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51.
河南省地洼型造山运动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在一些地质体中初步富集。地洼阶段的(叠加)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离散型的地洼型造山过程中,对省内金的工业矿床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2.
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国达院士就发现并论证了中国东部的活化构造,创建了地洼学说,中国科学院为了发展地洼学说,先后建立了中南大地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室,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国际地洼学说与成矿学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地洼学说已进入国际大地构造学派行列.  相似文献   
153.
全球构造研究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王鸿祯 《地学前缘》1995,2(1):37-42,66
全球构造研究可分为:(1)19世纪后期“固定论”占统治地位阶段;(2)20世纪60年代前“活动论”曲折发展阶段;(3)60年代以来板块学说占统治地位阶段。当代全球构造研究以地球深部构造与物质研究为关键。日本学者提出了“幔柱构造”和新的全球构造体系,其它学者提出了不同形式的“膨胀论”和“脉动论”。全球构造研究应注意思想创新,冲破均变论思想的局限性。建议以突变观点和“阶段论”为依据,使观察、推理和实验三者适当配合,发挥优势,逐步建立自己的地球动力学及其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4.
文中介绍近十年来国际上引用、评述、发展地洼学说的情况。以及地洼学说与其地相关学说(如构造-岩浆活化学说、第二次造山说、板块构造)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5.
刺槐盛花期预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积温学说的原理,研究了刺槐生长发育速度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得出了刺槐生长发育的下温度为12℃,达到盛花期需要≥12℃活动积温460℃;并以活动积温460℃作为盛花期预报指标,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刺槐花期前期大量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了刺槐盛花期的积温预报方法和统计预报模式,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6.
157.
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检验,已发展成为5个组成部分和2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特征与地槽区不同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倡议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用于区域地质、地貌、新构造、地震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保护层的加强和扩大,主要有如下的工作:(1)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在理论方面为适用范围的检验,地壳发展按照动定转化规律的原因、超越发展阶段问题、可逆发展问题及哲学思维方法等的?  相似文献   
158.
分析地壳动定递进演化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不同构造区之间的过渡性现象.认为在时间演化上,当一种大地构造阶段被另一种大地构造阶段替代时,存在着过渡期,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的大地构造区之间存在着过渡带.这种过渡期和过波带统称为过渡性现象,其实质代表了不同地质时代以及同一地质时代不同空间地壳动定递进演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9.
热液源研究的重要进展和“三源”交代热液成矿学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热液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液矿床的成因。过去由于缺乏研究热液来源的有效手段使矿床成因长期争论不休。近30年来,热液水和成矿物质来源都有较好的测定方法,如热液的δ ̄(18)O、δD的测定,根据围岩的δ ̄(18)O变化、热液矿床的地理位置与热液水的δ ̄(18)O和δD的关系、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矿床分布与围岩含水性的关系等确定热液水的类型和来源,根据围岩中成矿金属含量的变化而确定矿质来源等。这样在热液来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驱动对流循环成矿模式,进而发展为“三源”交代热液成矿学说。并根据新学说总结出新的成矿规律,建立了新的在实践中有明显效果的预测方法。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许多重要的成矿问题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0.
黄瑞华 《矿床地质》1988,7(2):65-72
在大地构造上,浙江地区锡矿(化)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阶段。以江山-绍兴深断裂为界,可以划分为浙东洼陷和浙西洼隆。从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岩石类型和物质组分等特征,将浙江锡矿(化)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石硫化物型和砂矿型六种类型。亲石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陈蔡—龙泉地穹内;亲铁型和亲硫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富阳—开化地洼陷带。从锡矿(化)受控于构造、沉积建造的特点,结合锡的赋存状态,提出乌岙—洋滨一带是浙江找锡最有利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