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61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15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31.
一氧化氮和铁对海洋微藻生长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进行了一氧化氮(NO)和铁对海洋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在铁限制情况下,外源NO能明显提高微藻的生长速率,增加生物量,但NO和铁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NO的浓度、培养液的营养水平、铁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培养液中铁的浓度也直接影响到微藻的生长和NO的释放量.因此,一氧化氮与铁在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是交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532.
本文报道了红藻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委内瑞拉株的藻红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 ,将所得序列与其它红藻 - Rhodella violacea,Polysiphonia boldii,Griffithsia monolis,Porphyra tenera,Porphyra yezoensis及青岛产龙须菜的相应序列对齐后 ,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 ,同一属的藻红蛋白 α和 β亚基之间的间隔序列 ,从长度到核苷酸序列均非常相似 ,而同一科不同属或同一目的科间的该序列有很大的不同 ;两不同产地龙须菜的 PE基因在 β亚基上的转换多于颠换 ,说明 β亚基比 α亚基保守 ;委内瑞拉来源龙须菜与青岛产地龙须菜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应为同属不同种关系 ;由藻红蛋白基因所得的系统树包括 3个与建立在形态标准上的遗传位置一致的分支 ;藻红蛋白基因序列可用于种间及更高地位的分子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33.
均匀设计在后棘藻培养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均匀设计的方法应用于一种海洋微藻:后棘藻(Ellipsoidion)培养基的优化。设计了硝氮、氨氮、磷酸盐三因素各五个浓度水平的试验,根据均匀设计表设计了10种培养基,检测细胞浓度、脂肪酸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硝氮、氨氮浓度均为1.92mmol/L,磷酸盐浓度为0.082mmol/L,细胞浓度达到最大值167.23mg/L。在硝氮浓度为0.84mmol/L,氨氮浓度为3.38mmol/L,磷酸盐浓度为0.07mmol/L时,EPA含量达到最大值7.748%。在硝氮浓度为0.915mmol/L,氨氮浓度为1.92mmol/L,磷酸盐浓度为0.072mmol/L时,EPA产量达到最大值9.999mg/L。  相似文献   
534.
【目的】探索两种无机铁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生长、铁含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三氯化铁(FeCl_3)和硫酸亚铁(FeSO_4)作为铁源,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浓度Fe~(2+)、Fe~(3+)条件下,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铁含量、两种过氧化酶(CAT、T-SOD)活性,以及总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在水体中无论是添加Fe~(2+)还是Fe~(3+),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光合色素含量、铁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藻体的铁含量随着培养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以Fe~(2+)和Fe~(3+)处理后,藻体铁最高值分别可达到1 522.54μg/g和1 373.93μg/g,增幅为1 369.34%和1 225.92%;藻体维生素C最高质量分数分别可达15.41μg/mg和12.89μg/mg,增幅为107.56%和73.58%。Fe~(2+)实验组对藻体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实验藻体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藻体在3 mg/L Fe~(2+)或者6 mg/L Fe~(3+)的条件下,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最佳,其营养品质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35.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Cyclotell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50 mL的培养体积下,当鱼汁添加量为2~3 mL时,小环藻生长效果最好,相对生长率(K)较对照组升高了33.3%,平均倍增时间(G)降低了34.9%,但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开始出现死亡。海泥抽出液添加量为20 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35.6%,G值下降了25.15%。人尿添加量为10 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17.9%,G值下降了15.77%。统计分析表明,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实验种群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海泥抽出液对小环藻影响大,其次是鱼汁和人尿。正交实验表明,在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的添加量分别为2.5、15.0和1.0 mL的组合实验组,小环藻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36.
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和重点管控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溯源一直是产业监管的难点和技术重点。基于指纹溯源技术理论, 采用室内模拟3种产毒藻暴露紫贻贝后风险形成过程, 开发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鉴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区域特征的指纹溯源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体积比为1︰1︰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 C8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质荷比(m/z) 100~600和Amide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m/z 600~1 500作为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 提取的化合物数量较多且稳定性良好, 覆盖了40.4%指纹信息; 紫贻贝与产毒藻中的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 且具有高度相关性。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如C类)和膝沟藻毒素(GTX类)在暴露期发生了显著的代谢转化; 将摄食3种产毒藻后紫贻贝的差异化合物与特征毒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共筛选出13种复合指纹物质。构建6种特征物质的Fisher判别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8.9%, 可实现产毒藻种溯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紫贻贝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初步实现了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到肇事藻种的逆向溯源,可应用于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537.
<正>顺层方解石脉是页岩油储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构造,虽然它的体量不大,但是携带的地质信息很多,近年来颇受重视,取得了很多成果(何文渊等,2022,2023;杨勇等,2023)。近期大庆油田在古龙凹陷青山口组获得了页岩油的资源量可达15.1 Gt,已引起广泛关注,但还有一些地质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地影响了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因此,对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的基础地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8.
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二段湖相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其中检测到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以及丰富的4-甲基甾烷等重要分子化石。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流二段烃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研究了富有机质页岩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盐度,并进行甾类生物标志物对比,探讨了甲藻甾烷,三芳甲藻甾烷和C30-4-甲基甾烷分布特征及其与沟鞭藻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二段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的C30-4-甲基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丰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沉积条件可能不适宜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的形成,而可以形成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油页岩中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与其较高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9.
硅藻群落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自然河流水质变化的指示生物。为了解黄龙风景区藻席及藻席嗜冷硅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对景区内8个典型景点进行水样和藻席的采集并分析。结果表明,黄龙风景区藻席是以钙华作为基底,丝状藻作为骨架,栖息着大量硅藻的高寒岩溶微生态系统,共鉴定出25属72种硅藻,其中优势种13种,以桥弯藻属(Cymbella)为主。通过冗余分析发现,水温(F=2.8,P=0.02)和溶解硅(F=2.3,P=0.04)是影响黄龙风景区藻席嗜冷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TN是潜在驱动因子。硅藻可以为高寒岩溶区地表水监测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建立完整的硅藻物种数据库,有利于区域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540.
酒泉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发现了老君庙、鸭儿峡、单北、白杨河等油田。盆地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为断拗叠置型盆地。断陷期的酒泉盆地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为一套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藻纹层比较发育,是优质的烃源岩。拗陷期盆地的快速沉降导致烃源岩快速成熟、高效生烃,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同时挤压逆冲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和储层物性的改善起着关键的作用,形成的窟窿山等多个正向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青西凹陷存在低成熟、成熟、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于青西凹陷的下沟组上段至中沟组,成熟原油发生了大规模的运移,形成了柳沟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油田,而深层高成熟原油没有大规模向中浅层运移,青西凹陷具有寻找高成熟原油的资源潜力。希望该研究成果可为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提供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