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1篇
  免费   1275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测绘学   622篇
大气科学   843篇
地球物理   738篇
地质学   3037篇
海洋学   946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418篇
自然地理   664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及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苏锡常地区当前面临的最大地质灾害问题。本区的地面沉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时空上与 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二是其形成主要为含水砂层的压密和顶、底板粘性土层的固结。针对地面沉降的研究多从 其宏观力学特性、水土耦合和建模等方面着手,而对土体在沉降变形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不多,因而对土体在沉 降变形过程中的可逆和不可逆、非线性变形、弱透水层变形等的机理,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 建议,主要包括:1)应系统地研究苏锡常地区第四纪土体各土层的细观和微观结构,弄清地面沉降区土体结构的演 化规律及其与抽、灌地下水、土体物性指标等之间的关系,建立土体沉降类型与土体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2)应对 第四纪土体中的弱透水层开展系统研究;3)应从土体结构的角度,深入研究土体在排水和回灌过程中的可逆和不 可逆变形。  相似文献   
992.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are used to retriev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profiles from NOAA-16 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A (AMSU-A) measurements over East Asia. The collocated radiosonde observation and AMSU-A data over land in 2002-2003 are used to train the network, and the data over land in 2004 are used to test the network. A comparison with the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shows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retrieval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sults in all weather conditions. When an offset of 0.5 K or a noise level of ±0.2 K is added to all channels simultaneously, the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root mean square (RMS) error is less than 0.1 K. Furthermore, an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window channels on the retrieva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of window channels can provide significantly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temperature retrieval near the surface. Additionally, the RMS errors of the profiles retrieved with the trained neural network are compared with the error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TOVS (ATOVS) Processing Package (IAPP). It is shown that the network-based algorithm can provide much better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 region and comparable results in other regions. It is also noted that the network can yield remarkably better results than IAPP at the low levels and at about the 250-hPa level in summer skies over ocean. Finally, the network-based retrieval algorithm developed herein is applied in retrieving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of Typhoon Rananim from AMSU-A data.  相似文献   
993.
茂名市7·19局地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韶 《广东气象》2005,(2):23-24
20 0 4年7月1 9日凌晨,茂名市中北部普遍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从分析大气环流背景和一些物理量的变化,以及利用三点法计算距特殊地形远近两个地区的水平散度,再结合雷达回波的分析,阐明了当地某些特殊地形对强降水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测井岩性识别问题,引入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在说明SOFM网络的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某地的实际测井资料,建立SOFM网络岩性识别模型,进行岩性识别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识别的准确率较高,证明SOFM网络可以用于解决测井岩性识别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对43例经穿刺及治疗证实的病例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就其形态、密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大部分呈叶或段的均一分布及亚段分布,各占44%和26%.其程度为轻度9例,占21%.中度23例,占56%.重度11例,占23%.病灶呈片状,病灶内血管走行自然,无占位效应.结论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东邻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北部与弧形展布的阿拉善地块以新生代的断陷相隔,西部紧邻北北西-北西西向弧形分布的六盘山褶皱冲断带,西南部则与秦祁褶皱带相接,中部恰好处于阿拉善和六盘山及秦祁褶皱弧形构造相交处.盆地西缘处于稳定的块体(鄂尔多斯地块)和多期活动、内部整体性较差的块体(阿拉善地块)边部,多期活动的褶皱造山带(秦祁褶皱带)的交汇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997.
对库捷尔太和乌库尔其铀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层间氧化带的分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元素Si,Al,Fe在层间氧化带各亚带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被认为稳定元素的So,Al在砂岩层间氧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Si在氧化带具迁出特征,并随氧化作用的减弱而迁出的份额有规律的减少;而Al的地球化学行为则相反。不同的SiO2/Al2O3比值能够反映层问氧化带的含矿性。  相似文献   
998.
陈传芳 《福建地质》2009,28(4):315-319
安溪潘田大理岩、铁矿区属岩溶承压水类型,矿坑涌水量预测通过放水试验及持续排水疏千方法,采用泰斯恢复法和比拟法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99.
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陆自海西构造运动末期-印支构造运动初期,各主要洋盆基本碰撞关闭并褶皱成山,焊接为统一大陆板块,构成中新生代山-盆体系,形成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夹持作用下,以板内构造特点发展演化的格局。板内盆地是指中国大陆在二叠纪末(或三叠纪初)大洋板块关闭,焊接为一体的大陆板块全部或基本转为陆相沉积时期的重要构造类型。中国西北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进程归属汇聚板缘洋壳俯冲或碰撞构造动力远距离传递影响下的板内构造动力学和运动学作用范畴。文章通过对中国西北部中新生代盆地在压性、压扭性动力场环境中,不同类型原型盆地(或坳陷)的沉降运动轨迹和方式,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的构造及沉积层系蕴育的构造运动学过程遗迹及后期演化、改造的证据研究,探索盆-山耦合动力系统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及其对构造变形体系的制约机制,以揭示中国西部盆-山耦合体系构造动力学机制及其动力转换。  相似文献   
1000.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采用非开挖拉管进行城市各种管道敷设已经十分普遍。由于地层存在着众多的不可知性,在不同地层中进行非开挖管道敷设时,也相应的需要不同的施工工艺。本文就非开挖敷管在粗砂地层中施工所出现的问题做了探讨,针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做了原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