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611.
针对鲫鱼诺卡氏菌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设计了四条LAMP引物,在外内引物浓度比1:8、dNTP浓度0.8-1.2mmol/L、Mg<'2>浓度10-14mmol/L、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60min的优化条件下,扩增产物经电泳后呈现特异性的LAMP梯形条带,建立的LAMP法具有高灵敏度,达...  相似文献   
612.
采用活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结构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由输精管、粘液腺、放射导管腺、中被膜腺、外被膜腺、硬腺、终腺等腺体组成,依靠结缔组织相连,并外披被膜形成椭圆形囊状结构;精子经输精管输送到粘液腺内,形成精子团;在放射导管腺内,精荚的放射导管结构和外膜、中膜、内膜...  相似文献   
613.
莱州湾口弱层结水体中沉积物再悬浮特征及其水平、沉降通量研究利用ADCP回声强度反演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悬浮物时空分布,在详细分析潮流、波浪以及密度层结变化的基础上,指出以上诸因素是影响沉积物再悬浮的主要机制。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于底床使沉积物起动进入水体,而层结强度与位置的变化则是起动的沉积物能否有效再悬浮  相似文献   
614.
从海南岛东部501站位沉积物中扩增古菌16S rRNA基因构建文库,并对得到的OTU(Operation taxonomic units)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古菌文库由泉古生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生菌(Euryarchaeota)构成,其中泉古生菌占总克隆文库的96.8%,由I型海洋泉古生菌(Mrain...  相似文献   
615.
从海水养殖池的底泥中筛选到一株对亚硝酸盐有强降解作用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F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SF1的亚硝酸盐降解特性及其对高污染鱼池底泥的净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F1具有高效降解转化高浓度亚硝酸钠的能力,其适宜降解条件为:亚硝酸钠质量浓度范围为1~1000mg/L;菌种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616.
应用鱼类胃排空与养殖实验方法, 研究了瓦氏黄颡鱼幼鱼的不同投饲频率对其胃排空、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瓦氏黄颡鱼其胃排空的最佳数学模型描述为平方根模型, 胃内饲料在投喂后 36h 和 40h 左右完全排空, 达到投喂前水平。瓦氏黄颡鱼幼鱼在投饲频率为 1 天 3 次、1天 2 次和 2 天 2 次时其生长率和摄食量显著高于投饲频率为 1 天 1 次或 2 天 1 次时(P<0.05); 而在投饲频率为 1 天 1 次、2 天 2 次和 2 天 1 次时其饲料效益率显著高于投饲频率为 1 天 3 次或 1 天 2 次时(P<0.05)。随着投饲频率降低, 投饲频率对鱼体营养成分均无明显影响(P>0.05)。各投饲频率组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肝脏结构正常。5.9—31.8g 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最佳投饲频率为 2 天 2 次, 它较 1 天 1 次和 2 天 1 次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 较 1 天 3 次、1 天 2 次明显提高了饲料效益。  相似文献   
617.
采集了东南太平洋热液区DYl15-20V一$35一TVGl7站位的沉积物硫化物样品,其含有76.717%(m/m)强还原性的磁性良好的黄铁矿.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不溶性的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对该样品进行Fe¨还原细菌的定向富集培养.通过构建该茵群的16SrDNA基因文库,随机挑选82个阳性克隆子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2个克隆代表的6种基因型分别属于4个主要类群,其中ε一变形杆菌占有绝对优势,达到55.2%.此外其还包括厚壁菌门、β一变形杆菌和仅.变形杆菌,克隆子比例依次为27.6%、10.3%、6.9%.在富集产物中还原氢氧化铁的功能菌群主要是具有硫还原作用的ε一变形菌中的硫还原菌.  相似文献   
618.
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建立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TS-628菌株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并进一步研究环境因子对哈维氏弧菌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可以在聚苯乙烯板中形成生物被膜,并且该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起始菌液浓度、温度、pH等理化因子的显著影响。温度为30℃、NaCl质量分数为3%—6%、pH为7、孵育时间为36h是哈维氏弧菌形成生物被膜的最佳条件。此外哈维氏弧菌在分别经表皮黏液、鳃黏液、肠道黏液、肝脏提取液、脾脏提取液、肌肉提取液包被的基质上成膜效果显著,其中在经肝脏提取液包被的基质上形成的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生物基质上形成的生物被膜量(p<0.01)。  相似文献   
619.
从海水养殖池的底泥中筛选到一株对亚硝酸盐有强降解作用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F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SF1 的亚硝酸盐降解特性及其对高污染鱼池底泥的净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F1 具有高效降解转化高浓度亚硝酸钠的能力, 其适宜降解条件为: 亚硝酸钠质量浓度范围为1~1 000mg/L; 菌种接种量为10%; 中量充气发酵; 发酵时间为12~36 h;发酵pH 值为6.5~8.0。直接接种SF1发酵液(接种量10%, 菌液A 值0.36)到鱼池底泥, 36 h 后, 底泥的亚硝酸盐去除率达到67%, 显示了SF1对鱼池底泥较强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20.
本文以厚叶切氏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为原料,经提取分离获得4种多糖(KW1,KW2,KA1和KA2)。运用电泳、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及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分别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量(Mr)以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W1与KA1是Mr为520 kD和430 kD且M/G(6.14和1.90)显著不同的褐藻胶;KW2是以岩藻糖(82%)为主的岩藻糖硫酸酯;KA2是以半乳糖(34%)、岩藻糖(27%)和甘露糖(21%)为主的杂聚硫酸多糖。KW2和KA2的Mr和硫酸基含量分别为536 kD和427 kD及30%和21%。经1H-NMR分析表明,KW2的硫酸酯基主要存在于岩藻糖残基的C2和C4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