimanaloFormation珊瑚礁),其年代为11.4~13.l万年。更年轻的海平面变化记录是几个水下的古海岸线。代表阶段3的古海岸线位于-60~-50m(6~5万年)。阶段2的古海岸线,由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位于现海平面下110~120m(.互万年),为Millllala海岸线(图版互图1,下同)  相似文献   
157.
用历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同期,前期环流及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大气环流及北太平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8.
于淑秋 《高原气象》1998,17(3):290-299
对长江坝区汛期降水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后指出:坝区汛期降水异常与EAA相关链,特别是东亚这一段遥相关型有明显联系,进而探讨了它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9.
区域性旱涝与海温特征分布的相关链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年前期冬春太平洋海温特征分布,揭示了旱涝年前期太平洋海温“强信号”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夏季中国长江中下游区域旱涝年低纬海温纬向反位相模型.为了研究长江中下游旱涝成因,还进一步探讨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动力结构对北太平洋海温热力异常时空分布的响应特征及其相关链物理模型框架,揭示出北太平洋海温不同区域热力结构对北半球环流型特征影响的动力学机理及其类似经向波列特征.另外,还建立了区域旱涝前期海洋-大气时空相关的统计-动力模型,并提出了强信号因子响应判别拟合度方法.  相似文献   
160.
利用多年逐月海温距平和区风应力距平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典型风应力异常场结构。结果显示,与ENSO线性相关的风应力异常场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低频变化,在水平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四个典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