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5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Δ5脂肪酸去饱和酶(Δ5fatty acid desaturase)是合成花生四烯酸(AA)和EPA的关键酶。为了构建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简称D5)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并插入到pET28a中,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pET28a-D5构建成功,IPTG能诱导D5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12.
为了深入剖析褐牙鲆与夏鲆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结构,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备胚胎染色体和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荧光染色的方法,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及其正反交子代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和染色质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牙鲆、夏鲆及其正交子代(褐牙鲆♀×夏鲆♂)染色体组均含有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均为2n=48t,组内染色体长度分布连续,三者核型相似。反交子代(夏鲆♀×褐牙鲆♂)为46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比亲本及正交子代少了两条染色体。DAPI荧光染色显示,褐牙鲆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有较明显的次缢痕,夏鲆及正反交子代染色体中未见明显次缢痕。褐牙鲆与正交子代染色体着色较为均一,而夏鲆与反交子代着丝粒区域亮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13.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无节幼体分别以浓缩小球藻、深海鱼油和鱼肝油强化后,投喂龙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仔稚鱼,研究不同强化剂对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强化剂强化后的生物饵料均可显著提高龙虎斑仔稚鱼的存活率、体长和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鱼体粗脂肪含量以及肠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海鱼油组仔稚鱼存活率最高,浓缩小球藻可以显著提高胃、肠蛋白酶活性和鱼体粗蛋白含量,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海鱼油和鱼肝油可以显著提高肠脂肪酶活性(P0.05)。结果表明,3种强化剂各具优点,均可用于龙虎斑仔稚鱼生物饵料的强化,尤其以深海鱼油提高存活率最显著。  相似文献   
214.
褐钇铌矿族矿物变生非晶态的高温相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贡伟亮 《矿物学报》1991,11(1):1-8,T001
采用高温X射线衍射分析和退火结晶实验,研究了褐钇铌矿族矿物变生非晶态的高温相变关系。确认自然界稳定存在T(四方)和M(单斜)两种变,体,高温下还存在另一个四方变体T′。T,M和T′三者间关系为:T>730-880℃/→T′<730-880℃/→/←M。相变湿度受A组阳离子的平均离子半径控制。进而讲座了T和T′的结构差异,并指出相对于T′的晶格畸变是T相室温稳定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变生非晶态的结构,提出了鉴定变生非晶态原生相的有效方法,并在白云鄂博矿床中鉴定出本族矿物6种12个亚种矿物,首次给出了本族矿物新成员--T-褐钕铌矿的X射线粉晶数据。  相似文献   
215.
陶克捷 《地质科学》1992,(4):399-403
对采自我国南方燕山期五里亭花岗岩体中的褐帘石,经偏光显徽镜、电子探针仪、差热仪、X射线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该矿物为变生褐帘石。加热800℃,850℃,950℃,970℃,1100℃退火系列样品的X射线粉晶数据分析得出:1.变生褐帘石X射线粉晶分析的最宜加热温度为800-850℃;2.加热至970℃的退火样品,褐帘石已分解为方铈石、赤铁矿、钙长石,加热到1100℃,褐帘石已渐消失,方铈石、钙长石和赤铁矿成为主要矿物相。  相似文献   
216.
孙晓旭  冯坚  李超  高野  王雷  苗彤  徐杨  闫伟 《岩矿测试》2023,(6):1120-1131
辽宁省已知的稀土矿类型较少,以往稀土矿床的勘查评价偏重于独居石砂矿和碱性岩型稀土矿,沉积变质型稀土矿涉及较少,其矿石学、矿物学研究程度偏低。本文以吉祥峪稀土矿床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动矿物识别和表征系统(AMICS),结合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通量能谱仪(EDS)对矿石进行分析,获得吉祥峪稀土矿石中矿物化学成分、元素赋存状态及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结果表明,矿石中稀土元素以La、Ce、Pr、Nd等轻稀土元素为主;主要稀土矿物为独居石(0.73%)、褐帘石(6.25%)、方铈石(0.25%)和磷灰石(类质同象)等;通过背散射图像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得出矿石中的褐帘石、独居石、方铈石及磷灰石等具有较好的连生关系,这些矿物以单颗粒或聚粒结构与磁铁矿交叉镶嵌,或分布在磁铁矿边缘及间隙中。矿石中稀土矿物与磁铁矿密切共生,含量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为:(1)沉积富集。吉祥峪稀土矿位于辽吉裂谷的核部,裂谷为矿床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2)岩浆改造。岩浆热液可能与里尔峪一段变粒岩产生反应,使其中的稀土和铁元素集聚。(3)构造控制。吉祥峪稀土矿位于吉祥峪—算盘峪背斜核部穹隆之上,构造发育,断裂带和褶皱...  相似文献   
217.
陕西丹凤富铷伟晶岩中褐钇铌矿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的商南—丹凤地区分布着众多含稀有金属矿化的花岗伟晶岩,在该地区的富铷花岗伟晶岩中首次鉴定出褐钇铌矿,其主要产出于富石榴子石的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中,多与石榴子石、锆石、磷钇矿、铌钽铁矿等副矿物伴生,为花岗质岩浆晚期结晶产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褐钇铌矿除了含有Y、Nb、REE、Ta、Ti等主要元素,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