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63篇 |
免费 | 2146篇 |
国内免费 | 25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70篇 |
大气科学 | 4923篇 |
地球物理 | 1818篇 |
地质学 | 5670篇 |
海洋学 | 1970篇 |
天文学 | 385篇 |
综合类 | 2829篇 |
自然地理 | 14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407篇 |
2022年 | 531篇 |
2021年 | 600篇 |
2020年 | 496篇 |
2019年 | 596篇 |
2018年 | 386篇 |
2017年 | 448篇 |
2016年 | 420篇 |
2015年 | 573篇 |
2014年 | 1224篇 |
2013年 | 876篇 |
2012年 | 1277篇 |
2011年 | 1300篇 |
2010年 | 1290篇 |
2009年 | 1265篇 |
2008年 | 1213篇 |
2007年 | 1067篇 |
2006年 | 1091篇 |
2005年 | 1114篇 |
2004年 | 814篇 |
2003年 | 732篇 |
2002年 | 710篇 |
2001年 | 606篇 |
2000年 | 658篇 |
1999年 | 469篇 |
1998年 | 558篇 |
1997年 | 447篇 |
1996年 | 404篇 |
1995年 | 354篇 |
1994年 | 332篇 |
1993年 | 245篇 |
1992年 | 262篇 |
1991年 | 224篇 |
1990年 | 182篇 |
1989年 | 16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甘肃夏河—合作地区岩浆岩与矿产分布具有分带性:夏河-合作断裂以北侵入岩规模较大,以岩基、岩株为主,发育Cu、Au、W、Mo、Pb、Zn等以中高温元素为主的矿化,受岩体边缘接触带及断裂双重控制;夏河-合作断裂以南侵入岩规模较小,多以小岩株、脉岩出现,发育Au、Hg、Sb等中低温矿化,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该区侵入岩具有镁闪长岩、TTG岩套的双重特点,为"热壳"+"热幔"的壳幔结构,成矿条件极为有利。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岩浆析出的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夏河—合作地区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金铜等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在夏河-合作断裂以南,剥蚀较浅,可寻找远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等,在其深部还应注意寻找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金矿床。而在剥蚀程度较高的北带,应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122.
123.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比赛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呈现都是比较精彩的,但大多数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却是很低的,课堂低效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这些低效课堂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本文将介绍几类低效课堂及其原因分析,并结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锋面系统与天气的教学实例来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4.
基于GIS的烟草精准施肥配方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GIS的烟草精准施肥配方系统框架与实现方法,分析阐述了各个功能模块。建立了平顶山烟区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精准施肥配方模型,并通过实验和专家经验建立了模型参数以及参数修正的专家模型。详细阐述了气象与土壤样点数据的处理和施肥模型中参数确定两个关键技术。系统在平顶山烟区指导烟草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5.
在简述盆地地质环境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与水压系统类型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反演、比拟和地静压力等方法,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泥岩压出水水头值(m),Es^2层的依次为2-28,2-26,2-6,2-16,0.5-3.5;Es^1层的依次为2-42,2-26,2-6,10-54,1-14;Ed层的依次为2-22,2-54,2-12;Ng层的依次为10-24,1-5;Nm层的为12-2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1,累加值Es^2,Es^1,Ed层的均大于1,Ng,Nm层的小于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0.4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具有相似性,并均以离心型流动型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6.
基于ECMWF的ERA-Interim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数据和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广东惠东高潭1979年、2013年和2018年的三次极端强降水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造成高潭极端强降水的影响系统有台风本体环流、登陆后的台风残余环流、季风低压外围环流等,其中2018年季风低压影响过程降水量最大;不同过程对流层低层强迫暖湿气流辐合抬升方式不同,分别为冷暖气流相互作用、西南季风和偏南季风地交汇、季风涌、边界层急流等;各过程中伴随的低空西南气流和偏南气流的风速大小差异明显,2013年台风残余环流影响时低空西南(偏南)风风速最大。相同点有:影响天气系统移动缓慢,并长时间维持,为极端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西南(偏南)季风、边界层急流或西南气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极端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同时低空暖湿气流的输送使得暴雨区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长时间维持,利于持续性强降水的发展。研究结论可为今后高潭及其附近地区极端强降水的预报和决策服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7.
利用高分辨率的加密气象自动站资料、FY2D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6 h 1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和2011年7月18日江苏地区分别发生在梅雨期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两场暴雨进行中尺度天气系统演变和雷达回波参数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月18日的天气形势是典型的梅雨期降水形势,在梅雨锋附近产生了区域性暴雨。水汽输送主要是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暖湿气流。7月18日的局地暴雨则是出现在低压倒槽顶端右侧的偏东气流中。(2)两次暴雨过程强降水发生前都存在对流层低层辐合快速增强的过程。7月18日暴雨强降水发生前散度值下降则更为迅速。(3)两次暴雨过程中强降水区都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附近的东北气流中,且随着地面辐合系统移动。(4)两次暴雨过程都出现了TBB低于-62℃的强对流云团。(5)6月18日,与多个线性排列的"逆风区"对应的强回波中心形成了"列车效应";7月18日,对流回波带上单体不断流入,在低空急流左前端合并成团状强对流区,分别是形成两次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8.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从系统论的角度,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加以剖析,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和生产力,使人类在合理的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干旱区的人地关系,优化人地系统诸要素间的结构,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才是解决干旱区沙漠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9.
湿地功能快速评价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针对目前湿地功能快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及湿地功能快速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分析表明:湿地功能快速评价方法是为了达到“湿地功能无净损失”目的,是在需要评价的湿地如此之多而从事湿地功能评价的专业人员又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对于湿地恢复与重建以及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在湿地功能快速评价过程中,把相对未受人类干扰的参照湿地的功能指数规定为1,这就使得快速评价方法不能对参照湿地的功能进行评价,而目前最需要评价其功能的湿地往往就是这些相对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湿地;在相同水文地貌的湿地类型内评价湿地功能之间的差异,这使得快速评价方法不能评价湿地的水文地貌功能;由于快速评价的结果都是相对的功能指数,并不能说明湿地所提供的功能量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在决策中不能单独使用;快速评价都是“一次调查就获得结果”,同时由于快速评价过程中指标选择的主观性、指标赋值的主观性、采样点空间设置的主观性以及采样时间的主观性,对于具有时空变化特征的湿地功能的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是很低的。为了使湿地功能评价的结果对管理和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湿地功能量计算的、定量的评价湿地功能的方法必须开发出来。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湿地功能评价可采用双重参照标准:一是以自然为参照来评价湿地功能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以及湿地恢复与重建成功与否;二是以人类需要为标准来评价湿地提供的功能量是否满足了我们的期望,以便采取措施改进湿地功能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0.
随着对地观测系统以及空间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建成星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从GB级转向TB级,轻小型智能遥感卫星有限的带宽容量和存储空间都严重限制了遥感信息的智能实时服务,由此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的智能压缩方法。首先,基于遥感影像的数据特点以及轻小型智能遥感卫星星地数传的瓶颈,分析了传统在轨压缩算法的局限性,论述了面向任务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压缩处理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基于珞珈三号01星平台面向任务的智能压缩方法,通过星上高质量成像和高精度几何定位获取观测区域;然后,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利用信息提取模型获取感兴趣目标/区域;最后,利用压缩模型对该区域进行自适应码率分配来实现高倍率压缩任务,并生成码流文件回传到地面。针对不同的任务需求,合理分配码率,可通过该方法有效实现遥感影像的高倍率智能压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