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350篇
海洋学   40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198 7年 1 1月 - 1 989年 3月我们连续跨年度在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 -浅海区域系统地进行了生态学考察 ,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生物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中 ,我们分别选择了长城湾、马尔什基地、生物湾、阿德雷岛、半三角及无名岛进行定期观察、取样 ,它们分别代表了岩石、石砾、泥沙滩、暴浪及隐蔽性内湾等各类生态类型。数量分法的引进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使之成为一门精密学科。本文在数量方法的使用中 ,引入了生物量、频度与覆盖度等手段 ,丰富了数量方法的内容。菲尔德斯半岛就象整个南极区域一样 ,其食物网是较为简单的。以黑背海鸥为代表的海鸟和南极鳕 ,南极银鱼等占据了营养级的顶层 ,肉食性的螺类和草食性的帽贝位于中间层次 ,大型底栖与微观浮游藻类构成营养级底层。菲尔德斯半岛习见的微生物种类有黄杆菌、纤维粘细菌、莫拉氏菌等 ,它们是腐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生物的季节变化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其二是生物分布空间的变化 ;其三是严酷的冬季几乎所有的潮间带生物种类几近绝迹。由于生物季节的短暂与分布空间的狭小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岩相底质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以及软相底质中的表附与底内生物等不同生态类型 ,  相似文献   
972.
引言在评估地震次生作用,推测泥石流对居民、工程设施和构筑物构成的风险以及研究制定地震地区居民、工程设施和构筑物的保护措施时。必须考虑形成地震成因泥石流的可能性。季风季节,在低山区域人口稠密地区确定地震对泥石流的动力作用程度问题具有特殊作用。在这些地区,泥石流具有明显加重地震后果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973.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7,12(Z1):49-62
(一)未成功的萌芽前清政务窳败,朝野仍不了解西洋文化为何物。即在张之洞时代,一度提倡坚甲利兵,以图富强;然仍不思接受西洋之科学,故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而未见有地质学之提倡。然当时西洋人之来我国调查地质者,已实繁有徒。不  相似文献   
974.
为探究小竹山岛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于2017—2020年进行了8个航次的调查, 研究鱼礁区、邻近区与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 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72种, 其中多毛类45种, 甲壳类16种, 软体动物8种, 棘皮动物3种, 投礁后第4年(2020年)比投礁后第1年(2017年)种类数增加了15种, 并且鱼礁区的种类数多于邻近区与对照区。优势种组成以多毛类为主。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年份间差异显著, 2017—2020年年均生物量从2.11 g/m2上升到4.38 g/m2, 年均丰度从289.31 ind./m2上升到764.14 ind./m2, 区域间无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年份和区域之间变化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格局呈现年际变化; 双因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年份差异显著(P<0.01), 区域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结果表明, 深沟毛虫(Sigambra bassi)、长叶索沙蚕(Lumbrineris longiforlia)、中蚓虫(Mediomastus californiensis)和寡鳃齿吻沙蚕(Micronephthys oligobranchia)等是造成群落年际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丰度/生物量曲线结果表明, 2017—2020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均未受到扰动, 随着鱼礁建设时间的推移,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975.
宇德忠  程培峰  季成  崔志刚 《岩土力学》2015,36(Z2):478-484
冻土与普通的土体相比具有独特的工程性质。在冻土地区进行桩基础施工后,桩和周围土体在冻土地温及大气温度的作用下逐渐回冻,回冻过程中在冰的胶结作用下桩与周围土体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为了研究回冻前后桩基的承载力变化及变形性质,在大兴安岭地区浇筑了2根15 m试验桩,试验桩中布设了温度监测系统,采集了桩基回冻过程中的温度数据。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在桩基回冻前后进行了自平衡静载试验,研究了回冻前后桩基承载力、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回冻后冻土地温保持在-1.9 ℃桩基的承载力是回冻前承载力的1.42倍;端阻力是回冻前的1.49倍为964 kN,占桩基承载力的12.98%;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均有所增长,平均增长率为40.3%。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冻土条件下的桩基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6.
王延宁  蒋斌松  胥新伟  高潮 《岩土力学》2015,36(Z1):320-326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水下深厚软土采用挤密砂桩进行加固,设计了一套大型原位载荷试验系统对水下挤密砂桩 (sand compaction pile,SCP)复合地基的力学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在水下设置高精度静力水准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沉降观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在同一置换率下的应力分担比与载荷水平以及时间效应密切相关;应力分担比比值随荷载级别的升高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同一荷载级别下比值随着时间逐步衰减,并最终趋于某一定值。对比分析了几种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按被动土压力法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与载荷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对于高置换率的挤密砂桩复合地基,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提出的沉降折减系数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沉降与实测值最为接近,采用日本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沉降量偏大。研究结果对于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深水原位测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7.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基底古 生界潜山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基岩油藏重要的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基底古生界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地层残留复杂、构造应力不同,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平面及纵向差异性,进而影响 了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因此开展地层残留规律的研究是区域古生界油气勘探的关键。以往对地层残留的研究多依据钻井揭示与地震解释的表象研究,缺乏成因过程的深入分析。基于井、震资料分析,开 展了地层发育序列、残留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地层残留特征的构造意义。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古生界主要发育了寒武系、下-中奥陶统、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2)古生界整 体呈现出现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受负反转构造控制,潜山带构造低部位地层残留少;(3)从地层展布规律分析了其经历的主要风化剥蚀期次,推测了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特征,佐证了区域构造 演化过程;为东部叠合盆地基底古生界地层特征研究及构造演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8.
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穿越流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热量传输的重要载体,穿越流的活动由潜在地影响El Nino和季风现象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对爪哇海SHI9006岩心LGM以来氧同位素、有孔虫与CaCO3沉积量、浮游有孔虫浅层水种与深层水种比值反映的古温跃层变化等的研究,得出结论:研究区末次冰期氧同位素2期穿越流活动微弱,冰后期穿越流活动增强;特别是冰消期终止期IA,穿越流活动由弱迅速增强,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印度尼西亚岛弧古海水通道开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9.
一、地球化学景观特征测区处于北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结冰期长达7个月左右,少数的沟谷中发育有岛状多年冻土,夏季仍可见到冰川。冻融作用强烈,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近100%,为生物、微生物和地表水参加地球化学循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80.
根据2006年10月对长兴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重金属(Cu、Pb、Zn、Cd、Cr、Hg)和多氯联苯7种化学要素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长兴岛沉积物总体处于低污染水平和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但重金属Cd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主要的污染要素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处在青草沙水库区域的B1样点的局部Hg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