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CT灌注成像是一种通过计算单位时间每体素内对比剂浓度改变,从而反映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无创性功能成像技术。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CT灌注技术在中枢、上腹脏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腹部以肝脏灌注技术最为成熟。多种肝脏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治疗与预后差异较大,CT灌注为正确评估肝脏病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现就CT肝脏灌注的原理、优势及临床价值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转移瘤患者应用CT能谱成像诊断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微小转移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的CT诊断,研究组应用CT能谱成像的诊断方法,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对比诊断结果,研究组诊断出的病灶个数以及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漏检率以及误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应用诊断方法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都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效果,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T能谱成像诊断肝脏微小转移瘤患者,有助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利于患者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越冬期间水温下降对大黄鱼抗氧化水平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冬季海区自然降温不同阶段(20、16、12、10、8℃)肝脏和肌肉中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自然降温过程中, 肝脏中3 种抗氧化酶变化趋势不同, 其中SOD 活性呈升高趋势, 8℃时SOD活性最强; POD 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16℃时活性最高; CAT 活性呈下降趋势; 而肌肉中这3 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肝脏中GSH 和MDA 含量在16℃时最高; 肌肉中的3 种抗氧化酶活性、GSH 和MDA 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明显低于肝脏中, 反映了肝脏对清除自由基具有重要作用, 在抗氧化调节方面起到主要作用。血清酶ALT、AST、ALP、LDH 及CK-MB 随水温自然下降酶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 即20℃时酶活性最强; CK 和LIP 随着水温降低, 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ADA 和GGT 随水温降低活性呈上升趋势。血清酶的不同变化, 说明水温对大黄鱼血清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了黄颡鱼血浆、肝脏中儿茶素EGCG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水温(10℃和20℃)下EGCG在黄颡鱼体内代谢动力学和肝组织消除特征。结果表明,高温下黄颡鱼腹腔注射EGCG后体内吸收较快,T1/2ka为0.21h,T1/2α为2.07h,T1/2β为22.89h,AUC为5195.41μg·h/ml,Tp为0.95h,Cmax为257.75μg/ml;低温下分别为5.67h、9.53h、207.49h、17283.03μg·h/ml、12.56h和117.16μg/ml。同时在0.5、1、2、4、8、12、24、48、96h各时间点检测了肝脏组织中EGCG浓度,并计算得出高温下EGCG在肝组织中的T1/2β为24.15h,低温下肝组织中T1/2β为64.17h。对不同水温下代谢动力学和肝组织消除规律的研究表明,EGCG在黄颡鱼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速度与水温关系密切,高温下均较低温下迅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麻痹性贝毒(PSP)对肝脏和肾脏损伤的机制,采用膝沟藻毒素GTX-1,4对小鼠进行急性暴露,剂量为1μg/kg,时间分别为60、90、120min。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肝脏染毒组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在肾脏中,60 min时染毒组GSH含量没有明显变化,90、120 min时GSH含量降低;两器官中抗氧化酶(GSH-Px、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从而推断,GSH参与了PSP对肾脏损害的毒性过程;肾中GSH含量有可能作为PSP早期检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重(0.548±0.062)g]为实验对象,在观察水温对蝌蚪行为和尾部皮肤表观色泽Hunter L、A、B值影响的基础上,设置19°C(对照组)、21.5°C、23°C、24.5°C、26°C五个水温梯度,并以96h为水温胁迫时长,12d为水温恢复时长,研究了水温胁迫及恢复条件下棘胸蛙蝌蚪尾部皮肤ATP酶和抗氧化酶(SOD和CAT),以及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SH)活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棘胸蛙蝌蚪分布水层、集群状况、个体移动率均与其培育水温关系密切,14°C和26°C分别为可显著改变蝌蚪分布水层和个体移动率的水温临界;(2)L值可作为表征蝌蚪尾部皮肤感应培育水温的指示色差,水温26°C为致其发生显著改变的高温临界;(3)蝌蚪尾部皮肤ATP酶耐受水温的最适高限为24.5°C,适宜范围为21.5—24.5°C;(4)蝌蚪尾部皮肤和肝脏表露SOD酶活力的最适水温均为23°C,而表露CAT酶活力的最适水温则分别为23°C和24.5°C,水温26°C时肝脏SOD酶已表露受损;(5)蝌蚪肝脏表露GSH酶活力的最适水温为24.5°C,水温26°C为该酶表露受损的高温临界。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小黄鱼体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黄鱼的应激反应,为小黄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本次研究以人工繁殖的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温(27℃、29℃、31℃、32℃、33℃)进行养殖,以此确定小黄鱼的高温致死温度,并检测不同养殖水温条件下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消化酶(脂肪酶LPS、淀粉酶AMS)的活性,比较小黄鱼不同组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2℃的养殖水温为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养殖温度对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几种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除了肠道中的CAT)。另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强于消化酶,而肠道中则相反,表明肝脏侧重于机体免疫反应,而肠道更侧重于食物消化。通过二次项回归方程拟合了温度与酶活性的回归方程,只有肝脏和肠道中的LPS活性与温度的回归方程有意义,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和0.93(在0.85以上)。此外,肝脏中LPS活性与实验鱼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为小黄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还得出,养殖水温29℃和31℃时,进行小黄鱼养殖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快速养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蛤消化系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蛤消化系统包括唇瓣、口、食道、胃、晶杆、肠、肛门以及肝脏等部分,无唾液腺和食道腺,也无齿舌,其消化管壁的结构与一般软体动物的消化管壁基本相同,主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但肌层很薄。本文对文蛤消化系统各部分的解剖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利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晶杆与肝脏中的几种成分。  相似文献   
19.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在苯并(a)芘(BaP)胁迫下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暴露3d时,不同BaP含量组大弹涂鱼肝脏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暴露7d时,随着B aP含量的升高,0.5mg/dm^3 BaP含量组SOD活性被显著诱导(P<0.05),为对照组的1.87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含量组肝脏SOD的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对照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表明SOD活性易受污染以外的因素,如水体容量、铒料、光照等的影响。污染解除后,0.5mg/dm^3含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大弹涂鱼肝脏仍具有较强的生理调节机能,也可能表明SOD活性的变化相对于环境因子改变的“迟滞性”。以上这些结果表明SOD有可能作为大弹涂鱼受BaP胁迫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