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7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7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篇 |
大气科学 | 533篇 |
地球物理 | 301篇 |
地质学 | 1971篇 |
海洋学 | 116篇 |
天文学 | 50篇 |
综合类 | 220篇 |
自然地理 | 2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31.
西乡群的时代与构造背景: 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对西乡群下部白勉峡组和上部孙家河组进行了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分别获得了(946±18)和(904±18) Ma的谐和年龄. 西乡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组合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且其形成环境具有由早期的前弧向晚期的弧后拉张盆地转变的演化趋势, 表明扬子西北缘于约0.95~0.90 Ga的晋宁期为活动性大陆边缘. 西乡群火山岩受到了后期(0.83~0.75 Ga)较大规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并使其Rb-Sr同位素体系发生了重置. 相似文献
132.
1999年1月25日哥伦比亚西部发生6.0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文章概述了这次地震的情况,内容包括;震源参数,破坏和伤亡,救援情况,发震背景及地震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33.
134.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一项最要工作内容,也是实施矿产预测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5.
在异常选编工作中,往往需要剔除掉区域背景场的干扰,从而寻找浅部异常的一些信息,因为区域背景场往往是由一些火山岩、侵入岩所引起,当然也不排除大型矿床所引起的可能性,航磁总场是区域场和局部场的叠加,因此异常往往会因为某种方式被忽略掉.梯度数据具有压制深部异常体、突出浅部异常体信息的特点,这就为梯度数据能够方便地提取异常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中国的北部某地区进行了航磁全轴梯度测量飞行,获得了横向梯度、纵向梯度和垂向梯度数据,利用实测数据总结出梯度数据与地质体异常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异常选编原则,为今后梯度数据确定异常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了实测的垂向梯度数据相比于转换的垂向梯度数据在异常反映上信息更丰富. 相似文献
136.
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Zaliapin等发展的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对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对胶东半岛和沂沭带的区域小震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沂沭带的小震活动近似满足泊松随机过程,主要是背景地震活动;而胶东半岛地区小震则存在明显的成丛活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1976年唐山MS7.8地震序列,通过序列发展不同时段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山地震序列中受此前发生的主震和较大余震影响作用的事件越来越少,序列的丛集性明显减弱,更多的小震或许可视为反映区域应力状态的背景地震。 相似文献
137.
利用鄂西地区长时间段宽频地震台站的三分量背景噪声记录,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得到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并通过聚束分析获得瑞雷波和勒夫波的慢度谱,研究鄂西地区背景噪声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10 s周期范围,背景噪声来源于南太平洋且没有季节变化;10~20 s周期范围,慢度谱上显示明显的能量环,表明噪声源来源于多个方向,且表现出强烈和急剧的季节变化;20~40 s周期范围,慢度谱上也存在明显的能量环,其产生机制可能与此周期下提出的次重力波机制相似。在不同的周期范围内,噪声源分布方位有所不同,但在周期10~40 s范围噪声源在各方向均有分布。因此,利用长时间段连续噪声数据计算的互相关函数在周期10~40 s范围内满足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8.
139.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地区4个剖面进行了土壤气Rn体积活度和CO_2浓度测量结果显示,自北向南土壤气Rn体积活度均值分别为22.9kBq/m^3、35.5kBq/m^3、40.2kBq/m^3、26.6kBq/m^3;自北向南土壤气CO_2浓度均值分别为0.669%、0.400%、0.503%、1.109%。土壤气Rn体积活度和CO_2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可能与CO_2是Rn的载气有关。综合分析土壤气Rn和CO_2测量结果以及水准资料可得,2017年土壤气Rn高值出现在晓店段可能与区域应力应变调整有关。本研究不仅为研究区以后的土壤气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可为研究区的构造活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40.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前兆信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研究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前期和同期欧亚地区环流背景的逐日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致洪暴雨过程发生前后乌山地区阻塞高压强度指数(UBHII)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均发生在鸟山阻塞高压强高峰后的减弱期,即在淮河流域发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之前乌山阻塞高压就发生了突变;同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登陆后的,其北界的位置变化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发生和持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异常加强后的突然减弱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并西进登陆,是淮河流域地区发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两个重要前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