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6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21.
末次冰消期以来苏拉威西海颗石藻化石记录与古海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拉威西海MD98-2178柱状样(3.62°N、118.70°E)颗石藻化石属种相对含量的统计,重建了2万年来海水古生产力、营养跃层的变化。其中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oceanica、Florisphaera profunda占颗石藻群落的80%~90%。由于G.oceanica与F.profunda存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两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前者代表高生产力以及高营养物质的海水,后者则代表低生产力与较深的营养跃层。推测冰消期颗石藻对环境变化具有两种响应模式:以约13.5ka的生产力峰值期为界,13.5ka之前颗石藻古生产力变化主要响应于径流对海洋营养物质的输入,而13.5ka之后则主要响应于海水-大气之间水循环的强度。全新世F.produnda含量及其所反映的营养跃层变化具有明显的百年尺度波动,与太阳活动的100~260a周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推测全新世苏拉威西海区营养跃层变化受百年尺度的类似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illation,ENSO)的变化及太阳活动的驱动。  相似文献   
622.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水体中营养因子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理生化。本文综述了水生植物在生长生理和分子生理方面对水体中营养因子作用的响应,揭示植物适应营养环境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水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3.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太湖优势大型底栖动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其对富营养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根据太湖河蚬的自然丰度设置4组密度处理,分别为无河蚬对照组、低密度河蚬组(生物量为130 g/m2)、中密度河蚬组(260 g/m2)和高密度河蚬组(520 g/m2).结果表明:河蚬滤食显著降低悬浮物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低、中、高密度河蚬组水体悬浮物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0.85%、34.90%和53.79%,叶绿素a浓度分别降低了23.29%、48.32%和71.17%;放置河蚬还降低了水体TN、TP浓度,但是中密度河蚬组与高密度河蚬组没有显著差异.分析认为,河蚬通过滤食作用降低水体浊度、改善光照条件,有利于底栖藻类的生长及沉水植物的恢复,对富营养水体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就太湖而言,河蚬对水质的改善效果可能受沉积物再悬浮造成的营养盐释放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24.
本文描述了产自浙江长兴泗安五通组中的几种楔叶类化石Eviostachya hoegii(Stockmans)、Arch-aeocalamites sp.、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Sphenophyllum pseudotenerrimum(Sze)和Sphenophyllostachys sp.等.特别是Eviostachya hoegii的发现,为浙江晚泥盆世地层进行国际性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5.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外对湖泊营养分类的标准,建立了湖泊和水库FTE营养分类方法。应用Fuzzy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对参加分类评判的各项指标参数通过映射的方法,使每一个指标参数转换成在区间[0,1]的特性指数(d_1),同时引入一个能反映每项指标参数在评判中重要程度的权值(a_1),求得一个能统一反映湖库营养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指数的计算公式:e=∑a_1d_1。以何志辉教授对我国87个湖库营养分类结果为基准,计算并确定出贫、中、富三种营养类型互不相交的FTE指数范围,作为湖库FTE营养分类标准。对任一湖库,根据九项指标参数计算获得的FTE指数e,不仅能客观地反映其营养程度,同时又以它作为唯一的数值来确定该湖库的营养类型的归属。用FTE营养分类方法对我国87个湖库营养分类结果与何氏的分类结果吻合率达97.7%。  相似文献   
626.
红海湾水域营养水平的时空变化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27.
628.
南极长城湾南极帽贝的营养组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生化分析方法对南极帽贝软体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极帽贝软体部分(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58.39%,粗脂肪含量为11.54%,灰分含量为9.97%;氨基酸总量为27.51%,必需氨基酸含量11.25%,占氨基酸总量的40.89%,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5.79;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1.20%;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综合分析认为南极帽贝能为其捕食者如黑背鸥和企鹅提供优质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9.
不同钾素处理春玉米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及其光谱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白由路 《遥感学报》2007,11(5):641-647
目的是研究不同钾营养水平春玉米典型生育期叶片的光谱响应,探索叶片内营养成分与叶片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方法是设置了不同梯度钾处理的盆栽试验,按玉米生育期进行光谱测定和取样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钾处理间玉米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分析表明,随着施钾的提高,叶片钾含量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分析不同钾营养水平不同生育时期春玉米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片钾含量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喇叭口期利用叶片光谱反射率估测叶片钾含量的数学模型;以及分析了该处理下喇叭口期叶片内水分、叶绿素、氮、磷、钙、镁、锌、锰、铜、铁含量与叶片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钾含量与其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关系在光谱维方向存在明显差别,730—930nm和960—1100nm两波段为春玉米喇叭口期评价钾营养状况的敏感波段,光谱变量R767+R1057,(R767+R1057) /(logR767+logR1057)和(R767-R1057) /(logR767-logR1057)均能很好的预测喇叭口期叶片钾含量;该时期叶片内不同成分与光谱反射率相关分析表明:550nm,710nm,950nm三波段处是各个相关曲线的突变点;叶片内各成分间高度相关的,它们的光谱相关曲线趋势也极为一致或对称。  相似文献   
630.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ecosystems, plays a role in underwater light absorption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The Lake Beihu was a part of the North Branch of the Yangtz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in the past, but now the Lake Beihu has become the biggest manmade brackish lake in East China. The lake is a unique brackish ecosystem, however, little study deals with the fate of CDOM in it and whether this type of lake ecosystem will face eutrophication probl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DOM, and the impact of microbe and light in the Lake Beihu. Microbial production and natural photobleaching simulative experiment was done on water samples from the Lake Beihu, yielding the following results.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ake Beihu in May 2006. The filtrates through Whatman GF/F filters and polycarbonate membranes (μm) were exposed to microbe and microbe plus light condition, respectively.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3-DEEM) fluorescence spectra were analyz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CDOM increased with time in the microbe exposure experiment, which means that microb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CDOM instead of degrading CDOM. The .productivity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e.g. the value of UV260 increased by 62.4% in 4.5 days at 30℃, 26.9% at 20℃, 5.0% at 10℃. In addition, photobleaching was observed in the study as other papers reported. With the impact of microbes,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of fulvic acid became stronger as the time went by. At 30℃, the fulvic acid fluorescence, which was expressed by QSU, increased by 35%-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