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0篇 |
免费 | 769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57篇 |
大气科学 | 309篇 |
地球物理 | 1000篇 |
地质学 | 570篇 |
海洋学 | 448篇 |
天文学 | 90篇 |
综合类 | 473篇 |
自然地理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309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304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280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292篇 |
2012年 | 287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284篇 |
2009年 | 282篇 |
2008年 | 245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55.
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芦山 M 7.0地震后近10天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精度较高的重定位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余震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推测芦山主震的发震断层可能为大川-双石主断裂东侧的一条次级隐伏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56.
通过在震源船上部署3套GPS接收机,并对3个点的位置信息进行汇总和压缩,利用北斗短报文将压缩后的位置信息推送到陆海联测指挥部,实现对震源船航速、航向的实时监控.根据3个点位信息计算的实时震源船航向,有助于准确把握震源船在进行固定点悬停激发时的航向,克服了以往使用前后两个时刻推算的平均航向代替实时航向等问题.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短报文进行通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陆海联测指挥部可以实时查看震源船是否按事先设定的测线、事先设定的速度和航向进行作业,有效保障了监控平台对震源船的监控,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7.
给出了接收机五参数定位模型和精度评定的相关公式以及接收机C/A码伪距观测量精度评定方法和经验公式。设计了两组试验,分别是GPS信号能量为42dBHz和32dBHz时的950个及600个启动测试算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高能量42dBHz的情况下,五参数的成功率达到了90%,一倍中误差的定位精度基本上在30~50m左右;在32dBHz时的成功率仅有60%,一倍中误差定位精度为60~80m左右。为了有效地提高5参数的解算成功率,需要提高卫星星历精度(包括卫星轨道精度和钟差精度)和大气延迟模型的改正精度。另外,还需要提高接收机基带C/A码的测量精度,包括中频量化精度和C/A码环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58.
利用p3软件对大量实测数据进行了高精度单点定位有关问题的验证和分析;在IGS提供的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产品中,较为深入地比较分析了快速产品和几种最终产品的定位精度、收敛速度及p3软件的正反算结果精度。得出以下结论:快速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相似;COD的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最高;p3软件的反算精度明显优于正算,且精度也比较均匀。这些研究成果对PPP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漾濞MS4.8和MS5.1地震序列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得到了MS5.1主震前7天至主震后30天共258次地震事件更加准确的震源位置,然后利用匹配定位方法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地震目录,并对其余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双差重定位获得了漾濞地震序列中193次地震的精确位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定位误差均值分别为1.3 km和1.9 km,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中南段应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使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得到了1 625次中小地震事件,事件数量是云南地震台网目录中的6倍,被检测事件主要为主震后早期余震及ML≤0微震事件。对比2016年云龙MS5.0地震序列的研究结果后初步分析认为,“震群(多震)型”和“主余型”地震序列的一个主要区别可能是“震群(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余震数量相对更少、余震活动衰减得更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