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581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41.
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沙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吴正 《中国沙漠》1995,15(3):201-206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对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抄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无论是内陆沙漠砂或海岸沙丘砂,其石英颗粒都具有较好的磨圆度,表面有碟形坑、麻坑及SiO_2沉淀物等代表风成环境的典型特征;此外,还叠加有代表原生沙物质来源于水下环境的V型撞击坑、撞击沟等痕迹。然而,受环境尤其是气候影响,其表面结构特征仍有差异,表现在内陆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的沙漠砂的风成机械作用和化学沉淀作用,都要比沿海湿润季风性气候的海岸沙丘砂强烈;但海岸沙丘砂的化学溶蚀作用却比内陆沙漠砂要明显。同属海岸抄丘环境,其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表现为北方温带海岸沙丘砂的机械作用痕迹强;而南方热带海岸沙丘砂的化学作用痕迹发育,但机械作用痕迹并非少见,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42.
843.
粘附功是描述界面上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参量。本文给出了以调和函数的形式构成粘附功方程的具体表达式,探讨了方程中因子的变化特性,结合印版界面,应用方程对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这种形式构成方程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印版界面的实际情况。最后,本文应用方程参量解释了印版界面上分子相互作用的状态。  相似文献   
844.
一种改进的三维点集表面重建的区域生长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三雏点集表面重建的区域生长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任意一边邻域拓扑关系的邻接三角形定位方法,充分利用了法向信息,采用由粗到精的提取策略,减少了候选表面三角形的数量,显著加快了表面重构的整体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局部拓扑一致性检测方法,确保了算法的稳健性,解决了传统算法的重叠面片和表面空洞等问题,并且重构的三角网格表面与被采样的物体表面拓扑差别最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重构具有任意拓扑的复杂表面。  相似文献   
845.
《地理教学》2006,(2):45-45
欧洲航天局今天在巴黎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研究人员对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传回资料所做的最新研究发现。欧洲航天局称,火星北极表面地层下存在固态水,这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其表面可能是被海洋覆盖的。  相似文献   
846.
1 Introduction The radionuclides 210Pb and 137Cs are of particularimportance for estimating the dates of recentsediments. It was Goldberg (1963) who firstlysuggested that th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210Pb and226Ra could serve as a geochronometer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847.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对地板采暖设计中对流辐射换热量进行了分析,指出地板采暖系统的辐射换热量比例约为60%。此数值与居住者对热环境的舒适感觉一致,进而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回答了与传统散热器采暖相比地板采暖具有较好热舒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8.
Surface drainage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in 2005, from 6 sampling site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suspected to have received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sources. These drainages included sites near a petrochemical plant, an electronic factory, a metal factory and 2 townships in addition to a relatively unpolluted site (a reference site). Based on the aqua-regia method,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for all the sampling sites except for the agricultural site (reference site) at Sg. Benut were between 60.92-1 019 μg/g dry weight for copper (Cu), 65.32-1 266.6μg/g dry weight for plumbum (Pb), 1.46-15.93 μg/g dry weight for cadmium (Cd), 330.10-484.14 μg/g dry weight for zinc (Zn) and 47.03-120.90 μg/g dry weight for nickel (Ni). All of these r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p< 0.05) higher than those (Cu: 8.77 μg/g; Pb: 57.42 μg/g; Cd: 0.96 μg/g; Zn: 68.21 μg/g; and Ni: 17.87 μg/g) of the reference site at Sg. Benut that only received agricultural disposal. Th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5 metals from all the sites (except for the reference site) were higher than the Sediment Quality Values for Hong Kong by Chapman et al (1999) for the 5 metals. Based on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technique, 3 geochemical fractions [easily, freely leachable and exchangeable (EFLE), acid-reducible and oxidisable-organic] were also useful in identifying these polluted sites. The elevated metal concentrations found in the sediments might be related to point sources of industrial effluent and urban waste. Hence, the results emphasized the necess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effluents into this drainage area. As part of the effort to control illegal discharges and dumping into drainages, public awareness should be enhanced.  相似文献   
849.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碟形风蚀坑表面气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帅  哈斯  张军  张萍 《中国沙漠》2007,27(5):745-749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发育于宽单峰中能风况环境,是该区主要风沙地貌类型。对碟形坑表面气流的观测结果显示,气流进入风蚀坑后,在入风口扩散,风速开始降低至坑底达到最低;在坑后缘出风口汇集形成急流,风速剧增至坑后积沙顶部风速达到最高值。风蚀坑后缘在风沙流的磨蚀作用下后退,风蚀坑顺风向扩展,同时此处较大的剪切风速和输沙率使大量来自坑内的沙物质沉积到坑后草地上呈扇状蔓延。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在来自西北、西和西南方向风的交替作用下,向东南、东和东北方向扩展而生成。随着风蚀坑深度和水平尺度的增加,最终可能沿强风能方向或合成输沙方向扩展成为大型的槽形坑。  相似文献   
850.
采自青藏高原腹地温泉地区新生代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资料表明:从古新世到早中新世,古植被由早期的针阔叶混交林-森林草原植被向晚期的疏林草原植被演化,古气候也由亚热带暖湿气候向温凉气候演化;从上新世到早更新世,阔叶树种明显减少,而草本植物显著增多,反映气候开始向干冷方向演化;而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出现稀疏草原植被向荒漠草原植被的演化,最终塑造了现代以藜、蒿为主的荒漠草原植被环境。高原腹地生态环境变化揭示了青藏高原自古新世以来至少经历了3次具有生态环境意义的表面隆升事件:古新世—早渐新世沱沱河组冲积扇砾岩沉积以及孢粉组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在白垩纪末—古新世初已隆升至1000~1500m,高原地形可能是高原(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格局;早中新世五道梁组植被中亚热带成分的显著增高,可能与高原表面隆升诱发高原季风而导致气候湿润有关,推测高原已隆升至2000~2500m;而中更新世晚期以草本植物为主,反映高原植被已经发生了转型,高原已隆升至3000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