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5篇 |
免费 | 1217篇 |
国内免费 | 23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8篇 |
大气科学 | 151篇 |
地球物理 | 976篇 |
地质学 | 6476篇 |
海洋学 | 893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422篇 |
自然地理 | 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61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62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228篇 |
2017年 | 262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328篇 |
2014年 | 389篇 |
2013年 | 303篇 |
2012年 | 405篇 |
2011年 | 442篇 |
2010年 | 358篇 |
2009年 | 384篇 |
2008年 | 374篇 |
2007年 | 361篇 |
2006年 | 311篇 |
2005年 | 308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44篇 |
2000年 | 259篇 |
1999年 | 222篇 |
1998年 | 217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57篇 |
1994年 | 156篇 |
1993年 | 143篇 |
1992年 | 148篇 |
1991年 | 182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5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8篇 |
1977年 | 4篇 |
1966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文章采用DAN3D数值方法对深圳人工堆填体滑坡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深圳“12.20”滑坡远程动力成灾过程。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滑坡后破坏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滑源区内运动,体现了高孔隙水压力下滑剪切;后一阶段为在流通区和堆积区内运动,体现了高饱和度滑体流动(涌动)剪切。(2)饱水渣土滑坡远程流化运动分析中,摩擦模型适合模拟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的滑源区渣土体的失稳下滑运动过程;宾汉姆模型适合模拟非牛顿流体饱和渣土体的流化剪切过程;摩擦-宾汉姆组合模型更适用于该类型滑坡全过程的反演运动分析。(3)深圳滑坡后破坏运动速度变化主要经历了“启动-加速-持速-减速”的运动过程,高含水渣土的固-流转化致使滑坡远程运动,并造成巨大伤亡损失。(4)模拟结果显示:堆积区平均堆积厚度为11 m,堆积范围为0.4 km 2,最大运动速度为30 m/s,最大速度发生于距滑坡后缘620 m处,堆积范围、堆积厚度和运动速度同滑坡实际值基本一致。上述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城市地质中渣土滑坡灾害的危险区划和渣土场科学选址评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云南巍山—永平碰撞造山带走滑拉分盆地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系统: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热液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 相似文献
44.
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断陷盆地中一个重要的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石炭世二长斑岩及大哈拉军组第五岩性段安山岩、蚀变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围岩蚀变作用普遍而强烈。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自然金、赤铁矿和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成矿过程大致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硫化物脉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主要为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包裹体测试均一温度为100~196℃,流体盐度为0.0%~7.3%(质量分数,NaCl_(eq)),流体密度为0.9~1.0 g/cm~3,计算出成矿压力为5.2~81.9 MPa,对应成矿深度为0.5~7.4 km。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显示低温度、低盐度和较低密度的流体特征,表明成矿压力小和深度较浅。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报道通过综合大地电磁调查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阻率模型的初步成果.大地电磁法调查区域已经覆盖了高原大部分面积,为全区三维电阻率成像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对多个测区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的同化处理和反演成像,取得了青藏高原可靠的岩石圈三维电阻率结构图像.成像的区域为28°N—35°N,80°E—104°E.三维反演计算时采用的网格尺寸为20 km×20 km,垂直方向不等间距剖分为26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电阻率扰动主要反映印度克拉通对亚欧大陆板块俯冲引起的热流体运动和大陆碰撞和拆离产生的构造.在岩石圈地幔,察隅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和拉萨地块东部联成统一的高电阻率地块,它们反映了向北东俯冲的印度克拉通.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表明岩石圈深处有热流体活动.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也表明它们的岩石圈还有流体活动.青藏高原东部的低阻区沿100°E向地幔下方扩大,反映了金沙江断裂带有切穿岩石圈的趋势.地幔电阻率平面扰动的模式显示,青藏高原东西部的地体碰撞拼合形式和方向是不同的.在青藏高原西部,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从北到南碰撞拼合.在青藏高原东部,羌塘—拉萨、察隅、印支、雅安和扬子等地体多方向拆离拼合,在地壳造成不正交的拆离带和压扭构造系.从高阻-低阻区的分布看,东部的地体拼合有地幔的根源,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察隅地块岩石圈对青藏高原东部的楔入,使其北部和东部地块的岩石圈发生拆离撕裂,也造成热流体上涌的低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47.
北黄海海域复杂构造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工区位于北黄海海域陆相断陷沉积盆地内,该区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断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中生代为其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一已证实的含油气区域。结合本区地质特点,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解释时所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分级评价技术、无VSP井区空间层位标定技术、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属性体断裂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等实用的解释技术。多种解释手段的联合应用高质高速地完成了本复杂构造区的构造精细解释,完善了该区的解释方案,理顺了复杂断层的切割关系,识别了活动较弱的小断层。特别是对高精度三维速度场的建立,实现了变速成图,消除了高陡构造区速度陷阱所带来的构造假象,为对该复杂区的地震解释和圈闭形态的落实以及进一步的井位部署与地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西非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深水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大西洋的构造演化,划分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了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表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烈,以陆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至今的漂移期构造活动弱,以海相沉积为主。赛诺曼—土伦阶海相烃源岩是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来源,是油气成藏的基础;盆地漂移期广泛发育大型深水沉积体,深水沉积体是漂移期储层和岩性圈闭形成的关键;油气运移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漂移期构造活动弱,缺少油源断裂,赛诺曼—土伦阶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至烃源岩层内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模式;寻找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灶内大型沉积体是盆地未来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0.
地震地貌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貌学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平面及空间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学理论,来解读和还原古地貌、古沉积和其他地质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快速浏览三维地震资料主测线、联络测线及时间切片等来识别"特殊地质体"。该学科的建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震解释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已在指导勘探和储层预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层位解释、平行解释层位切片或地层切片、振幅属性提取和分析、地震信号体素追踪、特殊属性数据体分析以及多数据体属性叠加显示等六大方面介绍了地震地貌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地震地貌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主要集中于:(1)海相和陆相背景下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研究;(2)基于地震资料的生储盖层及源岩岩性的精确预测,如深水沉积环境下河道砂体精细追踪及河道内部沉积结构划分等;(3)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模式的改进与发展;(4)储层物性定量化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更加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