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771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1516篇
海洋学   72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5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2篇
  1926年   3篇
  1924年   6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胶洲湾海洋生态观测站(JERS)是我国生态系统网络(CERN)的野外观测站之一,自60年代以来至今近 40 a间,在胶州湾内及其附近海域中的 300个以上观测站点上,先后对100多个海洋物理(如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化学(如总氮、NO2、NO3、DON、NH3、SiO3、PO4-P)、地质(如悬浮体含量)、生物(如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及生物污染(如大肠杆菌、石油降解菌、异氧细菌)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2.
西湖水域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2月至1986年2月,对杭州西湖水域微生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逐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用细胞数和叶绿素a所表征的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用ATP所表征的活生物碳量及用测氧法和~(14)C同位素示踪法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均为岳湖>西里湖>小南湖>外西湖>北里湖>>三潭内湖。文章评价了近几年对西湖治理的效果,即富营养化的发展得到一定控制,但目前仍属于重富养化生态系统。文章还提出了导致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磷与光合作用速率、透明度等的定量关系,并通过西湖的年初级生产量(5334.2吨有机碳)换算出年潜在鱼产最(约50万公斤)。文章指出,放养摄食浮游藻类的鱼类是减轻湖泊营养负荷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3.
氮磷营养盐与有机汞联合作用对微氏海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在高营养盐(氮、磷、硅分别为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阚值≥40、50、9倍)条件下,氮浓度及氮磷摩尔比值[n(N)/n(P)]变化、汞(甲基汞和乙基汞)对微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营养盐区海链藻的生长遵循营养盐限制的唯一因子论;氮浓度和氮磷比提高促进生长,当n(N)/n(P)=64则呈抑制效应;生长初期,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产生毒性抑制作用,生长中后期,适量甲基汞(浓度≤1.0μg/L)、乙基汞(浓度≤0.5μg/L)却呈兴奋效应,促进生长;汞形态不同,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氮和有机汞是海链藻生长的刺激因子。适度有机汞污染与氮富营养化对微氏海链藻的生长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4.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大亚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98年秋季(10、11月)、1999年春、秋季(4、5、10月)5个航次对大亚湾海区微、次表层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的富集概况,讨论了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因海况及季节不同,富集因数(EF)与其他海区的有所差别;无论夏季或秋季,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中无机氮都以NH4-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余水层则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态。结果还表明,微表层、次表层海水中NH4-N与BOD5、COD测值都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PO4-P和SiO3-Si含量均无相关,说明大亚湾海区水中含氮有机物较含磷有机物丰富。  相似文献   
26.
通过1998年6月对广东省红海湾海水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调查,阐述了海水中溶解氧、盐度、pH值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及海水pH值随温度由北(除15 ̄17号站)向南(除6号站)增高而增高。同时证实了光合作用是导致溶解氧含量和pH值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与盐度呈密度的负相关,浮游植物总量随营养盐由北向南降低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7.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28.
九龙江流域水葫芦打捞去除水体营养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赵由才  王金坑 《台湾海峡》2007,26(3):327-333
水葫芦被收获时,水体中的营养盐也将包含在植物组织中而被去除.本研究首先通过野外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建立了九龙江流域水葫芦生长数学模型和持续生产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各有关参数:水葫芦生长容量K值为25.6 kg/m2、最大生长速率rmax为0.12d-1;水体中氮和磷的半饱和系数hN和hP值分别为0.2和0.03;水葫芦最低生长温度(mθin)为7℃,最适水温(oθpt)为30℃,最高生长温度(θmax)为40℃.随后采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了研究区水葫芦打捞的营养盐去除效果,研究区面积6 000m2的水体实施水葫芦打捞策略后,1a所能收获的水葫芦最大产量为9.18×105kg,去除的TP为214.4kg,TN为966.6kg.  相似文献   
29.
根据1988年夏季台湾海峡海域的调查资料讨论福建北部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水化学的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上升流是西部海域诸化学要素分布的控制因素,台湾北面海域(25′50′-26°40′N,121°45′-122°30′E)水体下层出现局部冷水抬升,福建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都具有低溶解氧且不饱和,高营养盐、低温,高盐的特征、溶解氧,诸营养盐与温度、盐度分别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0.
刘浩  尹宝树 《海洋学报》2007,29(4):20-33
利用在本系列研究第一部分中所建立的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年度循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藻类的春季水华是由经过一冬积累在水体中的营养盐导致,而水华开始的时间在浅水区明显早于深水区,对此深水区水体层化结构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河载营养盐与悬起的沉积物所释放的营养盐是诱发夏季水华的共同原因.基于模型结果,我们还发现:渤海的浮游植物动力特性就整体而言依然受无机氮限制,但是在莱州湾,磷限制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黄河都要携带大量的无机氮进入海水,从而导致莱州湾营养盐的氮磷比已远远超过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