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816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u-Zn-Mo)理论与数据相结合提高了科研工作者对地质体系氧化还原过程的理解。本文对这一相对较新的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与氧化还原过程相关的同位素分馏理论和实验约束、时空尺度下的氧逸度以及同位素示踪氧化还原过程。稳定同位素理论预测,Fe-Cu-Zn-Mo同位素应该对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能够做出响应。结果表明,Fe同位素作为岩浆过程、表生过程、俯冲带流体性质"氧逸度计"应用前景广阔;Cu同位素在岩浆、热液、陆地系统可以很好地示踪氧化还原过程;Zn同位素由于络合过程分馏已经被用在许多不同环境中作为含硫/碳流体迁移的敏感示踪剂;Mo同位素作为古氧逸度计可有效重建古海洋-大气氧化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12.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沉积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宗清 《沉积学报》1990,8(2):23-31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海侵主要由南而北,晚时海水北来明显。早、中时扬子海实为一东西向狭长形海湾,地形西高东低,低潮线约在皖南铜陵、巢县向;海水除由下扬子湾可随潮而溯流入中扬子湾外,并可由荆江潮口随潮而进入中扬子湾,再西而入上扬子湾,此即早、中时潮坪沉积分布特宽的原因。晚时江南古陆下沉,南北海水大侵,使海侵达到高潮,改早、中时局限海为正常浅海沉积,岩性单一,生物繁茂,厚度较大。早、中时中、上扬子区潮间带准同生白云岩发育,易为后期淡水溶蚀而多孔,是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沉积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循化县1961-2000年40年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以及蒸发、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气候资源变化的基本实事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采集了4个不同地区花岗岩石英、热液脉石英,分析其中包裹体分子水与结构羟基水的含量、包裹体分子水的δDinclusion、结构羟基水的δDOH,计算了结构羟基水-包裹体分子水之间的D/H分馏系数αOH-inclusion。考查了混合水(结构羟基水_包裹体分子水)δDwhole-water与单独包裹体水δDinclusion之间的差别,分析了这种差别与分馏系数αOH-inclusion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岗岩样品中两种水之间的分馏系数小,分馏程度大,在常规分析中,若采用测定混合水δDwhole-water值代表实际流体(包裹体水)δDnclusion值时,二者间有较大的差异。热液石英脉样品总体来说分馏系数接近于1,分馏程度小,常规分析中引起的二者之间差异小。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分馏程度小的热液脉石英是可行的,但进行花岗岩石英水的氢同位素分析时有必要区分出包裹体水与羟基水。  相似文献   
15.
在无灌溉水和降水的情况下 ,因土壤蒸发、作物蒸腾等原因 ,农田土壤湿度一般来说是随时间不断下降的。但初冬季节德州气象局测量农田土壤湿度时 ,发现有本次测量数值大于前次测量数值的现象。本人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霜的影响。初冬晴好天气的早晨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冷却 ,易形成霜。上午随着阳光的照射 ,气温上升 ,霜融化后渗入土壤中 ,使得上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二是“倒浆”现象的影响。冬季农田土壤深度越深 ,土壤温度越高 ,就像大气中的对流现象一样 ,使深层土壤中的水汽升到上层土壤中来 ,且上、下层温差…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GAME-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辩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对青藏高原(主要是藏北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藏北高原4cm学深处土壤在10月份开始冻结,次年4-5月份开始消融,冻结持续时间长达5-7个月。冻结过程有利于土壤维持其水分,因此,在刚刚开始消融时土壤含水量仍然很高。从而为夏季风爆发前土壤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分打下了基础。指出土壤冻融过程可能在高原季节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的蒸发力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芬  谢皎如 《福建地理》2002,17(4):38-39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彭曼公式计算全省67个气象站的年蒸发力,并建立回归方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DEM进行空间分析,运算生成全省蒸发力的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Evapotranspiration (E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ET comput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ET computation metho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ness, precision, raster mapping and regional scale. SEBAL, an ET computation model using remote sens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which is a function of net radiance flux, soil heat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The former three fluxes can be computed through the parameters retrieved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 then the latent heat flux can be obtained to provide energy for ET. Finally we can obtain the daily ET. In this study SEBAL was applied to compute E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 where water resource faces a rigorous situation. Three Landsat TM images and meteorology data of 1999 were used for ET computation,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patterns of E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9.
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振民 《水文》2003,23(1):21-23
应用指标回归法和定性(风速和相对湿度)定量(吹程)资料,建立了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程,并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48个观测站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方程,可大大改善Kp值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有的具多期充填,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