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6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81.
南京市两个小型富营养湖泊浮游硅藻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敏  刘倩  李艳玲  羊向东 《湖泊科学》2009,21(5):693-699
为研究浅水富营养湖泊硅藻季节演替的规律,选择南京两个城市湖泊(前湖和月牙湖)作为对象,对水体硅藻和水质进行逐月采样和实验分析,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2006年硅藻浓度、种群组合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两湖硅藻都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演替特点,冬季浮游硅藻组合主要由Cyclostephanos的种类为主,代表了冷水富营养种组合类型:夏季和秋季以Cyclotella atomus和C.meneghiniana暖水耐营养种优势组合为主,硅藻和环境指标月富营养湖泊,春季硅藻丰度增加对初级生产量的贡献很小;随着营养程度的不断提高,温度对浮游硅藻的限制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82.
刘镜恪  徐世宏 《海洋科学》2006,30(11):75-81
仔稚鱼营养研究是鱼类营养研究领域中居国际前沿的研究,在中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中国的重要养殖海鱼如牙鲆、真鲷、黑鲷、石斑鱼和大菱鲆等,生产性育苗,因在仔稚鱼阶段容易发生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20%。仔稚鱼从吸收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或人工配合微粒饲料等外源营养后,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外在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6 HUFA)和极性脂——磷脂等方面的脂类营养需求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作者现作一综述,旨在为深入开展海水仔稚鱼的脂类营养需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3.
饲料中添加锌对牙鲆生长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含锌37.5mg/kg的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锌0,15,30,50,80mg/kg,饲喂初重为30.85~34.85g的牙鲆幼鱼1个月。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锌,鱼的增重率、肝脏锌含量、肠粘膜碱性磷酸酶活性都高于不添加组;且有随添加量加大而增加的趋势。当添加锌80mg/kg时,此3项指标达到最大,分别为112.7%,43.8mg/kg和18.28U/mg蛋白质。但添加锌没有影响鱼的成活率和肌肉锌含量。此结果说明,添加锌对牙鲆鱼苗具有促生长作用。建议在牙鲆的实用饲料中,锌添加量应大于80mg/kg,锌的总含量应在119.2mg/kg以上。  相似文献   
584.
鲍的饵用海藻及配合饲料营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杰 《台湾海峡》1998,17(A12):56-60
本文分析和评价鲍的饵料硅藻、饵用海藻及配合饲料营养的若干问题。底栖硅藻为主的微藻类,其营养丰富,有利于幼鲍的生长与变态;对种苗鲍、成鲍饵用海藻的适宜种类、饵用对象选择性、营养比较,对海藻的诱食、促长营养成分及配合饲料营养配比,均试行评析。  相似文献   
585.
鲁泉  苏雪  方舟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1,43(8):118-127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探讨了69年间东印度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以及营养级平衡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以此来判定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研究认为,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获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中云鲥(Tenualosa ilisha)、鲱鱼(Clupea pallasi)、印度鲭(Rastrelliger kanagurta)为重要渔获种类,其累计年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均在10%以上。MTL变动大致可分3个阶段:1950?1974年渔获MTL总体处在高位,其值范围为3.39~3.71,平均值为3.60±0.07,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6.4%;1975?1999年渔获MTL呈现波动,其值范围为3.21~3.51,平均值为3.35±0.08,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稳定的小幅度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4.8%;2000?2018年渔获MTL年间波动较小,其值为3.31~3.43,平均值为3.38±0.03,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缓慢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1.6%。3个阶段的平均营养级平衡指数分别为0.59±0.22、0.94±0.14、1.25±0.04,其值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且年间变化幅度越来越小,说明其群落结构越来越趋稳定。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增加,而MTL下降程度较小,营养级平衡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渔获量的增加能够弥补MTL的下降;且仅统计营养级大于3.25的种类时,1950?1974年、1975?1999年、2000?2018年3个阶段的MTL平均值分别为4.16±0.04、4.18±0.04、4.19±0.03,呈现小幅稳定增长的趋势,表明高营养级种群渔业资源未受到破坏。研究认为,东印度洋海洋生态系统稳定,高营养级种群渔业资源处于未充分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586.
调查了广东红树林区水质的时空变化, 分别采集了红树林区表层水体水样旱季30个样点(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和湿季20个样点(2018年7月至8月)进行分析。利用单一营养状态指数(TSI Chl a)评价红树林水质特征和营养状态, 评价标准: 050为富营养, >70为高营养。红树林区环境参数的时空变化为: 盐度(2.15‰~27.14‰)、pH (6.18~8.65)、电导率(10.87~90.52µs·cm-1)、浊度(0.0975~21.61FTU)、硝酸盐(0~127.2mg·L-1)、亚硝酸盐(0~12.0mg·L-1)、磷酸盐(0~34.5mg·L-1)、硅酸盐(1.22~2.88mg·L-1)和叶绿素a (0.19~38.08mg·m-3)。聚类分析表明, 丰水期横跨雷州半岛右侧至广东沿海东部的水质相对较好, 而左侧则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同时, 在枯水期, 红树林区水质较差, 从雷州半岛周围的高中营养化状态, 到广东沿海东部的富营养化状态。主成分分析表明, 营养盐、盐度、pH、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和浊度对红树林区水质状况贡献显著, 进而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7.
1998年冬季台湾海峡遥测叶绿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结合1998年2-3月台湾少峡的SeaWiFS水色数据与现场观测Chla数据,对遥测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对照分析,同时比较了遥测与实测叶绿素的分布状况,以期利用丰富的水色遥感信息掌握海域时绿素的时空变化,进而进行海域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SeaWiFS水以民现场实测数据的相关性良好(r^2=0.81,n=7),初步说明,SeaWiFS水色数据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海域的实际Chla含量,另一方面,遥测沿岸水对营养盐的输送,贫瘠的黑潮水自海峡南部的入侵是造成一分布况的主要原因,黑潮水经由澎湖水道进入海峡的现象在SeaViFS图像的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588.
1999年5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环境调查,通过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叶绿素、营养盐、温度、盐度等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受冲淡水流量、流向和水体垂直分层的影响,冲淡水影响的范围和磷限制的范围相对于1998年11月均有所扩展.现场对26号站的加富实验直接证实了磷的限制作用;室内对26,41号站位的营养加富实验也均证实了磷限制的结论.根据浮游植物的需求和营养盐的补充情况,将该海区划分为:近河口区、冲淡区、台湾暖流影响区和黄海沿岸流影响区.本次调查处在春季水华的结束阶段,因而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数比1998年11月偏低.  相似文献   
589.
海藻营养代谢研究进展——海藻营养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影响海藻 (尤其是大型海藻 )主要营养盐 ( N,P,C)吸收的环境因子 (如光照、温度及水流 )对营养盐主动吸收过程中的能量提供 ,酶含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水流对藻体周围营养盐离子进入细胞的调节 ;化学因素 (营养盐离子或分子的浓度、形式、海水介质的 p H)对海藻选择吸收不同形式营养盐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 ;生物因素 (藻体形态、组织的类型及海藻的年龄和营养史 )通过细胞内不同水平营养库的积累和相互转变而对海藻营养吸收和同化的调节 ;N代谢与 C代谢的生化偶连关系。  相似文献   
590.
1引言海洋食物网是维系海洋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海洋食物网研究是通过对多种海洋鱼类食物关系的综合分析,了解其种间关系,阐明营养级的能流途径,可为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