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0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4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126篇 |
地质学 | 161篇 |
海洋学 | 1265篇 |
综合类 | 111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型海藻孔石莼抑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初探--种群密度及磷浓度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磷浓度和种群密度为变量 ,以亚心形扁藻为浮游微藻代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与浮游微藻 (亚心形扁藻 )间的竞争。结果显示 ,不论营养盐浓度如何 ,高密度的孔石莼皆能显著抑制浮游微藻的生长。分析显示 ,高密度的孔石莼压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 ,不是由于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竞争所致 ,而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2.
13.
14.
环境因子对三种常见微藻细胞中二甲基硫丙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常见的海洋浮游藻类──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研究盐度、温度和光强的变化对藻类细胞内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类细胞DMP含量相差很大。扁藻DMSP含量最高,其次为杜氏藻,牟氏角刺藻含量最低。种间差别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3种环境因子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盐度变化引起藻细胞DMP含量的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温度和光强。随着盐度的增加,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细胞内DM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本实验室首创的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胶州湾常见的3种硅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Grunowex Cleve)Hal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实验室样品还是自然样品进行检测,本技术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对3种目标藻的最低检测细胞数分别为4.2×104、9.4×103和6.0×104个细胞。统计分析表明,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3种目标藻的分析结果与经典的显微镜镜检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技术利用了多孔酶标板进行检测,整个实验过程约7h,可在较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样品中的多种微藻,为同时监测多种赤潮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藻中若干活性物质的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微藻的开发应用是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预计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半有更大的发展。本文概述了开发利用海洋微藻生产β-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浮游植物计数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探索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在批次培养过程中氮磷吸收、产毒、生物量、p H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对磷的吸收迅速,可以将磷储存于体内,待生长使用。该藻对氮的吸收相对缓慢,环境中氮缺乏时,产毒量不再增加,说明氮对产毒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第二对数期中出现了碳限制环境,导致叶绿素a在碳限制条件下无法表征藻的生物量,相反,叶绿素a和生物量呈负线性关系,可能是叶绿素转化成其它含碳物质,用于生长。毒素不仅存在于细胞体内,培养液中(胞外)也含有毒素,并且胞外毒素从稳定期开始逐渐升高。胞内毒素的组成中GTX1/4占据绝对优势,GTX2/3含量相对较少。生长延缓期和第一对数期,各种毒素组成比例相对稳定,而在随后的生长期内,GTX1/4在总毒素中的占比逐渐上升,GTX2/3占比逐渐下降,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会随着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方法,进行了2个实验来研究海萝种藻冷冻保存对其释放孢子量及孢子附着的影响。1)6组不同风干程度海萝种藻在18℃冷冻保存6个月后取出在16℃水中进行孢子的释放,种藻风干到干重为原鲜重约25%的组,孢子的保存效果最好,该组种藻释放孢子量约为对照组(未经风干和保存的种藻)的77.6%,且孢子的附着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不显著;2)风干到重量为原鲜重约1/4的种藻分别保存于18℃、36℃、80℃,在保存8个月后,每一保存温度下的种藻分别在8℃、12℃、16℃、20℃水中释放孢子,种藻在水温12℃下释放的孢子量最多;保存于36℃、80℃的种藻较保存于18℃的释放孢子量多。本实验结果为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也为该属藻类的种质保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