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615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3篇
  1940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大辽河口溶解态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09年7月和2010年4月在大辽河口采集表层水样,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态Cu、Pb、Zn、Cd和Cr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除2010年4月Cu,及个别站位Pb、Zn含量较高外,表层水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0年4月表层水中Cu、Pb、Zn、Cr的浓度大于2009年7月,2航次Cu、Cd、Cr的含量由河向海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4月Pb、Zn的含量表现为河口段高于口外海滨。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主要受径流量、潮汐作用以及风浪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珠江口不同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相对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C、N元素及C、N稳定同位素,发现其总有机碳(TOC,干重%)含量为0.06%-1.02%,其中深圳湾-内伶仃岛-澳门和珠海附近海域及香港、大亚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TOC含量较高。总氮(TN,干重%)含量为0.03%-O.19%,TOC和TN的比值范围为1.36-7.84,反映了沉积有机质的混合来源。沉积物的^15N值为3.86‰-6.39‰,δ^13Corg值为-24.76‰--21.98‰,表明珠江口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有机质和陆源有机物。从河口向西,δ^13Corg值偏轻,表明由河流带入的陆源有机质受科氏力作用主要在珠江西岸沉积。  相似文献   
993.
朱良生  王青  邱章  郭湘平 《台湾海峡》2006,25(2):181-187
利用珠江口外海多年的水文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法分别对该海域表层及21°N垂向断面的声速及其距平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声速自西北向东南增大,21°N垂向断面声速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EOF法分析声速及其距平值得出的第一个特征分量在该区域表层和21°N垂向断面上都是最重要的.声速季节变化显著:自上一年的10月开始减小,2或3月减到最小值后开始增大,7~9月增至最大值,有显著的年变化周期.声速也似有年际变化:1981年冬季声速开始减小,一直持续到1982年秋季,1982年冬季开始呈增大的趋势.声速的年际变化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94.
在福建厦门近海采集到梭螺科Ovulidae尖梭螺属Cuspivolva 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 即武装尖梭螺Cuspivolva bellica (C. N. Cate, 1973)。标本采自厦门近海低潮线附近, 栖息于鞭柳珊瑚Ellisella sp.的枝杈表面, 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热带海洋生物标本馆。本文对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描述和记录, 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截至目前, 我国已知尖梭螺属共8种, 该新记录种的发现和报道, 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域梭螺科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5.
Seasonal and sexual variation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dry feed supplement on total drinking water intake and its utilization were observed in mithun (Bosfrontalis) - a semi-wild animal found in North Eastern Hill Region (NEHR) of India.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twelve adult mithuns (B. frontalis) as per their sex and body weight were assigned in two different rearing systems (free grazing and free grazing with dry concentrate feed supplementation), and ten growing male mithuns as per their body weight assigned in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dry concentrate feed supplementation (1.o kg and 2.0 kg dry concentrate feeds on green forage based diet) and in two different seasons (summer and winter).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rinking water intake by mithuns. Drinking water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body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Supplementation of concentrate feed on free grazing animals resulted in increase in water consumption.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drinking as well as performed water) was found to be 15.18 litres per 100 kg body weight by growing mithun. Feed dry matter and digestible nutrient intakes by growing mithun were observed to b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upplementation of dry concentrate feed. Roughage to concentrate ratio did not affect th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Mithun calves drank an average of 4.30 litres water for each kg of dry matter intake. Metabolic water was significantly (P〈0.01)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upplementation of concentrate feed whereas water turn over, which depends upon the body weight of the animal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on offering of lower or higher level of dry feed. Faecal water loss of growing mithun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intake of concentrate feed and was estimated to be 33 - 46 % of total water intake. Excretion of water through faeces of mithun was about 3.8 % of body weight. It could, there  相似文献   
996.
浮游介形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为丰富的一类小型甲壳动物,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海萤科是介形纲吸海萤目下的一大类群,其中,浮萤族已记述21属的生物。本文报道和描述了新近采自南海中部的一个浮萤族新属新种--复合多腺浮萤。该新物种与相关属和种可通过综合相关特征进行区分:位于右不对称腺体上方的侧角腺开口于近后缘;沿其壳腹缘具有一列排列密集的边缘腺;其前器官形状的综合特点与族内其他属物种均不同;第一触角的e刚毛不具有毛或刺;第二触角内肢乳状突表现为一具有腹面中央凹的椭圆隆起,第一外肢具有一根小背前缘刺,第一与第二外肢愈合,第三与第四外肢不具有刚毛或刺;大颚的第一内肢具一根长腹侧刚毛,第二内肢具一根腹侧刚毛;小颚第一内肢具两根基部刚毛;第五肢的第一外肢仅具一根腹侧刚毛;第六肢的第一与第二外肢不具有腹侧刚毛。其壳上主要腺体及开口位置与其他已记录属种的显著区别是该新属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基于POM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空间分辨率为1'×1'。精度评估表明,模型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小于9. 3cm。在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管辖的长期验潮站控制下,以余水位传递的方式,珠江口海域的实时水位计算精度能满足水位改正的相关指标要求。对于大鹏湾海域,余水位的空间一致性较强,后续若建立长期站,则也能实现水位改正精度指标下的实时水位监控。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地图软件MapInfo 7.0对1842~2004年10多幅海图资料数字化,并结合相关海岛调查资料,分析了长兴岛、横沙岛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对南港、北港分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由鸭窝沙经过160多年演变,与上、下游小沙岛合并或人工堵汊而形成,岛屿东南低而宽,西北高而窄;其东是横沙岛,由横沙通道相隔;沙洲群大致呈NW-SE走向,与长江口南支主流方向基本一致。长兴沙岛南坍北涨,横沙岛是东南蚀退、西北淤涨,两岛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横沙岛更为显著。长兴沙岛群把长江口南支分为南港、北港,西北端的小沙洲成为南港、北港的分流点,沙岛的迁移演变对南港、北港分流及分流点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两者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珠江口藻类生长受泥沙遮光限制明显的问题, 对RCA(row and column of Aesop)三维水质模型进行改进, 加入泥沙模块及悬沙遮光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应用改进的RCA水质模型, 对珠江口的营养盐、浮游植物及溶解氧进行模拟研究, 结果显示, 改进的RCA水质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洪季珠江口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溶解氧在水平及垂向上的空间分布, 这表明该水质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珠江河口中生态因子的关键过程。珠江口的缺氧现象在物理和生化过程的共同作用下, 被限制在伶仃洋的西滩和中滩及磨刀门海域。在洪季, 大量冲淡水进入珠江口形成锋面, 颗粒态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在锋面的影响下, 大量集中沉降在伶仃洋的西滩及中滩特定区域及磨刀门外, 产生较高的底泥耗氧率(sediment oxygen demand, SOD)。而在高SOD的区域, 水体分层通常也较明显, 因而产生缺氧现象。另一方面, 伶仃洋水体中磷的限制作用明显, 加上悬浮泥沙的遮光作用, 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 使得初级生产力低; 而在陆架上, 悬沙浓度减少使初级生产力增加, 但由于海源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的沉积分散于整个陆架上, 无法产生伶仃洋内的高SOD区域, 加上水体分层不明显, 并没有产生缺氧现象。  相似文献   
1000.
珠江口底质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富含Si、Al、K、Mg、Fe和Ti等元素的陆源物质构成本区沉积物主体, 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含量分别为SiO261.16%, Al2O314.74%, Fe2O35.72%, TiO20.88%, MgO1.84%, K2O2.63%, CaO2.70%, CaCO34.79%。底质元素含量与沉积物粒度组成关系密切, 主要元素Al2O3、MgO、Fe2O3、TiO2以及微量元素Cu、Pb、Zn、Cr、V、Co、Ni、Ba在西北部近岸区以及伶仃洋中部细颗粒沉积区内富集; 而SiO2、CaO、Zr、Sr则在西南部和东南部粗颗粒沉积区富集。控制本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因素主要有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以及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