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2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3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5篇 |
大气科学 | 79篇 |
地球物理 | 273篇 |
地质学 | 740篇 |
海洋学 | 323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170篇 |
自然地理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48年 | 3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鄂东南地区殷祖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祖岩体是鄂东南地区六大岩体之一,也是目前该地区唯一不成矿的大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殷祖岩体至少有两次岩浆侵位活动。该岩体的主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侵位于148±1 Ma,早期黑云角闪辉长岩侵位于151±1 Ma。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鄂东南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在~150 Ma时已经开始。根据野外侵入接触关系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殷祖岩体的岩石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闪长-辉长岩类,包括闪长岩、黑云辉长岩和黑云角闪辉长岩,具有低SiO_2,低Ba、Sr含量,高TiO_2、FeOT、MgO及Y、Yb含量;第二组包括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SiO_2,高Ba、Sr含量,低TiO_2、FeOT、MgO及Y、Yb含量。石英闪长岩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638~0.70719和-9.56~-7.59,锆石εHf(t)值为-10.21~-1.15,Nd-Hf同位素基本耦合;黑云角闪辉长岩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742和-9.79,锆石εHf(t)值为-24.58~-15.22,Nd-Hf同位素出现解耦。综合两期岩浆活动的侵位时间、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特征,推测它们可能是同一岩浆源区演化的产物,即均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分离结晶作用在主体岩性石英闪长岩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早期小规模的辉长岩类出现Nd-Hf同位素解耦现象可能与石榴子石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42.
埕北油田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能力强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储量大,而生产平台工作时间已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急需高效、快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埕北油藏地质、流体性质和开发现状,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聚合物溶液、三元复合体系和改性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和调驱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较,添加入Cr^3+后得到的改性三元复合体系在黏度和界面张力性质方面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化学费用相近条件下,“调剖+三元复合驱”和改性三元复合驱要比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好,采收率增幅可以达到15%以上。推荐埕北油田采用弱碱三元复合驱,三元复合体系配方组成为“大庆超高”聚合物(CP=1600~1800mg/L)+弱碱Na2CO3(CA=0.6%~1.0%)+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Cs=0.10%~0.15%)+有机铬(聚:Cr^3+=120:1~240:1)”,段塞组合方式为“0.025~0.05 PV Cr^3+聚合物凝胶+0.12~0.15PV三元复合体系”。 相似文献
943.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入海通量月变化及“人造洪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于2009年至2011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下游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及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的浓度多呈丰水期低、枯水期高,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态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受黄河高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磷以颗粒态占绝对优势,而溶解态磷以溶解无机磷为主要存在形态;生物硅的含量平均约占硅酸盐与生物硅之和的20%,硅的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颗粒态磷与生物硅的含量与悬浮颗粒物含量呈正相关.营养盐的组成具有高氮磷比、高硅磷比、低硅氮比的特点.近年来黄河下游溶解无机氮浓度显著升高而溶解无机磷变化不大,硅酸盐的浓度有所下降.黄河下游水沙通量、营养盐入海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占全年总入海通量的42%~84%.调水调沙期间,各营养盐的浓度和组成均有明显变化,氮的浓度、DIN/PO4-P下降,磷与硅的浓度、SiO3-Si/DIN、SiO3-Si/PO4-P升高,颗粒态营养盐的比例明显增加.短期内大量水沙及营养盐入海通量对黄河口及渤海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4.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谱混合模型,但由于遥感观测多分辨率的特点,模型的适用性会受到尺度效应的影响。为探索该模型在不同观测尺度下的适用程度,本文从地物辐射原理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微面元辐射通量表达式,得出地物辐射通量除了与端元反射率和面积比有关外,也与天顶角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和微面元辐射通量的基础上,推导了更具普适性的积分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表达式,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两模型的相对差值Δρ,结果表明Δρ的大小仅与探测单元的半瞬时视场角β有关,并通过实测光谱实验对上述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当β13°时,Δρ较小,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是积分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一种近似表达形式,β完全可作为确定线性光谱混合模型适用观测尺度的关键依据,并且该模型的适用程度随β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45.
西部测图工程中,调绘作业环境恶劣,危险性高,这就要求调绘用融合影像色彩还原真实,信息丰富,便于调绘人员综合判调。通过计算融合影像的标准差、平均梯度、熵、相关系数4种参数结合目视评价,来对西部测图中利用SPOT5影像通过不同的融合算法得到的调绘用融合影像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46.
以江苏地震台网中心搜集并标注的天然地震、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为试验数据样本,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场和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新的地震事件分类方法。首先对波形数据进行滤波、归一化等预处理,然后应用格拉姆角场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二维编码得到二维图像,再将此经过编码后的图像作为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和测试,从而得出分类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对1 078个天然地震台站记录、981个爆破台站记录和830个塌陷台站记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最终以单条波形为单位的地震事件分类准确率为92.55%,以单个台站为单位的分类准确率为96.36%,这表明基于格拉姆角场和多尺度残差神经网络的地震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7.
948.
本文研究高层建筑利用调液阻尼器(TLD)减小地震反应的方法。首先探讨了激励频率比、调谐频率比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不同TLD设置方式的高层建筑体系的学模型和运动方程,首次提出了利用多个TLD减小高层建筑多个振型的方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9.
表面活性剂随着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进入到土体及地下水中,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风险,还会改变土体的结构等从而影响土体的工程性质。为了合理评估表面活性剂污染土体的工程适宜性,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对粉土进行改性,通过直剪试验研究其对粉土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粉土内摩擦角减小,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内摩擦角减小的幅值越大,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2%时,粉土内摩擦角减小23.9%;SDBS改性后的粉土黏聚力大大减小,SDBS浓度为2%时,黏聚力减小91.8%,CTAB改性后粉土黏聚力增大,最大增幅达41.8%;改性粉土中加入不同pH的表面活性剂时,内摩擦角变化很小,表明表面活性剂的酸碱程度对土样内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表面活性剂溶液pH的增大,改性粉土的黏聚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H改变了土壤的电荷的分配,改变了土粒间的静电作用,从而引起土体黏聚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