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16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6年   2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纯化得到高纯度血蓝蛋白,以其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从而获得高效价的兔源多克隆抗血清。进一步通过Protein A抗原亲和纯化的方法对该抗血清纯化,最终获得效价更高、检测特异性更好的血蓝蛋白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Western检测发现,鲍血淋巴中存在着多样的血蓝蛋白衍生产物;进一步结合质谱技术对其中35 kDa条带进行鉴定发现,其来源于血蓝蛋白I型亚基的H结构域。  相似文献   
62.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渗透压、血蓝蛋白、血糖、己糖激酶(HK)以及丙酮酸激酶(PK)活力的影响。以蜕皮间期对虾为实验材料(初始湿体重为(2.485±0.303)g),设盐度30为对照组,4个不同的盐度突变幅度(为2、4、6、8)为处理组(用S2、S4、S6和S8表示),于降低盐度和恢复盐度至30的不同时间点采样,实验持续7d。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会随盐度变化而变化,S4组对虾血淋巴含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较低水平;(2)随着盐度突变幅度的增加,血蓝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的采样点增多;(3)S4组对虾血糖含量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S6、S8组对虾血糖含量相对较高;(4)整个实验过程中,S4组对虾肝胰脏中HK活力处于较低水平,而S6与S8组对虾肝胰脏中HK活力处于较高水平;(5)S2、S4组对虾肝胰脏中PK活力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6和S8组对虾肝胰脏PK活力在盐度突变后与对照组肝胰脏PK活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3.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岩石薄片对昌化鸡血石样品中“地”与“血”的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昌化鸡血石“硬地”“软地”与“冻地”的矿物组合不同;其中,“地”以地开石为主且呈鳞片状,随着石英的增加,特别是明矾石的加入,“地”的硬度变大。“冻地”鸡血石中地开石的结晶粒度比“硬地”鸡血石中的大,但其空间定向性排列没有后者的好。昌化鸡血石中“血”由细小的半自形-他形辰砂微晶集合体组成,其“血”色与辰砂晶体的聚集状态及其杂质成分有关,而杂质成分又与Se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日本对虾溶血素的活性测定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于1997年10-11月,以青岛市红岛养殖场养殖的日本对虾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血淋巴中的溶血素进行活性检测,研究多种理化因子对其溶血性能的影响,以及日本对虾溶血素经细菌和虫草多糖肌肉注射刺激后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日本对虾溶血素的活性同对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该溶血累经60℃以下处理溶血作用有所增强,在pH=5-9时溶血活性最高,Ca2+、Fe2+可增强溶血作用。注射大肠杆菌(2×107cells/尾)和虫草多糖能够诱导日本对虾溶血素的产生,使溶血活性有所提高;而注射哈维氏弧菌(7×107cells/尾)会导致对虾发病,降低溶血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65.
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p.)是一类严重危害海洋甲壳类动物的新型寄生性病原,可引发养殖三疣梭子蟹“牛奶病”,导致梭子蟹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于血卵涡鞭虫在日照养殖梭子蟹中的流行发生情况还未见报道,2020年8月和2021年5~11月期间在日照主要梭子蟹养殖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组织病理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了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perezi)在日照地区的流行分布,并发现其流行病发生在6~9月间,高发期为7~8月,感染率高达52.5%。感染宿主的血淋巴和心脏、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中发现了丝状滋养体、类变形虫滋养体、蛛网状滋养体、团块状聚合体、孢子前细胞和孢子等血卵涡鞭虫的多个生活史阶段。在养殖池塘环境水体中检测到血卵涡鞭虫存在,水体中血卵涡鞭虫丰度与宿主感染率存在错峰现象,间隔3~4周。流行病的发生与水体温度和盐度变化密切相关,7~8月较高的水温(26.2~28.6°C)促进了血卵涡鞭虫在宿主体内快速增殖及流行病爆发,而较低的盐度(20.7~25.3)可能抑制了环境水体中血卵涡鞭虫的存活及其传播扩散。以上研究结果初步...  相似文献   
66.
鲎(horseshoe crab)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底栖节肢动物,从早古生代的奥陶纪出现至今已有4亿多年的历史,是动物界具有独特进化地位的“活化石”之一。鲎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螯肢亚门(Chelicerata)、肢口纲(Merostemata)、剑尾目(Xiphosurida)、鲎科(Limuroidea)。现存的鲎种类很少,  相似文献   
67.
I suppose that one is not far wrong in saying that Petrology is thescience of rocks.But we have not made ourselves very clear by saying it.To the average student of the subject.who must judge from what he is taught,  相似文献   
68.
利用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法对由海洋细菌FE92-8分泌的纤维蛋白溶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得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一区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分子量为12.6kD,等电点为7.45,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得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0,在37℃,pH为8.0的情况下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温度起来50℃热稳定性较差,在碱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在酸性环境中稳定性强,阴性平板和阳性平板对比实验发现,该酶只有纤溶活性而无激酶活性,体外实验发现,该酶具有快速溶解血栓的能力。  相似文献   
69.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寄生压力下缢蛏血淋巴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浙一带重要的海产养殖贝类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为研究对象,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求其在受寄生压力下血淋巴内40KDa以下小分子蛋白质组的变化,寻找缢蛏血淋巴的抗性机制,明确血淋巴在机体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在寄生压力下,缢蛏血淋巴内有多种蛋白发生变化,包括生长调节蛋白,金属硫蛋白-B.唾液酸结合凝集素,凝血因子IXA轻链等,涉及多种与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等有关的功能。说明血淋巴在缢蛏的防御体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0.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不同盐度(4,18,32)和温度(22-26℃)水体中养殖,分别于1,5,15和30d后取样,进行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生理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由32渐变至设定盐度后,实验前期(15d之内),盐度4和18组凡纳滨对虾上述各项指标均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至15d后趋于稳定;盐度32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基本稳定。稳定后的各项指标均表现在盐度18时最高,盐度4时次之,盐度32时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