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242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玛曲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果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铌  韩天虎  王静  韩涛  孙斌 《中国沙漠》2010,30(1):154-160
 为了了解退牧还草工程对玛曲草地生态恢复的效果,利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地面草地调查资料、退牧还草工程围栏资料和乡行政边界,分别从地面草地监测、不同退牧还草措施的遥感监测对比、玛曲各乡退牧还草效果的遥感监测以及玛曲植被空间变化等方面,对退牧还草工程对玛曲草地恢复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牧还草后的2005年和2006年,工程区内植被盖度较工程区外提高6.8%和5.6%,高度提高69.2%和61.5%,生物量提高30.2%和30.6%。②2005和2006年禁牧区的平均NDVI分别较退牧前提高了3.4%和2.6%,休牧区提高了3.0%和0.9%。③植被的空间分布显示,退牧后2005年和2006年大多数退牧还草围栏内植被指数较2004年高,围栏内NDVI较2004年增加5%~50%,以2005年增加最为显著。④退牧还草工程对玛曲草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均是明显的,其中禁牧的效果较退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32.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民勤绿洲盐碱化退耕地21个样地105个样方的自然恢复植被以及土壤水分进行调查,并对各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50 a的植被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植物22种,分属于11科21属;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大致经历了田旋花、独行菜、骆驼蒿、苏枸杞和盐爪爪5种群落类型的演替;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大体分为迅速恢复期(1~2 a)、初始更替期(3~8 a)、高级更替期(9~28 a)和缓慢恢复期(29 a以后)4个阶段,同时,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波动式减小的变化趋势,Monk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则呈现出波动式增大的变化趋势。此外,不同时间退耕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差异显著,随着退耕时间的不断延长,土壤水分整体经历了先急剧减小后缓慢递增的变化趋势;根据其含水率大小大致分为3组:土壤含水率较低者(20世纪70年代、1978年和1999年退耕),大部分土壤含水率低于10%;土壤含水率较高者(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2004年退耕),土壤含水率绝大部分大于10%;土壤含水率最高者(2007年退耕),土壤含水率大部分大于20%。  相似文献   
933.
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空间分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申莉莉  盛立芳  陈静静 《中国沙漠》2010,30(6):1483-1490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5月25日至29日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情况,利用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CALIPSO)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在传输过程中的垂直分布状况,结合HYSPLIT模式,对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传输路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过程是由蒙古气旋造成的,沙尘由低空急流向远方输送;地面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气旋和反气旋之间强烈的北风或西北风气流中;在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退偏振比在0.10~0.38之间,沙尘主要分布在海拔2 km到4 km之间,最高可达到5 km。  相似文献   
934.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造矿铬尖晶石蚀变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萨尔托海矿区25矿群矿体边部、接近围岩造矿铬尖晶石的镜下观察发现: 造矿铬尖晶石由三部分组成, 自核部至边部依次是未蚀变的核部(灰色)、早期蚀变的中间带(灰白色)和晚期蚀变的边部(浅灰色)。探针分析上述三部分的成分, 得出早期蚀变中Al大量流失, 而Fe发生富集, 晚期蚀变Al、Cr、Mg相对于早期蚀变发生富集, 而Fe大量流失。通过研究区造矿铬尖晶石与国外变质超基性岩副矿物铬尖晶石对比, 认为早期蚀变对应的低角闪岩相变质, 温度为550℃~600℃, 晚期蚀变对应的是绿片岩相变质, 温度为350℃~500℃, 核部对应蚀变环境介于低角闪岩相和高角闪岩相之间, 稳定温度高于600℃, 故未发生蚀变。通过分析区域变质特征并结合造矿铬尖晶石所处的空间部位, 认为晚期蚀变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定位后期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 推测早期蚀变可能与蛇绿岩构造侵位有关。  相似文献   
935.
胡波 《云南地质》2009,28(4):384-387
矿体产于白垩纪马头窝单元(K1^7M^λπ)石英斑岩与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三段二层(C2k^3-3)地层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接触带上,或上述两类岩石的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线常呈波状起伏,呈突变或渐变接触。矿区围岩蚀变明显,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936.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断裂系是分割柴达木与塔里木盆地的一条重要的大型逆冲-走滑断裂系,其南缘斜坡西段第三系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盆地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及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盆地边界条件、源区与湖盆距离等条件分析入手,在大量野外露头精细描述和沉积特征论述的基础上,认为阿尔金斜坡西段第三系发育两种层序序列类型的扇三角洲:退积型和进积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扇三角洲沉积模式。阿尔金斜坡西段生储盖组合发育较好。下干柴沟组上部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进积型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退积型水下辫状河道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和成藏条件,是本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阿尔金斜坡西段第三系扇三角洲的研究为深入讨论阿尔金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沉积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7.
滇东南地区微细粒金矿成矿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滇、黔、桂"金三角"区微细粒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地质背景,立足于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以区域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金赋矿层位、容矿岩石、不整合构造、蚀变作用等作为基础,对金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条件展开了讨论,类比推理了古风化壳对岩石中的微量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及在成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8.
939.
不同植被覆盖率地区遥感矿化蚀变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遥感图像上识别出的围岩蚀变信息往往是一种弱信息。地表植被和第四系覆盖的干扰,增加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难度。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分别选取内蒙古西部戈壁荒漠基岩裸露区(温根地区)、中北部中覆盖草原区(达来庙地区)和东北部高覆盖森林草原区(颇格鲁山地区),利用TM数据进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基岩裸露地区,利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均能较好地提取出矿化蚀变信息;在中覆盖草原区,利用掩膜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矿化信息效果比较好;在高覆盖森林草原区,利用掩膜技术和抑制植被信息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再利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提取部分矿化蚀变信息。这些方法对今后在类似地区开展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0.
对巴隆岩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矿体与NWW向断裂关系密切,NWW向昆中主断裂为矿床的导矿构造,NWW向F1断裂为矿床的配矿构造,矿区内F2,F3,F4,F5等NWW向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容矿构造;尤其是在拐弯或膨胀处;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重砂矿物标志、地貌标志、颜色标志、气味标志、化探异常标志等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区域上成矿背景分析认为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并建议对矿床深部及外围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