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1116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台湾海峡1997年夏季和1998年冬季两航次颗粒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1998年台湾海峡两个航次的数据表明,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含量为0.120±0.009mg/dm3,表层POC浓度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存在几个高值区。POC在随深度变化的剖面分布图中,最大值出现在10m层,底层水明显受再悬浮影响,这一剖面的变化规律普遍存在于整个海区及不同季节。夏季POC的深度变化幅度要显著大于冬季,这与垂直混合作用有关。POC与Chl-a相关性较差,暗示以Chl-a估算浮游植物的不确定性及POC产生及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2.
利用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现场拍摄的悬沙颗粒图像具有两个特点:1、边缘亮度不均匀:2、边缘不清晰。为了测量颗粒粒径,需要做边缘提取。由于悬沙颗粒的上述两个特点,二值化后的颗粒图像容易产生边缘失真和边缘不闭合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介绍利用Adobe Photoshop对悬沙颗粒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23.
我们利用自.行研制的“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对长江口悬沙颗粒进行了现场测量,同时作了现场采样,经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分析结果与仪器现场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和悬沙浓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4.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是海洋固碳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及海盆表层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2009-2011年4个季节的实测数据,对NASA发布的MODIS/AQUA卫星月平均POC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PO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POC遥感产品与南海北部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2),但存在系统性偏高,需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校正。分析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发现,南海北部陆架POC浓度较高,平均为(33.34±8.02)mg/m3;吕宋海峡西南海域浓度较低,平均为(29.25±6.20)mg/m3;中央海盆区浓度最低,平均为(27.02±4.84)mg/m3。春夏季POC浓度较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5月,冬季(12月至翌年1月)POC浓度达到最高。利用2003-2014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叶绿素(Chl a)和海表温度(SST)、混合层深度(MLD)模式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南海北部POC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POC与Chl a在秋冬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R2=0.51),但在春夏季较离散,表明秋冬季生物作用对POC影响较大。2003-2014年期间,POC与Chl a、MLD及SST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5.
依托中国“大洋一号”第20和第21调查航次,分析测定了东、西赤道太平洋4个站位的颗粒态生物硅浓度及其粒级结构。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采样站各层位颗粒态生物硅(PBSi)总浓度分布范围为5~65 nmol/dm3,东赤道太平洋的调查站位颗粒态生物硅的总浓度平均值达46 nmol/dm3,是西赤道太平洋的近3倍。PBSi的粒径结果显示在东赤道太平洋调查站位0.8~20 μm粒径颗粒是PBSi的主要来源,其平均贡献率高达64%;而在西赤道太平洋2种粒径的生物硅贡献率相当。营养盐分布对PBSi的浓度及粒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硅质泵”的组成结构,是控制大洋生物泵运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2012年秋季中国东海31个站位的海水样品中溶解态氨基酸(THAA)和颗粒态氨基酸(PAA)的分布与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平均浓度为0.12±0.04 μmol/L (0.06~0.19 μmol/L),溶解结合氨基酸(DCAA)的平均浓度为0.61±0.51 μmol/L (0.15~1.79 μmol/L),PAA的平均浓度为0.11±0.06 μmol/L (0.02~0.27 μmol/L)。THAA的水平分布特点大致为近岸高、远岸低;PAA的水平分布特点是近岸海域向远海海域分布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THAA的垂直分布特点是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DCAA、PAA与Chl-a有很好的相关性,而DFAA与Chl-a的相关性不明显。东海表层海水中TH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及丙氨酸,P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及亮氨酸。在表层海水中氨基酸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27.
采用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颗粒固着基和先固着后脱基三种方法,对褶牡蛎的眼点幼虫进行处理,产生单体蛎苗。EPI和NE诱导的最适浓度为10~(-4)M,最适处理时间为3h,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分别达47.7%和46.6%。处理时间延长,变态率增加不明显。EPI和NE的诱导效果差别不明显,其诱导作用对稚贝的生长无明显副作用。颗粒固着基以贝壳粉为佳,最适颗粒的规格为幼虫的壳长。幼虫先固着后脱基而形成单体蛎苗,以可弯曲的灰色塑料板效果最好,固着的小贝可通过来回弯曲塑料板而从上面脱落下来,小贝长至1~2cm大小时,脱基最容易。  相似文献   
28.
动荷载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玉峰  王庶懋  王伟 《岩土力学》2007,28(9):1773-1778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是一种通过减轻地基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处理不良地基的新型轻质土工材料。由于LSES主要用作路基填土,因此,其在动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值得关注。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讨论了围压、水泥掺量、EPS含量以及循环加载次数对LSES动变形特性的影响。当围压较低时,LSES会呈现出与EPS块体相似的线性动应力-应变关系;而在较高围压下,LSES的动应力-应变拟合曲线则为双曲线型。在给定的应变水平下,LSES的割线动弹性模量Esec随着围压和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减,EPS含量增多时,Esec-εd曲线更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酸碱环境对泥质页岩崩解特性的影响,分别对同一风化程度的泥质页岩进行了不同pH溶液中的静态崩解试验和耐崩解试验,得到了pH值变化对泥质页岩崩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H值对泥质页岩的崩解性影响较大,pH值越小的泥质页岩的崩解性越强。崩解物的耐崩解指数随着崩解物粒径减小而增大,随着pH值的减小而减小,酸性条件对泥质页岩耐崩解性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0.
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董波  薛钦昭  李军 《海洋科学》2000,24(7):31-34
近年来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及贝类产量的持续下降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这些经济贝类的繁殖生物学、生理能量学以及对养殖区水体养殖容量的估算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研究是上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不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贝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生理状况 ,还在育苗、预算个体的生长潜力和产量、估算海区养殖容量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滤食性贝类摄食机制、对食物颗粒的选择性、摄食节律、环境因子对摄食生理的影响及最近用于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研究的新技术方法等几方面内容 ,并就描述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几个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