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5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北部海沿海采捕的日本鬼You(Inimicus japonicus)亲鱼,经暂养后进行催产,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LRH-A310-μg+DOM5mg或HCG600~800IU+LRH-A330~40μg;雄鱼注射同样药物,剂量减半。共采卵109万粒,平均受精率89.0%,平均孵化率为90.0%,共培育出体长1.8~2.8cm的幼鱼26.8万尾,平均成活率30.7%。  相似文献   
82.
王丽平  郑丙辉  孟伟 《海洋通报》2007,26(4):111-11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荧蒽和铜对三角褐指藻的单一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荧蒽(0~0.315μg/mL)和铜(0~1.262μg/mL)分别对该藻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都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当荧蒽浓度升高至0.079μg/mL或铜离子浓度升至0.317μg/mL时,开始明显抑制藻种群的增殖。经回归分析求得荧蒽和铜对三角褐指藻的72hEC50分别为(0.103±0.009)μg/mL和(0.531±0.037)μg/mL。在联合毒性实验中,定义0.5×EC50(荧蒽) 0.5×EC50(铜)=1个毒性单位(TU)。荧蒽和铜混合后,对三角褐指藻的72hEC50为(1.093±0.085)TU,其联合毒性效应方式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3.
在水温18℃±1℃和盐度27.0±0.5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褐菖鮋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平均耗氧率为1.082 mg.g-1.h-1;饥饿组耗氧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饥饿期间,褐菖鲉的平均耗氧率为0.893 mg.g-1.h-1,总体上低于对照组。排氨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呈阶段性变化:饥饿1 d、3 d后的排氨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3~7 d,排氨率下降幅度变大,饥饿7d较饥饿3 d的排氨率下降了185.075%;饥饿14 d、21 d后排氨率分别为0.053 mg.g-1.h-1和0.028 mg.g-1.h-1,呈继续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减缓。褐菖鮋的nO∶nN比值始小幅度上升,7 d时开始迅速上升,21 d后升高至27.75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4.
研究高温胁迫(35~50℃)对三角褐指藻和纤细角毛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测定了: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yield);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等主要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温胁迫下2种硅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ΦPSⅡ,ETR和qP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也逐步增大;NPQ则先升高后下降。另外,还对高温胁迫下2种硅藻的响应机制以及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高温微藻品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白云鄂博褐钇铌矿族矿物的矿物化学与矿物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伟亮 《矿物学报》1991,11(3):200-207
本文在大量矿物化学资料及高温XRD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褐钇铌矿族矿物的分类命名方案,详细地研究了该族矿物的化学成分、稀土和特殊稀土组成及固溶关系。发现了M-钍褐铈铌矿、T-钛褐钕铌矿、M-钕褐铈铌矿以及T-钇褐钕铌矿等一批新变种矿物。确定了褐钇铌矿族矿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异演化序列,并讨论了主稀土和特殊稀土在演化过程中的基本行为,首次提出了褐钇铌矿族矿物水解共沉淀形成机理新模式,并确认成矿流体多阶段演化过程中因介质物理化学条件不同,稀土元素配合物呈现的稳定性差异是本族矿物时空演化的根本原因。此外,本文还呼吁对白云鄂博西矿区铕等资源进行评介和开发。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不同程度变生褐帘石及其热处理样品的红外光谱变化特征,提出其变生的红外光谱定量标志──变生反M=■(6-N)(N为750-200Cm-1范围的谱带数)。分析了变生作用中褐帘石晶格内离子基团的变化,结合晶体结构分析,提出褐帘石红外光谱中450、510cm-1附近的两个谱带分别系结构内孤立硅氧四面体SiO4及群体硅氧四面体Si2O7的弯曲振动谱带。  相似文献   
87.
倪洁  刘珊珊  陈妍  杨桂朋  何真 《海洋学报》2020,42(12):119-128
海洋中产生的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carbons,VHCs)是氯、溴和碘进入大气的重要载体。海洋藻类能够产生损耗大气中臭氧的VHCs,尤其是海洋微藻已被证明是大气中一些VHCs的主要贡献者。环境因素对海洋微藻产生VHCs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了光照和硝酸盐浓度对微藻释放VHCs的影响。将海洋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并在不同光照条件(20μmol/(m2·s)、70μmol/(m2·s)和140μmol/(m2·s))及不同硝酸盐浓度(1 mg/L、5 mg/L、10 mg/L和50 mg/L)下进行无菌单种培养,分析碘甲烷(CH3I)、二溴甲烷(CH2Br2)、一氯二溴甲烷(CHBr2Cl)和三氯乙烯(C2HCl3)4种VHCs的生产。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技术对其中的VHCs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硝酸盐浓度会影响两种微藻对VHCs的释放,但是对不同VHCs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CH3I的释放受光照强度和硝酸盐浓度变化的影...  相似文献   
88.
2017年6月和8月,通过对秦皇岛海域的超微型浮游植物进行现场调查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超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s)两大类群,其中聚球藻又分为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两个亚群。调研期间,正处于秦皇岛海域褐潮高发期。通过分析超微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碳生物量及分布特点,研究了秦皇岛海域在褐潮高发期超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相关环境因子影响。结果表明,6月份超微型真核藻、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平均丰度分别为1.14×104个/mL、4.02×104个/mL和1.04×104个/mL,碳生物量均值分别为27.22μg/L、8.49μg/L和2.27μg/L;在8月份超微型真核藻、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平均丰度分别为3.27×103个/mL、5.79×104个/mL和2.58×104个/mL,碳生物量均值分别为6.35μg/L、13.41μg/L和5.83μg/L。超微型真核藻、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在6月份和8月份表现出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89.
在温度为 (2 2± 1 )℃ ,盐度为 2 8的条件下 ,用含不同浓度硝酸钠 (75 ,3 75 ,75 0 ,11 2 5 ,1 5 0 0 ,1 875 mg/L)的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 2株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ACC/B1 1 8,MACC/B2 2 1 )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 2株硅藻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硝酸钠浓度对 2株三角褐指藻相对生长率和影响差异不显著 ;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因种而异 ,2株硅藻的主要脂肪酸为 1 4∶ 0 ,1 6∶ 0 ,1 6∶ 1 n- 7和 2 0∶ 5 n- 3 (EPA)  相似文献   
90.
褐菖鲉仔、稚鱼生长特性及其关键变态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1991~1994年间褐菖YouSebastiscus marmoratus人工苗种培育中仔、稚鱼生物学测定资料及其关键变态期出现时间、特征等资料,研究了日龄与褐菖You仔、稚鱼生长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褐菖You仔、稚鱼阶段的关键变态期的出现规律及其生长参数间的关系,探讨了褐褐菖You仔、稚鱼关键变态期的发生机理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