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33篇 |
免费 | 1704篇 |
国内免费 | 23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204篇 |
地质学 | 9617篇 |
海洋学 | 350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604篇 |
自然地理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7篇 |
2023年 | 440篇 |
2022年 | 494篇 |
2021年 | 582篇 |
2020年 | 467篇 |
2019年 | 519篇 |
2018年 | 416篇 |
2017年 | 393篇 |
2016年 | 386篇 |
2015年 | 478篇 |
2014年 | 635篇 |
2013年 | 480篇 |
2012年 | 475篇 |
2011年 | 576篇 |
2010年 | 442篇 |
2009年 | 384篇 |
2008年 | 319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297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18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09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11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南堡凹陷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基础上,根据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将南堡凹陷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以初始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识别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将三级层序划分出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发育位置分析,认为柳南次凹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南堡凹陷沉积充填背景研究,认为柳南次凹的沉积体系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重力流及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及水下扇体系在低位体系域中发育,高位体系域中扇三角洲体系和重力流发育,湖扩体系域中湖泊体系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长兴五通山为中心的安吉康山“煤矿”、长兴灰岩标准剖面、长兴古贡茶院、湖州黄龙宫响石音乐厅及宜兴广德溶洞群地学旅游资源的介绍,提出建设“五通山旅游度假区”或“五通山文化科学公园”的设想。 相似文献
23.
永泰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矿化见于下二叠统褶皱基底岩系之上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中,初步认为其基底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与上覆岩系满克头鄂博组均为成矿母岩,其成矿元素的富集应与火山一次火山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4.
滇西思茅盆地景谷地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具有硬度大和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的反映沉积环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石英表面微细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思茅盆地白垩系曾一度被认为是陆相水成沉积,笔者通过野外识别及室内基础研究发现,景谷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具有风成沉积特征,需对该套地层开展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系统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风成特征,磨圆度高,普遍发育典型的蝶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毛玻璃化表面,存在沙漠漆,极易与水成特征相区别;而其较强的溶蚀作用与沉淀作用则显示了当时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在风成沉积确定的基础上,笔者再结合典型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性特征等沉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曼岗组应属沙漠沉积。 相似文献
25.
渤海西部海域沙东南构造带处于沙垒田凸起向沙南凹陷的过渡部位,受继承性凸起、不同时期同沉积断裂和古沟谷多种因素影响,沉积相的发育较为复杂,制约了下步油气勘探。为此,通过分析由地层厚度法恢复的沙东南构造带东营组各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明确了研究区发育凸起区、斜坡区、古沟谷、断槽、浅洼和深洼陷区等多种地貌单元。同时,以北北东向转换断裂为界,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组合分区:西区为由侵蚀沟谷、古潜山斜坡和早期同沉积断裂组成的沟谷-斜坡-断坡地貌,东区为由侵蚀沟谷、2~3条同向不同期同沉积断层组成的沟谷-多级断坡地貌。研究表明两种构造地貌中位于凸起边缘的沟谷早期均为物源通道,晚期接受沉积充填,对沉积相类型、分布以及充填控制的差异主要受斜坡-断坡和多级断坡的影响:在沟谷-斜坡-断坡地貌中,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古斜坡-断坡控制,控制断坡的同沉积断裂在沙河街组活动较强,控制了沙河街组低位扇、浊积扇的沉积和充填,SQ-Ed3时期断裂活动逐渐减弱,继承性断坡地貌成为SQ-Ed3层序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以及SQ-Ed2d,SQ-Ed2u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的大致界限;在沟谷-多级断坡地貌中,形成于SQ-Ed3时期的沙东南1号断裂仅在SQ-Ed3时期活动,控制了深洼陷的形成和一级坡折之下小型扇三角洲的发育,形成于SQ-Ed2d时期的沙南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也在SQ-Ed2d,形成了分隔凸起与斜坡间的二级坡折,控制了SQ-Ed2d小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26.
27.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渤中29-6构造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厘定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渤中29-6构造钻遇的90.5 m火山岩系地层层位,对该套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分析。薄片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可分为3段,自上而下分别是顶部玄武岩(2 880.5~2 910.5 m)、中部煌斑岩(2 910.5~2 959.5 m)和底部凝灰岩(2 959.5~2 971 m)。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中部煌斑岩和底部凝灰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地层年龄晚于124 Ma,而顶部玄武岩形成于新生代岩浆活动,地层年龄晚于45.2 Ma,结合玄武岩上部和玄武岩中泥岩的古生物分析结果,认为该套玄武岩指示了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的岩浆喷出事件。本研究落实了渤中29-6构造底部连续钻遇的火山岩系地层实为中生界、新生界2套不同时期的火山岩系,对进一步理解、认识黄河口凹陷的中生代、新生代火山活动及相应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四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否存在早二叠世沉积记录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有区域地质资料普遍认为二叠系并未沉积或已完全被剥蚀。这分歧起源于对现有的古生物化石形成年代认识的不同。此次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旺尕秀地区的石炭系克鲁克组和扎布萨尕秀组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工作,在东大沟剖面扎布萨尕秀组底部鉴别出数层凝灰岩,并采集锆石U-Pb年代学样品。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首次获得295±2 Ma(MSWD=0.035)的高质量年代学数据。此次发表的数据,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沉积地层的存在。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柴达木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支撑,并为今后开展石炭纪—二叠纪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30.
1:5万赫章幅及野马川幅联测过程中,发现有九架炉组存在,查1960年赫威水地质大队在“贵州省黄河铁矿及其外围区域普查简报”中,将上述含铁、铝碎屑岩组划为中泥盆统。1973年108队在1:20万威宁幅区调报告中将其归属于中石炭统黄龙群。在1:50万贵州省地质图上亦无表示。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公布出来,在“黔中古陆”区扩大铝土矿资源的寻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