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889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断层错动资料和小地震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运用弹性力学的叠加原理,对临汾裂谷作三维有限元模拟,反演其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临汾裂谷现今主要受南东东-北西西向引张力作用,辅之以北东-南西方向的挤压,同时在裂谷的中心叠加有底层拖曳的深部作用。  相似文献   
92.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沂沭断裂带的大地构造背景、边界断裂、地貌、沉积岩相、火山和地震活动、地壳深部结构、重力、地热等的分析,说明沂沭断裂是一条中生代的裂谷,并给出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3.
H.  Soosalu  J.  Key  R.  S.  White  C.  Knox  P.  Einarsson  S.  S.  Jakobsdottir  胡亚轩 《世界地震译丛》2009,(6):19-26
裂谷中的下地壳层通常由于高温而呈韧性,火山岩浆活动会引发地震。冰鸟中大西洋裂谷的特点是热流高,大量岩浆聚集成高达25~30km厚的地壳,在上部8km内常发生地震。2006年7~8月在冰岛北部裂谷带阿斯基亚火山周围布设了20台地震仪进行观测,记录到位于脆韧性边界1700次震源深度为7~8km的上地壳地震;还记录到多数以震群形式发生在其他非震层的下地壳内和完全非震层的中地壳之下14~26km的100个M1〈1.5级小地震。在2007年7~8月的重复测量中,更是观测到2倍以上的下地壳地震事件。大地测量和重力数据显示,在阿斯基亚火山下存在熔岩流,当熔岩从岩浆房通过地壳流向阿斯基亚火山的过程中引发地震,也表明在活动裂谷带中岩浆在张开的岩脉中运移几米距离可引发爆裂。  相似文献   
94.
95.
辽河盆地构造特征及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辽河裂谷盆地构造的组成形式、活动形式与地震背景。认为盆地内存在Ⅰ、Ⅱ、Ⅲ级断层290余条,主要为正断层组合。东西两边Ⅰ、Ⅱ级断裂的两侧及交点和端点处有发生中强级地震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6.
沿中央海岭,延伸的地壳以10~1 000km的尺度分段(MacDonald et al,1988)。在裂谷段相互错开的地方,段与段之间的运动由垂直于主裂谷轴方向的转换断层所容纳。在段叠加的地方,不同几何形状的非转换断层(Grindlay et al,1991)容纳剪切运动。这里,我们采用微震数据来分析冰岛北部出露的两个叠加裂谷段的断层几何形状。在这两个裂谷段之间,我们识别了沿主裂谷走向排列的一系列断层。这些断层为左旋走滑运动。而叠加裂谷段之间的运动则是右旋运动。这些运动一起产生了断层的顺时针旋转,致使地壳块体按书架型断层机制(类似于书架上倾斜放置的书的排列而得名)运动(Mandl,1987)。这些断层或许活化了已经存在的地壳软弱面,如原始走向平行于主裂谷并具有15°顺时针旋转的岩脉侵入体。先期存在、平行于裂谷的软弱面的活化与典型的中央海岭转换断层相反,说明非转换断层容纳着叠加段之间的剪切错动。  相似文献   
97.
98.

正确理解亚东—东巧—葫芦湖构造带的形成与属性对深化认识青藏高原的地壳形变、物质运动的行为与轨迹和深层动力过程极为重要.通过较系统的多元要素分析和研究发现:(1)基于壳、幔结构的空间展布特征表明,这是一条在EW向拉张力系作用下的陆内裂谷带;(2)强烈地震的活动与发生、大地热流异常值展布和地幔对流应力场研究证明,它是一条现今活动的大陆裂谷带;(3)该裂谷带的形成与演化乃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强烈交换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
熊山岩体分布于福建政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的闽中裂谷带中西部,岩性总体上属基性岩。浅部主要为细粒辉长岩、辉绿玢岩,深部出现粗粒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细粒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63.9±6.2) Ma,粗粒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65.7±6.1) Ma,表明熊山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65.7~463.9 Ma。样品在TAS图解中主要投影在辉长岩范围内。细粒辉长岩中稀土元素总量偏低,(La/Yb)_N为1.08,LREE/HREE比值为1.94;δEu为0.83,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δCe为0.92,基本无异常; LILE (K、Sr、Ba)含量较低,HFSE (U、Zr、Nb)和Ti表现为较弱的正异常。粗粒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中稀土元素总量中等,(La/Yb)_N为8.68和8.91,LREE/HREE比值为8.60和8.50,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为0.95和0.87,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δCe为0.96和0.99,无明显异常;样品中LILE (K、Rb、Ba、Sr)相对富集,HFSE (U、Th、Nb)、Ti和P亏损。根据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形成熊山岩体早期细粒辉长岩的岩浆来自于深部的地幔橄榄岩,而形成较晚期的粗粒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的岩浆则来自于玄武质和榴辉岩熔体区。熊山岩体成岩时间早于大药坑金矿床形成时间,不是成矿岩体,但在后期成矿过程中可提供成矿物质,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岩"。  相似文献   
100.
裂谷作用—被拉裂的大陆—岛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