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1.
综述了我国及广东省十多年来鱼虾种苗人工放流及人工鱼礁的投放情况,结合广东省广大海区的水温、盐度、pH值、海流、营养盐含量情况及天然饵料的种类、分布等,提出了除在大亚湾已设置了水产增殖站以外,还应该在广东东部的南澳和西部的湛江各设一个增殖站,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人工鱼礁应总结过去投放的经验,加强礁区管理,逐步解决投资与收益的关系问题,并进一步扩大投放人工鱼礁的地点和密度,把广东海区切实建成理想的海洋牧场。  相似文献   
12.
海洋牧场作为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和实现渔业资源增殖的现代渔业模式,是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和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多种制约现代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合理规划海洋牧场,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海洋牧场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南海区海洋牧场的建设、技术发展及政策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南海区海洋牧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阐释了南海区海洋牧场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的经验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南海区海洋牧场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涡模拟与被动示踪物模型的人工鱼礁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者也  李爽 《海洋与湖沼》2021,52(6):1376-1387
投放人工鱼礁是解决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模式(the parallelizeda 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l,PALM)及被动示踪物模型模块,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0.1,0.2,0.4和0.6 m/s)下方型人工鱼礁对流场形态、营养盐的抬升作用、和湍流动能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鱼礁的存在使得其附近垂向速度增大,产生上升流。受到上升流的抬升作用,鱼礁底部的示踪物迅速进入海洋上层,之后遇到鱼礁后方的背涡流,示踪物的抬升受阻,高度逐渐降低。在上升流区域以及背涡流区域的共同影响下,示踪物抬升区域的最大高度与来流流速无关。不同上升流定义对应的上升流区域的高度与来流流速均不相关;上升流区域的最大速度、平均速度与来流流速都成线性增加的关系;然而随着来流流速的增大,不同上升流定义对应的上升流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却完全不同。投放鱼礁后,鱼礁区域底部的混合增强,区域底部的能量被输运至上层。这说明,鱼礁的存在不仅对营养物质具有抬升作用,还能将能量向上输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美国德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海域人工鱼礁建设情况进行介绍,从目的、计划、分布、效益、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吸取美国人工鱼礁建设过程中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提出参考建议。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方面地开展工作,应重点从政府机构协调运作、法律体系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管理措施、有效利用新型材料等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进行人工鱼礁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威海近岸人工鱼礁布设对生物资源恢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区域内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效果,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北黄海近岸人工鱼礁投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区发现浮游动物53种,其中优势种为浮游桡足类。夏秋季底栖生物幼体成为季节性优势种。游泳动物共发现14种,主要为常见的礁区鱼类。底栖动物共12种,其中棘皮动物海燕为绝对优势种,为近岸养殖生物的主要敌害生物,主要的底栖资源优势种为虾蟹类与软体动物。投礁区的浮游动物与游泳动物物种数明显多于未投礁区,表明人工投礁有助于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系统。但该海域大型底栖藻类较少,还应进一步对大型底栖藻类增殖以提高海域初级生产。  相似文献   
16.
几种鱼礁模型对真鲷诱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方  唐衍力  唐曼  张萍萍 《海洋科学》2012,36(11):85-89
观察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对4种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诱集效果最好的1种模型礁,研究该模型礁在不同光强下诱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未投放礁时,真鲷在水槽中的分布无选择性,呈随机分布;而投礁后各种模型礁均能对真鲷产生诱集效果,真鲷在鱼礁标志区的分布率从6%提高到17.89%~21.50%,其中以表面积大且无孔的 D型模型礁的诱集效果最好;双模型礁投放后对真鲷的聚集率均在20%以上,其中表面积大且有孔的2个模型礁聚集率最大;随光强增强,真鲷的聚集率不断下降,研究发现这可能与真鲷的领域行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朱旺港人工礁区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于2010年5~11月和2011年3月对该海域人工礁区和自然对照区进行逐月调查.结果表明,人工礁区游泳动物种类比对照区丰富(1.42倍);并且人工礁区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区.人工礁区的CPUE也明显高于对照区,人工礁区的Al区(建于2008年)和A2区(建于2009年)分别是自然对照区CA区的1.43和1.55倍,其中经济种类日本蟳的CPUE分别达到2.69和2.97倍.初步体现人工鱼礁投放后的集鱼效果,且礁区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人工鱼礁工程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风暴潮影响下的嵊泗海域人工鱼礁工程做了风险评估,考虑了台风暴潮中出现的大浪和风暴潮减水对鱼礁联合作用的危害。风险评估分为危险灾害识别、失效概率计算、失效后果评估、风险准则评定和风险管理决策几个主要的步骤。在失效概率的计算中采用基于应用设计点的重点抽样法随机模拟的技术,这一随机模拟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与海洋工程结构的风险评估当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材质人工鱼礁的附着效果,本研究选用玄武岩纤维(BF)、普通硅酸盐水泥(PC)、40% 贝壳粉硅酸盐水泥(PF)和80% 贝壳粉硅酸盐水泥(PE)4种礁体材料进行了海上挂板试验.挂板117 d后,在礁体上共鉴定出附着生物35种,其中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为绝对优势种.在附着的生物种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海洋中的固定地点对海洋性气候和水文状况进行长期自动观测,我们开发出了一种船形玻璃钢浮标,虽说该浮标是参照在美国开发的V.E.NOMAD浮标来设计的,但是考虑到FRP优越的防腐性能和弯曲表面的可成型性,船身材料由铝改成了玻璃钢。另外,在使用蓄电池的同时,还采用了太阳能电池作为浮标能源。浮标完成之后,在Hatsushcma岛进行了约三个月的冬季现场试验,获得了有关波浪、浮标运动、太阳能电池等实验的重要数据。本文概述了对海浪、浮标的运动、太阳能电池等具体的实验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